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依托味酯乳剂复合阿片药物瑞芬太尼及舒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记录术中循环呼吸情况、术后宫缩痛及苏醒时间.方法 选择100例择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妇女随机分为ER、ES组,ER组静脉推注福尔利复合瑞芬太尼,ES组给予福尔利复合舒芬太尼.结果 两组术中生命循环、呼吸情况均穗定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突然 ,病情危重。近年来 ,本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心电监测系统的建立 ,溶栓治疗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使AMI急性期死亡率明显下降 ,由原来的 3 0 %~ 40 %下降至 12 %~ 2 0 % [1] 。我科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经溶栓治疗AMI 5 8例 ,现将其溶栓治疗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8例 ,为确诊的AMI患者 ,且符合溶栓条件[2 ] 。其中男 3 8例 ,女 2 0例 ,年龄 40~ 71岁 ,平均年龄 5 4岁。起病时间 6h以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不同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方案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用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抽选2015年1月-2017年1月丽水市中医院骨科住院部治疗的82例老年髋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法划分组别,对照组(n=41)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0.6 mL·kg-1的0.2%罗哌卡因FICB镇痛,观察组(n=41)在完成单次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注射后置管持续镇痛;统计对比2组不同时间点感觉阻滞情况、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4、T5时刻观察组感觉阻滞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5时刻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均未见置管相关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刻2组阻滞有效率比较、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髋置换患者术中采用髂筋膜间隙置管持续阻滞镇痛效果好,无操作相关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肿瘤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细胞铜死亡为肿瘤基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综述细胞铜死亡在肿瘤防治领域中的最新进展。方法 归纳与整理细胞铜死亡在肿瘤防治研究中的相关文献,综述铜死亡相关基因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研究现状。结果 铁氧还蛋白1(ferredoxin,FDX1)、硫辛酸合成酶(lipoic acid synthetase,LIAS)、二氢硫辛酰转乙酰基酶(dihydrolipoamide S-acetyltransferase,DLAT)和二氢硫辛酰胺S-琥珀酰转移酶(dihydrolipoamide S-succinyltransferase,DLST)是铜死亡关键调控基因,且在肺癌、肝细胞癌和乳腺癌等多种类型的癌症病人中异常表达。其中,FDX1在肿瘤病人中呈现低表达且与疾病的不良预后相关,而DLAT与DLST基因高表达的癌症患者总生存期降低。此外,在体内外实验中,靶向铜死亡蛋白、促进细胞铜死亡可以发挥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 FDX1、LIAS、DLAT、DLST等多个细胞铜死亡相关基因在癌症病人中表达异常,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相关。靶向促进细胞铜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认知功能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2年10月86例在丽水市中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麻醉维持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加瑞芬太尼,对照组丙泊酚加瑞芬太尼。观察指标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或切皮时/30 min后/术后15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认知功能及疼痛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ASAI级、Ⅱ级例数、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及其他患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麻醉前心率(107.68±6.74)次/min,气腹或切皮时(136.64±11.64)次/min,麻醉30 min后(128.77±9.58)次/min,术后15 min(115.79±6.86)次/min。观察组患者麻醉前心率(106.99±7.17)次/min,气腹或切皮时(125.37±10.43)次/min,麻醉30 min后(117.64±8.84)次/min,术后15 min(103.53±6.26)次/min。两组患者麻醉前心率数据无统计学差异(t=0.460,P>0.05),观察组患者气腹或切皮时、麻醉30 min后、术后15 min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728,5.599,8.657,P<0.05)。对照组患者麻醉前平均动脉压(115.37±7.90)mm Hg,气腹或切皮时平均动脉压(109.38±10.88)mm Hg,麻醉30 min后平均动脉压(131.42±11.86)mm Hg,术后15 min平均动脉压(127.64±9.46)mm Hg。观察组患者麻醉前平均动脉压(115.73±7.35)mm Hg,气腹或切皮时平均动脉压(108.89±10.35)mm Hg,麻醉30 min后平均动脉压(109.53±8.69)mm Hg,术后15 min平均动脉压(107.32±8.32)mm Hg。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或切皮时平均动脉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9,0.214,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30 min后及术后15 min时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t=9.763,10.577,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24 h MMSE评分(27.64±2.64)分、术后6 h MMSE评分(21.26±2.63)分、术后24 h MMSE评分(25.64±3.52)分。观察组患者术前24 h MMSE评分(27.72±2.78)分、术后6 h MMSE评分(23.65±2.71)分、术后24 h MMSE评分(27.63±3.63)分。两组患者术前24 h MMSE评分数据无统计学差异(t=-0.137,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及术后24 h 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4.150,-2.581,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 h NRS评分(7.53±1.63)分、术后2 h NRS评分(6.73±1.64)分、术后6 h NRS评分(5.09±1.37)分。观察组患者术后1 h NRS评分(6.16±1.42)分、术后2 h NRS评分(5.34±1.14)分、术后6 h NRS评分(3.28±0.96)分。观察组患者术后1 h、术后2 h、术后6 h时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156,4.564,7.095,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嗜睡4例,恶心呕吐5例,声音嘶哑2例,呼吸抑制8例,总发生率18.81%;观察组患者发生嗜睡1例,恶心呕吐2例,声音嘶哑1例,呼吸抑制6例,总发生率9.9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1,P>0.05)。结论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较小,认知功能障碍和术后疼痛感较轻,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