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各个分型的病理特征与尿蛋白的关系.方法 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肾病(2TDN)的患者根据24小时尿蛋白分为A、B、C、D四组,分别为A蛋白尿组(尿蛋白/24h<2000mg)、B蛋白尿组(尿蛋白/24h2000~<4000mg)、C蛋白尿组(尿蛋白/24h 4000~6000mg)、D蛋白尿组(尿蛋白/24h> 6000mg).对四组患者分别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光镜下分别观察各组患者肾组织HE、PAS、PASM、Masson染色结果变化,电镜下观察各组患者肾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及测量各组肾小球基底膜厚度.结果 各组DN患者经病理分型后,A组Ⅰ型6例(20%),Ⅱa型7例(23%),Ⅱb型6例(20%),Ⅲ型10例(33%),Ⅳ型1例(3%);B组Ⅰ型2例(7%),Ⅱa型3例(10%),Ⅱb型10例(33%),Ⅲ型14例(47%),Ⅳ型1例(3%);C组Ⅰ型1例(3%),Ⅱa型3例(10%),Ⅱb型5例(17%),Ⅲ型20例(67%),Ⅳ型1例(3%);D组Ⅰ型0例(0%),Ⅱa型1例(3%),Ⅱb型3例(10%),Ⅲ型17例(57%),Ⅳ型9例(30%).B、C、D组与A组相比较,血清Alb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组相比较,血清BUN、S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C组相比较,血清Alb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蛋白尿的升高,各组DN患者的基底膜厚度相应增加,病理分型也相应严重.结论 DN患者肾脏的病理变化与蛋白尿的进展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对DN患者进行病理分型,有助于深入了解患者病情,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该院2014-2015年血培养中病原菌构成与耐药情况。方法对病房送检的1 260例血培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及耐药情况分析。结果 1 260例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细菌153株,阳性率12.1%。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肠杆菌科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的敏感度为100.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敏感度为100.0%。结论血培养标本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严重,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掌握本地区腹泻患者中副溶血弧菌的构成,了解该菌流行季节及血清型的变迁趋势。方法采集在西乡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 588份,对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对分离出的585株副溶血弧菌感染年龄段、流行季节及血清学进行分析。结果副溶血弧菌是本地区的主要致病菌,阳性率以10~20岁年龄组最高,10岁以下的年龄组最低,且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32,P0.001)。副溶血弧菌的发病率在秋季达高峰,血清型以03:K6为主。结论副溶血弧菌是本地区的主要病原菌,以03:K6血清型为主,3年均以秋季高发,易感人群以青壮年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本地区腹泻患者中副溶血弧菌的构成,了解该菌流行季节及血清型的变迁趋势。方法采集在西乡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 588份,对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对分离出的585株副溶血弧菌感染年龄段、流行季节及血清学进行分析。结果副溶血弧菌是本地区的主要致病菌,阳性率以10~20岁年龄组最高,10岁以下的年龄组最低,且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32,P〈0.001)。副溶血弧菌的发病率在秋季达高峰,血清型以03:K6为主。结论副溶血弧菌是本地区的主要病原菌,以03:K6血清型为主,3年均以秋季高发,易感人群以青壮年为主。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紫杉醇对人结肠癌细胞Caco-2细胞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兰(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紫杉醇对Caco-2细胞生长的抑制率,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aco-2细胞MTA1mRNA表达水平。结果随着药物浓度升高,三氧化二砷、紫杉醇对Caco-2细胞生长的抑制率逐渐升高,MTA1 mRNA表达水平则逐渐降低;药物对Caco-2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与MTA1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36,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紫杉醇对Caco-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MTA1mRNA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对Caco-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与MTA1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三氧化二砷、紫杉醇对Caco-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能与降低MTA1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比分析三维超声、宫腔镜联合对<3cm子宫粘膜下肌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经三维超声和宫腔镜诊断的直径<3.0cm粘膜下肌瘤患者85例。结果经三维超声单独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30例,经宫腔镜单独诊断为粘膜下肌瘤55例,经三维超声和宫腔镜联合诊断为粘膜下肌瘤85例。结论三维超声和宫腔镜无创伤但漏诊率比较高;对直径<3.0cm粘膜下肌瘤患者可运用三维超声和宫腔镜联合诊断作为子宫粘膜下肌瘤筛查手段,这二种手段联合诊断准确直观,是子宫粘膜下肌瘤确诊及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2011~2013年住院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产ESBLs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警示。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住院患者采集临床资料,进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在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住院患者中检出大肠埃希菌328株,ESBLs158株,阳性率为48.17%,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较多的科室为泌尿外科28株,17.72%;标本最多的为尿液71株,占44.94%。ESBLs阳性菌株中,tem基因检出85例,检出率53.80%,其中TEM-1检出63例,占74.12%。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各种抗菌药物均产生耐药。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明显,tern基因型以TEM-1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