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miR-25-3p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KLE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40例,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25-3p的表达水平;应用细胞转染技术将miR-25-3p模拟物转染至子宫内膜腺癌细胞KLE中,转染后分为过表达组和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转染后两组KLE细胞中miR-25-3p的表达水平;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Transwell试验、基质胶试验及流式细胞Annexin v-PI 双染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能力。 结果 miR-25-3p在40例子宫内膜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0.91、0.17±0.51,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8,P=0.003);增殖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两组增殖指数分别为(59.41±0.78)%、(40.69±0.78)%,过表达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期两组间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G0G1 期t=12.504, P<0.001; S 期t=6.902, P=0.020; G2M期t=4.203, P=0.014;PI期t=12.475,P<0.001);迁移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两组迁移细胞个数分别为(28.54±1.73)个、(19.21±1.62)个,过表达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04, P=0.001);侵袭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两组的侵袭细胞个数分别为(36.66±1.53)个、(17.66±1.53)个,过表达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34, P<0.001);凋亡检测结果显示,两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5±0.58)%、(4.81±0.31)%, 过表达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3, P=0.006)。 结论 miR-25-3p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过表达miR-25-3p可能促进子宫内膜腺癌细胞KLE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8例早期子宫颈小细胞癌和40例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子宫颈小细胞癌的3年总生存率及临床病理特征对生存率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明确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 18例子宫颈小细胞癌中位年龄39岁,40例鳞状细胞癌中位年龄47岁,小细胞癌患者的中位年龄低于鳞状细胞癌(P0.05)。早期子宫颈小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4.4%,脉管瘤栓发生率38.9%,复发率33.3%,均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P0.05)。早期子宫颈小细胞癌术后3年生存率为61.1%,鳞状细胞癌为92.5%,早期子宫颈小细胞癌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鳞状细胞癌(P0.05)。临床分期、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是影响子宫颈小细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以上各临床病理特征均不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子宫颈小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相比,其早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易复发,预后较差。临床分期、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但不是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人重组CD40L (r-CD40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研究该损伤对人脐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趋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培养HUVEC,采用不同浓度r-CD40L刺激HUVEC 24 h,应用Transwell(滤膜直径6.5 mm,孔径0.4μm)技术建立内皮细胞通透模型并计算通透系数;培养HUVEC,采用不同浓度r-CD40L刺激HUVEC 24 h,将干预后4组细胞经处理后取上清置入EP管,离心后加入Transwell(滤膜直径6.5 mm,孔径8μm)小室下室,将第5代UC-MSCs用含5%FBS的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mL,接种到预处理后的Transwell小室的上室,5% C02 37.C,培养24 h,取出后用1%结晶紫染色,200倍镜下随机计数6个无重叠细胞视野的透膜细胞数,取平均数代表该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随着r-CD40L刺激浓度的增加,内皮细胞通透系数逐渐升高;不同浓度r-CD40L(0、20、30、40 μg/L)刺激HUVEC 24h后,损伤的内皮细胞诱导UC-MSCs透膜细胞个数分别为10.00±1.76、25.96±2.84、37.88±3.23、49.04±2.8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CD40L能诱导内皮细胞损伤;并且随着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的增加对人脐间充质干细胞的趋化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早期妊娠相关蛋白A( PAPP-A)联合孕中期子宫动脉搏动指数( PI)检测对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规律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早发型子痫前期及健康产妇192例,应用ELISA法检测健康组与早发型子痫组孕早、中、晚期的PAPP-A水平。前瞻性研究:随机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定期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995例孕产妇,对所有孕妇于孕早期行PAPP-A检测并于孕中期进行子宫动脉PI检测,将PAPP-A>139.0 U/L且子宫动脉PI<1.01的孕妇分为A组,PAPP-A≤13.0 U/L而PI<1.01的孕妇分为B组,将PAPP-A>13.0 U/L而PI>1.01的孕妇分为 C组,将PAPP-A≤13.0 U/L且PI>1.01的孕妇分为D组,比较4组孕妇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率。结果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孕早期PAPP-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孕中期、晚期早发型子痫前期组的PAPP-A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 D组患者早发型子痫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 P <0.05)。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于孕早期PAPP-A水平明显降低,孕早期PAPP-A水平检测联合孕中期子宫动脉PI的检测对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脐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子痫前期的可行性.方法 1)应用DMEM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4组(每组n=30)干预:分别应用含15%健康孕妇血清、含15%子痫前期轻度患者血清、含15%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清(24h尿蛋白>2~<4g,简称低蛋白组)及含15%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清(24h尿蛋白>4g,简称高蛋白组)在37℃、5%CO2培养箱培养24h,处理后应用Transwell技术建立内皮细胞通透模型井计算通透系数;2)分别取上述干预后4组细胞的上清液,处理后加入Transwell小室下室,将第5代人脐间充质干细胞以1×105/mL接种到Transwell小室的上室,在37℃、5%CO2培养箱培养24h后,于200倍镜下随机计数6个无重叠细胞视野的透膜细胞数,取其平均数代表该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1)4组的通透系数[Pa(%)]分别为:110.3±2.92、120.7±2.93、141.4±1.81、169.8±2.63(P< 0.05).2)4组透膜细胞数分别为(个):11.00±2.71、24.10±2.92、35.32±6.03、47.00±1.93(P <0.05).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对脐静脉内皮细胞有明显损伤,损伤的内皮细胞会对产生趋化作用,而这种趋化作用随着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强.UC-MSCs移植有可能成为治疗子痫前期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同时性卵巢和子宫内膜双原发癌发病率较低,需依靠临床表现、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点相结合而最终确诊。方法  目前,国内外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因卵巢癌预后较差,首先要考虑以卵巢癌的治疗为主,参照卵巢癌的治疗指南。结果  本例患者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ⅢC期,术后证实为同时性卵巢和子宫内膜双原发癌。结论  患者治疗中最大的遗憾是术中未切除大网膜,留下术后复发的隐患。

  相似文献   
8.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复发率高,致死率高.对于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经充分评估行二次减瘤术,在满意切除病灶后可提高化疗效果,改善预后.本文报道1例卵巢透明细胞癌ⅠA期术后腹膜后淋巴结复发侵及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满意二次减瘤术及人工血管置换术的患者,围手术期风险可控,术后并发症处理及时得当,术后恢复良好,目前正在进行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CDH1)基因遗传变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DNA测序技术分析CDH1基因启动子区、所有外显子和3'非翻译区(3'-UTR)SNPs位点,从中筛选出6个候选位点(rs16260、rs28372783、rs1801552、rs1801026、rs8049282、rs13689)。扩大样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方法检测651例EMS患者(病例组)和655名健康对照妇女(对照组)6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结果:DNA测序结果显示CDH1基因启动子区、所有外显子和3'-UTR的17个SNP位点中15个位点在NCBI数据库中有记载,而2个位点尚无相关记载,位于3'-UTR+759和3'-UTR+1445。统计学分析显示6个候选的SNPs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频率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rs8049282 C/T多态可能与EMS患者的原发不孕相关,即与CT+TT基因型相比,CC基因型可显著增加EMS患者原发不孕的风险(OR=2.25,95%CI=1.32~3.83)。结论:CDH1基因启动子区、外显子和3'-UTR区的遗传变异可能与中国北方汉族妇女EMS的发病风险无关,但rs8049282 C/T多态可能是EMS患者原发不孕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子痫前期孕妇及同期200例健康孕妇的临床资料,评估孕次、产次、人工流产次、早期流产、晚期流产、不明原因死胎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结果正常妊娠组孕次、产次、人工流产次与子痫前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子痫前期组中早期流产、晚期流产、不明原因死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早期流产、晚期流产、不明原因死胎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不良孕产史可能为子痫前期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