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针对全麻围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朋立超  蒋克泉  杨美蓉 《中国针灸》2005,25(12):873-875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等穴位对全麻围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气管插管病人60例随机分成电针组(麻醉诱导前电针刺激内关、合谷、曲池、神门)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琥珀酰胆碱等全身麻醉药物诱导,光导喉镜明视下行气管插管;于麻醉诱导、插管期不同时点监测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麻醉诱导期电针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相对平稳,对照组则表现为显著下降(P<0.01).气管插管过程中,电针组各项指标较麻醉诱导前有一定升高(P<0.05),而对照组则呈现显著上升(P<0.01).插管后5分钟两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电针刺激内关等穴位可以稳定围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3岁。因双侧多发性甲状腺腺瘤而手术。术前情况:HR80次/min,P80次/min,BP16/10kPa,T36.5℃。EKG、胸片、血尿常规正常,凝血全套正常,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正常。甲状腺B超显示右侧腺瘤大小19mm×20mm×58mm,左侧22mm×24mm×43mm,峡部5mm。术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术前30min肌注。入室后开放静脉,鼻导管给氧,Hp多功能监测EKG,BP,HR,SpO2等。局麻药按  相似文献   
3.
新斯的明早期拮抗维库溴胺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早期拮抗维库溴胺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 ,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病人 48例 ,随机分成维库溴胺组 1 6例 ,维库溴胺 +新斯的明组 3 2例 ,后者又按在维库溴胺使用后不同时间内使用新斯的明分为Ⅰ、Ⅱ两组 ,1 0min内为Ⅰ (n=1 6例 ) ,在 1 1~3 0min内为Ⅱ (n =1 6例 )。麻醉开始后全部病人单次给予维库溴胺1 .5mg·kg-1,当手术结束时维库溴胺组静脉注入生理盐水 8ml,维库溴胺 +新斯的明组注入新斯的明0 .0 5mg·kg-1+阿托品 0 .0 2mg·kg-1+生理盐水至8ml。观察、记录各组病人从注入维库溴胺至肌张力恢复到四个成串刺激 (TOF) 0 .2 5、0 .70的时间。结果 :各组病人肌张力恢复至TOF 0 .2 5、0 .70时间为维库溴胺组 (4 5 .5 8± 8.88)min、(67.5 9±5 .60 )min。维库溴胺 +新斯的明组Ⅰ (2 3 .45±2 .82 )min、(3 1 .86± 3 .3 6)min。维库溴胺 +新斯的明组Ⅱ (2 8.70± 4.1 3 )min、(3 8.86± 2 .1 0 )min。维库溴胺 +新斯的明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维库溴胺组(P <0 .0 1 ) ,维库溴胺 +新斯的明组Ⅰ恢复时间又明显短于维库溴胺 +新斯的明组Ⅱ (P <0 .0 1 )。手术后进行连续监测未发现再次阻滞现象。结论 :新斯的明可以早期拮抗维库溴胺的肌松效应 ,同时也提示拮抗时间愈早 ,肌张力  相似文献   
4.
臂丛复合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静脉合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臂丛复合异丙酚、氨胺酮混合液静脉全麻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上肢、肩或锁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臂丛复合静脉全麻组(实验组);先行术侧肌间沟经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后,再以异丙酚,氯胺酮合剂(异氨合剂)复合静脉全麻,主要手术操作完成停全麻药;单纯静脉全麻组(对照组);不行臂丛神经阻滞,直接以异氨合剂静脉全麻,记录两组全麻药的诱导剂量,全麻药总量,麻醉时间、清醒时间,并计算单位时间全麻药平均用量,比较两组诱导剂量、平均用量、清醒时间。结果:臂丛复合静脉全麻组的诱导剂量和平均用量均明显低于单纯静脉全麻组(P<0.01)。两组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臂丛复合异氯合剂静脉全麻具有充分的镇静、镇痛效果,清醒时间可控性好,安全性好,副作用少,是一种可行性的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降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难度和降低术中导管移位率。方法通过对左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结构的改良,使其更适合临床应用。结果使用改良型左双腔支气管导管,在插管定位及术中导管移位率明显优于左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结论改良型左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肺隔离术中应用安全、定位简单且术中导管移位率低,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斜刺股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方法:斜刺股动脉后股静脉穿刺置管组(斜刺式组)和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组(传统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成功率。结果:斜刺式组成功率与传统式组比较,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成功率显著高于后者。结论:斜刺股静脉穿刺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方法,穿刺的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臂丛复合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静脉全麻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上肢、肩或锁骨手术患者 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0例。臂丛复合静脉全麻组 (实验组 ) :先行术侧肌间沟经路臂丛神经阻滞 ,效果确切后 ,再以异丙酚、氯胺酮合剂 (异氯合剂 )复合静脉全麻 ,主要手术操作完成停全麻药 ;单纯静脉全麻组 (对照组 ) :不行臂丛神经阻滞 ,直接以异氯合剂静脉全麻。记录两组全麻药的诱导剂量、全麻药总量、麻醉时间、清醒时间 ,并计算单位时间全麻药平均用量 ,比较两组诱导剂量、平均用量、清醒时间。结果 :臂丛复合静脉全麻组的诱导剂量和平均用量均明显低于单纯静脉全麻组 (P <0 0 1)。两组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臂丛复合异氯合剂静脉全麻具有充分的镇静、镇痛效果 ,清醒时间可控性好、安全性好、副作用少 ,是一种可行性的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痛点阻滞、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SUPER LIZER,超激光)照射及两者联合治疗腱鞘炎疗效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120例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痛点阻滞组(A组):只采用痛点阻滞治疗腱鞘炎;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组(B组):只采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疼痛治疗仪照射治疗腱鞘炎;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痛点阻滞组(C组):采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联合痛点阻滞治疗腱鞘炎.以患者疼痛程度(应用VAS即视觉模拟评分法)及1.5年后复发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C组、B组和A组显效率分别为88%、70%和65%,C组与B组和A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复发率分别为33%,5%和3%,A组与B组和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联合痛点阻滞治疗可明显提高腱鞘炎显效率,降低其复发率,是一种疗效确切、简单易行、副作用少、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直线偏光近红外线(SUPER LIZER,超激光)经会阴部照射对慢性前列腺炎及其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前列腺炎伴有疼痛且口服抗生素无效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超激光组,只经会阴部照射超激光)和B组(超激光加服药组除与A组一样照射超激光外还口服抗生素).用超激光经会阴部照射前列腺部位,体位为截石位,C探头,照射及间歇比为7:1,每次20min,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检查治疗前后前列腺液(ESP)镜检白细胞,记录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结果:A组治疗后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结果显示76%减少,12%无改变,12%增加;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以及VAS评分均明显降低;疼痛不适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有效率分别为81%、82%、81%.B组治疗前后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比较结果为白细胞91%减少,3%无改变,3%增加;B组治疗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以及VAS评分标均明显降低;疼痛不适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有效率分别为93%、97%、98%.A组与B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包括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VAS评分疗效比较及症状改善程度)均未见明显差别.结论:超激光经会阴部照射对慢性前列腺炎及其疼痛有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降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难度和降低术中导管移位率。方法通过对左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结构的改良,使其更适合临床应用。结果使用改良型左双腔支气管导管,在插管定位及术中导管移位率明显优于左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结论改良型左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肺隔离术中应用安全、定位简单且术中导管移位率低,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