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膈肌电刺激对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呼吸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唐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ICU收治的64例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1例,观察组患者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膈肌电刺激进行治疗,对比二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的数值变化;对比二组患者预后情况,包括使用呼吸机时间和总住院治疗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以及FEV1/FVC的数值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使用呼吸机时间和总住院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应用膈肌电刺激治疗,不仅可有效改善肺功能,而且还可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进而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陈丹  吕安林  苑媛  李丹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2):1477-1479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HD)和单纯CHD患者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前、后QT间期离散度(QTd、QTcd)的变化。方法: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阳性的196例单纯CHD与58例DM合并CHD患者进行PTCA,对PTCA术前和术后QTd、QTcd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M组与非DM组比较,PTCA术前QTd、QTcd显著增加(P<0.01);术后24h、7d、30d的QTd、QTcd无显著差异。结论:DM是影响CHD患者QTd、QTcd延长的因素之一;但PTCA是DM合并CHD患者降低QTd、QTcd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吕安林  李丹  贾国良  陈丹  苑媛 《心脏杂志》2005,17(5):458-460
目的:观察巴曲酶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PC I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常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B组在常规低分子肝素抗凝基础上,于术后第1、3、5天静滴巴曲酶15、10、10 BU。术后7 d观察纤维蛋白原(FIB)、PT、PLT、RBC的变化,术后6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和实验室指标。结果:A组临床症状显效率60%,总有效率92%;B组临床症状显效率90%,总有效率98%。B组FIB显著降低,其它检查无明显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及红细胞等均无显著变化(P>0.05)。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50±6)%上升为(56±4)%,B组LVEF由(51±7)%上升为(61±5)%(P<0.01),B组PC I术后6月LVEF改善明显。在终点事件中,A组死亡2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难治性心绞痛5例;B组无上述事件发生。结论:巴曲酶对PC I术后再狭窄的防治具有显著的疗效,心功能的恢复显著,治疗中无出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用药方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和副反应,为患者提供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 将30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随机分成甲硝唑栓+口服替硝唑组,甲硝唑栓组,奥硝唑栓+口服替硝唑组,奥硝唑栓组,环丙沙星栓+口服替硝唑组,环丙沙星栓组.分别给药,月经后复查,统计学分析各组治愈情况.结论 阴道、口服联合用药的治愈率范围为79.55%~86.05%,仅阴道用药的治愈率范围为60.00%~68.0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之间和阴道用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硝唑栓、奥硝唑栓、环丙沙星栓阴道用药联合替硝唑口服比单独用药效果好,其联合用药组间及单独用药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认知障碍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其特点表现为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易诊察。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技术能灵敏反映脑组织血流灌注量变化,在研究CSVD相关认知障碍的临床诊断与评估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现就CSVD相关认知障碍的研究现状以及磁共振灌注ASL在脑小血管疾病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探讨ASL在CSVD相关认知障碍领域的研究现状与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JL指引导管用于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硬病变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硬病变的介入治疗(PC I)方法,对比分析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采用JR、JL和AL指引导管介入治疗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硬病变的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7月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行PC I者305例,分别采用桡动脉JR,AL/JL导管法和股动脉JR/AL导管法PC I。观察指引导管置入成功率,钢丝通过率,球囊扩张成功率和支架置入成功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上述3种方法的指引导管放置成功率均很高,但钢丝通过率、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成功率,桡动脉JL/AL导管法(99%,98%,98%)显著高于桡动脉JR(75%,63%,63%)和股动脉JR/AL导管法(83%,77%,77%,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硬病变介入治疗JL/AL指引导管法优于桡动脉和股动脉JR指引导管法,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7.
【专家点评】冠状动脉瘘是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与左、右侧心腔、冠状静脉及肺动脉干相连的畸形。以往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畸形(粗大冠状动脉瘘)的传统方法,近几年经导管栓塞术已成为部分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栓塞装置或材料有:可控弹簧栓子、AmplatzerPDA封堵器、PTEE(  相似文献   
8.
胶原海绵复合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以胶原海绵为支架、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为种子细胞,于体外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1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完成。Ⅰ型胶原海绵剪切成方形片状(2.0cm×1.4cm×0.2cm),经60Co照射消毒,于DMEM培养液中水化1h左右。另取1d龄SD大鼠心脏,剪成小碎块,然后用2.5g/L胰蛋白酶于37℃中消化,吸取上清至含胎牛血清的DMEM中,重复消化四五次,用差速贴壁法除去大部分成纤维细胞,将细胞沉淀用DMEM培养液以2×109L-1的密度悬浮备用。将上述的心肌细胞悬液1mL缓慢滴注于玻璃模型中的胶原海绵上,然后置于细胞培养中培养。肉眼及显微镜主要观察工程化心肌组织在培养期间的自发收缩情况,包括收缩的部位、强度、频率、一致性以及收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工程化心肌组织内胶原纤维的变化,细胞形态,胞核的形状及细胞之间的连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工程化心肌组织片的形态和功能。结果:①细胞接种于胶原海绵上1d后,细胞/胶原复合物的凝胶化过程基本完毕,体积保持恒定,维持至培养结束,第3天细胞/胶原复合物局部出现点片状自发收缩,第5天整个细胞/胶原复合物出现同步化自发收缩,收缩频率61~199次/min。2周后37.5%的工程化心肌组织的自发收缩活动减弱,但75%的工程化心肌组织的自发收缩活动持续至培养结束。②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工程化心肌组织内细胞间连接广泛存在,细胞多呈纵向分布,胞核呈长圆形,胞浆内α-肌节肌动蛋白阳性,胞内肌原纤维排列整齐,可见到心肌特异性的肌小节结构和Z线,多数细胞具有分化的心肌细胞表型。结论:用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为种子细胞、以Ⅰ型胶原海绵为支架材料,构建出的工程化心肌组织,于体外可长时间持续自发收缩,该细胞/胶原复合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均类似于成熟大鼠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9.
药物涂层支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丹  吕安林  苑媛  李丹 《心脏杂志》2006,18(5):591-594
支架内再狭窄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一些新类型的支架相继出现,而药物支架正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介入治疗后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是再狭窄的主要原因,围绕这一主题研究人员自上个世纪末开始对药物涂层支架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筛选。药物涂层支架通过其药物基质混合物对支架涂层,实行抗血栓涂层、抗炎症涂层、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涂层,从而达到抑制新生内膜增殖,进一步减少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后冠状动脉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并进行比较。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一组采用改良方法建立模型,即气体麻醉,以气体麻醉面罩通气,短时间开胸;另一组采用传统方法建立模型,即腹腔麻醉,气管插管,长时间开胸。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中血氧饱和度、术后存活率、心肌梗死面积,以及术后大鼠的生活状况。结果:与传统方法组相比,改良方法组大鼠术中存活率升高[(93.3±4.6)%vs.(72.4±8.4)%,P0.05]、开胸时间缩短为[(6.5±2.0)minvs.(44.9±2.7)min,P0.01],开胸前后平均血氧饱和度增加[(96.3±0.8)%vs.(90.9±2.1)%,P0.05],术后存活率提高(82.83%vs.58.3%,P0.01)。另外改良方法组大鼠术后恢复正常行为活动需要的时间较短,但两组大鼠心肌梗死的面积[(33.5±2.2)%vs.(35.0±3.0)%]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方法具有简单、高效及可独立操作的优点,能有效提高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