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的方法,比较同卵双生子间颌骨、牙齿、软组织的差异,初步探讨遗传因素对双生子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12对同卵双生子在正畸治疗前,每对同期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计算机头影测量软件进行软硬组织的定位和测量分析.按Wylie,Jarabak及Steiner等方法进行骨骼和牙齿38个参数测量,按Holdaway等方法进行软组织14个参数测量分析.[结果](1)双生子中颅部及相邻结构存在不一致性前颅底长及全颅长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遗传因素对颅底长度影响较小;(2)双生子中上下颌骨间关系,前后面高度及软组织间无差异,提示遗传因素对颌骨的生长和软组织侧貌起重要作用;(3)双生子中牙-牙槽骨间,只有UI-NA距离一项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同时环境因素也影响上颌切牙的位置. [结论](1)遗传因素对双生子颅部及颌面部软硬组织影响较大,导致双生子面部外形相似程度极高;(2)颅底长度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小;(3)上颌切牙的位置同时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软组织感染是指由创伤、手术、烧伤、局部长期受压致血液循环障碍或全身抵抗力下降细菌入侵繁殖等并发的感染。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4年 9月 ,我科采用象皮生肌膏加 6 0W灯泡治疗软组织感染 6 4例 ,均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 6 4  相似文献   
3.
赵鑫  马迅 《实用骨科杂志》2004,10(2):141-143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由于颈髓受压,功能受损,致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影像学的发展,MRI、CT对颈椎病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但不能对颈髓的功能状态作出评价,临床发现有些患者影像显示明显受压,而临床症状、体征却很少,为诊断带来困难。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弥补不足。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一项重要的神经科辅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脊柱骨折中最常受累的节段是T10~L2,尤其是T11、L1、L2,脊柱胸腰段指T11~L2,爆裂骨折与高能创伤有关,常由于高处坠落伤所致。胸腰段椎体是胸椎后凸与腰椎前凸的转折点,又具有较大的活动度,因此最容易受到传导暴力造成损伤,其中垂直压缩暴力导致的爆裂骨折较多见。该型损伤的特点是脊柱中柱受累,在轴向应力的作用下使椎体呈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颈黄韧带病变对颈脊髓后方致压,颈脊髓所受压力与致压深度、颈脊柱三维运动的关系,为探讨黄韧带病变所致颈脊髓病的发病机制提供运动学、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5具新鲜成人尸体颈脊柱标本(C2~C7)通过后方C4~5间骨窗伸入直径9.58 mm的半球形致压物模拟颈椎黄韧带病变时对颈脊髓后方所形成的压迫。实验对颈脊髓由后向前致压,致压深度分别为椎管中矢径的10%~60%、依次增加10%。分别测量各运动位置,不同致压深度下,颈脊膜脊髓后方所受压力。结果 (1)随致压深度的增加颈脊髓脊膜后方所受压力明显加大,两者呈非线性关系。(2)颈脊髓后方致压时,测得颈脊髓脊膜后方所受压力,在前屈后伸运动中,20%~60%各相邻致压深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立位、左右侧弯、左右旋转运动中运动中 30%~60%各相邻致压深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左右侧弯、左右旋转时, 相同致压深度,两侧侧弯、旋转各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予以合并取均数分别命名为侧弯30°位、旋转15°位。(4)在各运动位置,不同致压深度颈脊髓脊膜后方所受压力变化比较, 30%~60%致压深度时,前屈30°位>侧弯30°位>后伸30°位>中立位>旋转15°位。10%~20%致压深度时,侧弯30°位>后伸30°位>前屈30°中立位>旋转15°位。结论颈脊髓后方所受压力与致压深度和颈脊柱运动有着密切联系。所受压力随致压深度增加而增大,深度超出30%临界值后有统计学意义。相同致压深度颈脊髓后方所受压力大小随运动方向不同而改变,前屈后伸运动对颈脊髓的压力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 3 2例成人腰椎滑脱症的治疗 ,探讨腰椎滑脱复位系统加椎间融合器在成人腰椎滑脱症中的治疗作用 ,阐述滑脱复位的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3月 ,我们收治成人滑脱症 3 2例患者 ,其中男 15例 ,女 17例 ;年龄 40~ 67岁 ,平均 5 2岁 ;滑脱类型 ,发育不良伴峡部裂 2 3例 ,退行性 8例 ,创伤性 1例 ;滑脱程度 °~ °,滑脱角最大 10°。临床均有半年以上腰痛、跛行、神经根性症状且保守治疗无效。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体融合术 ,使用腰椎滑脱复位系统加椎间融合器治疗。结果 :本组 3 2例病人随访 3~ 2 4个月 ,平均 12个月 ,所有患者滑脱椎体均维持复位 ,椎体融合良好 ,术后症状消失 2 9例 ,仍有部分症状 3例 ,患者术后症状满意率 90 .6%。结论 :成人腰椎滑脱使用腰椎复位系统加椎间融合器 ,行经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能充分完成后路减压 ,椎体间复位 ,并能保证可靠的融合 ,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秦博  马迅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1):668-670
骨关节结核是肺外结核好发部位,而脊柱结核则占骨关节结核之首。成年病变易发生在椎体上下缘,以溶骨破坏为主,引起椎间隙变窄。当病变椎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可导致病理性压缩骨折,严重者甚至可致高位截瘫。在正规化疗基础上积极进行外科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矫正畸形,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卧床时间,促进结核治愈或静止,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胸腰段及下腰椎骨折后路AF内固定系统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斌  马迅 《实用骨科杂志》2002,8(5):367-368
目的:分析影响AF内固定系统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对142例胸腰段及下腰椎骨折后路AF内固定病例进行术前、术后影像学测量及手术效果分析。结果:经AF内固定术后椎体生理曲度,后突畸形及骨折脱位复位满意率达92%。结论:影响AF内固定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椎弓根钉的正确植入,器械的选择,手术步骤的掌握及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9.
肩关节假体置换术并不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但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成为临床上可以接受的治疗手段只有将近30年的历史,而全肩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的发展仅有10几年历史。我院自1980年以来为肩关节结核,肱骨近端肿瘤等患者施以半肩关节置换(肱骨头假体)40余例,但因旋转袖功能丧失、肩关节功能很不理想。1993年秋季,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作者为2例肩胛骨肿瘤患者施以逆置式人工全肩关节假体置换,取得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体外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特别是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自体椎间盘细胞移植修复髓核缺损动物实验的初步成功,为退变椎间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完全再生修复带来了希望。 目的:通过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的培养,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大鼠纤维环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及量效和时效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09/2007-01在山西医科大学寄生虫实验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1月龄 Wistar系大鼠30只,雌雄不限。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纤维环细胞。剂量-效应实验:在培养的细胞中分别加入由含体积分数为0.01或0.1的小牛血清HAMF-12配制成的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0.1,1.0,10,100 μg/L)。以不加生长因子做对照,培养72 h。时间-效应实验:在培养的细胞中分别加入含有最佳效应浓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体积分数为0.1的小牛血清+F12培养液,分组为对照组和100 μg/L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分别培养1,3,5,7 d。 主要观察指标:①苏木精-伊红、甲苯胺蓝、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②噻唑蓝比色法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体积分数为0.01和0.1的血清浓度下对大鼠纤维环细胞体外增殖的调节作用及其剂量、时间与作用效果的关系。 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细胞多为梭形,有伪足伸出,细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甲苯胺蓝染色,胞浆为深蓝色;免疫细胞学方法检测表明纤维环细胞有Ⅰ型胶原表达;在体积分数为0.1的血清条件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能提高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且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 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能促进大鼠纤维环细胞的体外增殖,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与剂量和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