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GYY4137对精索静脉曲张(VC)大鼠附睾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GYY4137组、VC组、VC+GYY4137组。建立大鼠VC模型,取附睾组织HE染色,观察附睾组织病理变化;检测附睾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IL-1β、IL-6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IL-1β、IL-6及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VC组HE染色显示附睾结构紊乱,管腔直径减小,附睾管内异常脱落的精子聚集成团;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 05);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示IL-1β、IL-6、TNF-α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上调(P<0. 05)。与VC组相比,GYY4137治疗组HE染色显示附睾损伤明显改善;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 05);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示IL-1β、IL-6、TNF-α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下调(P<0. 05)。结论:VC大鼠附睾组织损伤、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水平显著增加,而GYY4137能通过下调MDA水平,增加SOD活性,下调IL-1β、IL-6及TNF-α水平,减轻VC大鼠附睾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减轻附睾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腹途径腹腔镜辅助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治疗盆腔异位肾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采用经腹途径腹腔镜辅助PCNL或RIRS手术方法治疗的6例盆腔异位肾结石病例。对患者术前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异位肾位置、结石大小、结石数量、结石位置、特殊病史)和术中、术后的基本情况(包括通道大小、手术时间、曲卡、肾造瘘管、腹腔引流管、双J管、结石清除率和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腹腔镜辅助PCNL和RIRS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2 min和85 min,其平均结石最大径分别为19 mm和12 mm。RIRS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3 d)短于腹腔镜辅助PCNL(5 d),其手术成功率分别为60%(3/5)和100%(3/3)。两种方法都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均没有结石残留。
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盆腔异位肾结石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RIRS在微创和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优势,腹腔镜辅助PCNL则能够应对更大的结石负荷和更复杂的肾脏结构,其手术成功率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VPA)充填导管对缺损外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用硅胶管(1 cm)进行缺损神经段(0.8 cm)的桥接,局部应用8%VPA注射液10ul,观察VPA对神经再生和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30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在硅胶管局部注射VPA注射液;对照组在硅胶管局部注入生理盐水. 结果 术后每只大鼠每2周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检测,每4周做电生理检查,最后术后12周处死所有大鼠,对坐骨神经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用数字图像分析软件检测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并对再生神经纤维轴突计数.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发现SFI,电生理检查,神经组织性形态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局部使用VPA于神经缺损的大鼠,可以促进损伤神经的轴突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因此VPA有望在临床上应用于外周神经损伤病例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吡咯烷二巯基氨甲酸(PDTC)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健康及雄性的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PDTC组及对照组.IRI组:24只,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PDTC组:24只,缺血再灌注前15 min经鼠尾静脉注射PDTC 150 mg/kg,其余步骤同IRI组;对照组:8只,不给予缺血再灌注处理.IRI组和PDTC组分别于再灌注后2、6和24 h检测大鼠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检测肾组织中自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取对照组的各项数据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IRI组大鼠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血Cr、BUN、IL-8及TNF-α含量、NF-κB和iNOS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PDTC组(P<0.05).再灌注后6 h时,PDTC组大鼠肾组织中IL-8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24 h时,PDTC组大鼠各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TC组大鼠肾损伤的病理变化较IRI大鼠明显减轻.结论 PDTC通过抑制NF-κB,有效减少IL-8,TNFα和iNOS的产生,对肾缺血再灌注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贺占举 金杰 张凯 那彦群 王金根 毛允义 白进良 万江厚 邓建华 张石生 王共先 冯亮 李冬水 刘修恒 张孝斌 吴天鹏 饶婷 王养民 高国辉 杨罗艳 刘太荣 廖海求 《中国男科学杂志》2009,23(2)
目的 探索盐酸阿扑吗啡舌下片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在国内7家医院对盐酸阿扑吗啡舌下片2mg或3 mg和安慰剂的238例ED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3个主要疗效指标的统计学分析显示,试验药物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次要疗效指标分析结果与主要疗效指标一致.与药物相关的主要不良事件有头晕、恶心、面部潮红、出汗、胃部不适和呕吐,严重程度为轻至中度,呈一过性,无需处理.结论 盐酸阿扑吗啡舌下片2 mg或3 mg治疗国人ED足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tone surgery,RIRS)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RIRS的64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4例,女216例。年龄(46.2±12.8)岁。结石最大径(1.4±0.7)cm。肾下盏结石126例,非肾下盏结石514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196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结石118例,单侧肾结石236例,双肾结石90例。104例术前留置双J管。马蹄肾8例,孤立肾合并肾功能不全30例,盆腔异位肾合并旋转不良4例,先天性输尿管畸形6例,海绵肾2例。术前血红蛋白(133.2±5.6)g/L,血清肌酐(84.4±12.2)μmol/L。手术均采用全麻,患者取截石位。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软镜顺利进入肾盂后首先观察肾盂及各肾盏并寻及结石。使用200μm光纤碎石,钬激光功率为12~45 W(0.5~1.5 J/10~30 Hz),根据实际情况辅助取石网篮套取结石。术中检查各肾盂、肾盏,确保结石已完全粉末化(结石最大径<0.3 cm),留置双J管和尿管。手术均由同等资历的术者完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6±14.6)min。术后第1天复查血清肌酐(76.0±10.6)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6,P<0.05);血红蛋白(126.4±9.6)g/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P=0.064)。术后住院时间(4.8±1.5)d。术后3例(0.9%)发生严重并发症,分别为2例脓毒血症,1例包膜下血肿。术后3个月596例获得随访,其中552例达到结石清除标准,结石清除率(stone-free rate,SFR)为92.6%;余44例未达到结石清除标准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再次输尿管软镜手术或拔除双J管后观察。结石大小(χ^2=29.569,P<0.05)和位置(χ^2=44.949,P<0.05)是SFR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石大小不是影响SFR的独立危险因素(P=0.639),结石位置是影响SF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结论RIRS对于上尿路中小结石患者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但对于大结石及肾下盏结石的治疗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肾下盏结石是影响RIRS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性评价前列腺尿道悬吊术(PUL)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系统性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库中PUL治疗BPH的临床研究数据, 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1年9月。提取纳入研究的信息和数据, 使用统计软件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5.0, 对BPH患者PUL术前与术后3、12个月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Meta分析, 主要评价指标为: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排尿后残余尿量(PVR)、生活质量评分(QOL)、男性性健康量表(SHIM)。对PU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2项PUL治疗BPH的临床研究, 包括850例接受PUL的患者。结果显示, 与患者术前基线数据相比, PUL术后3个月和24个月IPSS均显著下降(MD = -11.77, 95%CI -12.47~-11.07,P<0.05;MD = -9.71, 95%CI -10.76~-8.66, 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突触可塑性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运动障碍的改善。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穴位组、非穴组,每组15只。采用Zea Longa线拴法制备MCAO大鼠模型,电针曲池、足三里,干预14 d。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判断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CatWalk步态分析比较各组大鼠运动功能,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透射电镜观察突触超微结构和数量,免疫荧光检测缺血侧运动皮层突触相关因子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突触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干预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穴位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步行速度提高、双足支撑时间缩短(P<0.05);脑梗死体积减少(P<0.05);突触超微结构改善明显,突触数量增加(P<0.05),突触相关因子突触蛋白、PSD-95表达上调(P<0.05)。Catwalk步态参数、脑梗死体积与突触超微结构改善有一致性。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改善MCAO大鼠运动障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突触相关因子的表达,改善突触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