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武汉市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MDR-TB)治疗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耐多药肺结核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2月1日—2014年6月30日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治疗的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359例MDR-TB患者,采用标准化与个体化方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分析治疗转归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59例MDR-TB患者治愈率为73.3%(263/359),初治涂阳和复治涂阳患者治愈率分别为76.6%(95/124)和71.5%(168/235),复治涂阳患者中的复治失败者的治愈率最低(57.9%,22/38)。359例MDR-TB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7%(315/359),耳鸣或听力下降、胃肠道反应和关节肿痛发生率分别为50.8%(160/315)、46.0%(145/315)和43.2%(136/315);环丝氨酸导致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3%(6/113)。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多为治疗后的2~6个月。结论武汉市MDR-TB治愈率较高,其中全程免费政策、合理治疗方案、规范化管理及患者社会支持和人文关怀策略是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或并发症,其免疫学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炎性介质可能为其中的重要环节,CC趋化因子(CCL)22和17为细胞源性趋化介质,通过受体-配体途径动员表达相应趋化因子受体(CCR)的免疫细胞迁移,到达病变局部以发挥免疫效应.我们对恶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腔积液及血清中CCL22和CCL17水平进行检测,以探讨其在胸腔积液发生中的免疫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酒精性肝病抗结核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酗酒者肝脏对抗结核药物耐受性差已引起广泛关注[1,2 ] ,但有关临床报道少见。为了进一步了解酗酒程度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 ,以及酗酒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2 0 6例酗酒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索酒精性肝病伴肺结核的抗结核治疗。对象与方法 收集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5月有5年以上重度酗酒史的初治结核病患者 2 0 6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7~ 76岁 ;按结核病诊断标准[3 ] 分为 :继发型肺结核 176例 ,结核性胸膜炎 2 4例 ,急性血型播散型肺结核 2例 ,肺外结核 4例。按重度嗜酒 (重度嗜酒指每日饮酒精量 10 0g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代食管术(esophageal replacement with colon,ERC)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本科室1998年2月-2008年2月行结肠代食管术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术程顺利,术后发生并发症28例:颈段食管-结肠吻合口瘘13例,颈段食管-结肠吻合口瘘合并吻合口狭窄6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颈段食管-结肠吻合口瘘合并肺部感染2例,肠梗阻2例,呼吸功能衰竭1例,脓毒血症1例;院内死亡2例,死因1例为脓毒血症,1例为呼吸功能衰竭。结论 ERC的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结核性胸腔积液中Th1/Th17细胞比例失衡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Th17细胞分布及其与Th1细胞的关系,以及结核性胸腔积液微环境中细胞因子对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住院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6 ~63岁,平均41.2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胸腔积液和外周血Th1和Th17细胞亚群.分选初始T细胞诱导分化,以明确γ-干扰素、IL-11、IL-6和IL-12细胞因子对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中Th1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39±11)%]显著高于结核性胸膜炎[(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3,P<0.05),Th17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2.8±0.9)%]显著高于结核性胸膜炎[(0.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8,P<0.05].胸腔积液或外周血中Th1与Th17细胞亚群占CD4+T比例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和0.49,均P<0.05).单用IL-1β、IL-6或二者联合应用可促进初始CD4+T细胞向Th17细胞方向分化,而γ-干扰素和IL-12能抑制Th17细胞分化,并可削弱IL-1β、IL-6对Th17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结论 结核性胸腔积液中存在Th1/Th17平衡,细胞因子IL-1β和IL-6可促进结核性胸腔积液中Th17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7.
诺卡菌病是由诺卡菌感染所致的急慢性化脓性疾病,经呼吸道或直接感染皮肤造成内脏及皮肤严重感染,人与人之间不传播.诺卡菌感染为少见病,60%的病例发生于机体抵抗力低下人群[1],随着器官移植、肿瘤、艾滋病感染者的增多以及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进一步认识和治疗,诺卡菌感染病例逐年增多,但因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且医务人员对此病认识不足,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我们曾接诊并治疗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开始拟诊为播散性结核病后证实为全身性诺卡菌感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预防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初次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1 305例,分为治疗组654例,对照组651例,均以“2HRZE(S)/4HR”方案化疗,治疗组抗结核同时口服N 乙酰半胱氨酸1.2 g·d-1, 对照组同时口服谷胱甘肽600 mg·d-1。结果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4.1%)及HBsAg阳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8.0%)均较对照组(8.1%,32.4%)低(P<0.01或P<0.05)。治疗组治疗中断率(2.3%)和用药调整率(1.4%)均较对照组(分别为6.9%,4.6%)低(P<0.01或P<0.05);咳嗽缓解率(96.9% )、体质量增加率(96.2% )及痰涂片转阴率(93.3% )均较对照组(分别为82.9%,78.6% , 89.7% )高(P<0. 01,P<0. 01,P<0.05);两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其他不良事件。结论N 乙酰半胱氨酸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可减少因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而造成的不规则化疗发生率。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初期症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分析近年暴力袭医事件的状况入手,剖析暴力袭医事件的原因,探索预防恶性事件的方法,为医院安保工作提出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空洞内注药在耐多药肺结核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04年4月-2006年4月我所心肺功能正常、伴肺部空洞的5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含帕司烟肼、左旋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和吡嗪酰胺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继续化疗至18个月。结果介入治疗后3个月痰抗酸菌涂片同时结核分支杆菌培养阴性率为60.0%(30/50),治疗18个月达84%(42/50)。X线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介入治疗后3个月病灶吸收显效率为52.0%(26/50),有效率为92.0%(46/50),治疗18个月显效率达82.0%(41/50),有效率为96.0%(48/50),经介入治疗3个月后空洞闭合率为20%(10/50),治疗18个月达50.0%(25/50)。治疗结束时发热、咯血、咳痰、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率达72%~93%。结论CT引导下空洞内注药对耐多药肺结核具有加速细菌转阴、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的作用,可促进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