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肢皮肤撕脱伤合并开放性复杂性骨折,多因车祸、机械操作损伤引起。本科自1998年-2003年共收治33例,采用Ⅰ期清创,骨折复位固定,中厚皮瓣回植,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KG*2〗探讨腰椎棘突与椎板外缘联合定位法行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HTH〗方法〖KG*2〗选择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2例,均行腰后路椎板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术中所采用的椎弓根钉置钉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腰椎棘突与椎板外缘联合定位法置钉;对照组采用上关节突外缘垂线与横突平分线交点(Magerl法)。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首次置钉准确率、螺钉与椎弓根皮质关系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HTH〗结果〖KG*2〗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切口长度长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进钉点选取准确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周(P<0.05);2组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螺钉与椎弓根皮质的关系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KG*2〗与Magerl置钉法相比,腰椎棘突与椎板外缘联合定位置钉法可获得相同的置钉准确率,但术后椎弓根与螺钉包容关系更好,为提高椎弓根螺钉的有效置入率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案及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X线引导和CT区域定位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12009年6月至2012年4月将采取在x线透视引导下行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LDH63例定为A组;将区域定位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LDH49例定为B组。依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Macnab评价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VAS评分及术后12个月优良率。【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两组VAS评分B组稍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段B组优良率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区域定位”能够将椎间盘突出位置量化,准确把握适应证;术中CT引导能够为靶点射频热凝确定准确的穿刺路径及深度,使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技术疗效最大化,对提高微创治疗LDH的优良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肌电图联合应用诊断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7例手术证实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29例术前普通CT、MRI扫描检查均未发现明确椎管狭窄情况,经肌电图联合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初步定位,再进行手术探查性治疗。结果29例经手术证实均为特殊类型腰椎间孔狭窄,术后参照改良Macanab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9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9.7%。术前及术后疗效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肌电图能够更加准确定位腰椎管狭窄部位,从而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CT区域定位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McCullock标准作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结合神经根走行,通过区域定位确定受损神经根被压迫部位,入组患者87例,男54例女33例,根据患者志愿,分为微创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微创组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治疗,保守治疗组采取休息、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腰椎JOA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VAS评分及术后12个月优良率。结果术前微创组VAS评分为(7.1±1.6),术后12个月平均为(1.7±0.9),术前与术后1周和3个月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微创组优良率91.8%,保守治疗组为42.1%。结论按"区域定位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准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定位精准、治疗优势互补,使治疗效果最大化,为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在脊柱手术治疗过程中对神经损伤的关注度大大超过了其他相关的并发症,与神经并发症相比有关血管并发症的报道也相对少见,但有些血管意外常是无法预期或预测的,更没有关于这些损害的统一治疗方案。对于与血管相关的并发症,近年来深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的危害已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动脉栓塞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科至2012年底共完成脊柱手术2373例,其手术中及手术后共发生血管相关的并发症6例,笔者结合本组病例资料并通过学习相关文献,提出预防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全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posterior ring apophysis separation,PRA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诊断为腰椎PRAS并行全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的31例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7例;年龄12~41岁,平均(26.6±4.8)岁。其中L4~5椎间隙16例,L5~S1椎间隙15例;手术采用椎间孔入路21例,采用椎板间入路10例。利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腰椎活动度来评价临床效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90 min,所有的患者均无硬膜或者神经根损伤,1例术后症状缓解不佳,2周后给予椎间融合手术翻修。其余30例均进行了至少12个月的随访,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5.42±2.72)分下降至术后即刻的(2.78±1.21)分,术后3个月的(1.78±0.56)分,术后12个月的(1.56±0.36)分;腿部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78±2.44)分下降到术后即刻的(0.78±0.32)分,术后3个月的(0.65±0.12)分,术后12个月的(0.71±0.45)分,术后各时间点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PRAS能够明显缓解症状,并完整保留患者腰椎的活动度,中短期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