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6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6篇 |
基础医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112篇 |
内科学 | 5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34篇 |
综合类 | 185篇 |
预防医学 | 42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7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52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初步建立连云港地区健康成人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G)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20年10—11月至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成人1 019位,男505名,女514名,年龄(54.90±15.78)岁,年龄范围为20~79岁。检测参检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相似文献
3.
中风后吞咽障碍发生率51%-73%。长期留置鼻饲管可造成鼻、咽、食管黏膜溃疡及出血等多种并发症,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生活质量Ⅲ,使病死率明显增高。本组应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观察综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脂肪质量指数(fat mass index,FMI)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与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418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158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研究对象股骨颈(Neck)、大转子(G.T)、总髋部(Hip)、腰椎1~4(L1、L2、L3、L4)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参照OP诊断标准进行分级,采用直接节段多频率生物电阻抗测试法测定研究对象的骨骼肌含量、体脂肪、矿物质含量,并计算BMI、FMI和SMI。结果①RA患者各测定部位的BM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1),其OP发生率(42.6%)明显高于对照组(13.9%)(χ~2=41.551,P0.0001)。②RA患者肌少症发生率(54.5%)明显高于对照组(9.0%)(χ~2=96.747,P0.0001)。③不同BMI组RA患者间各部位的BMD、SMI、FMI、矿物质含量、体脂百分比和骨骼肌含量是明显不同的(P0.0001),且随着BMI的增高,上述各指标均呈线性增高趋势(P0.0001)。④在BMI为消瘦的RA患者中,肌少症组中OP发生率与无肌少症组中相近(48.1%vs 45.5%,χ~2=0.027,P=0.870),在BMI为正常、超重或肥胖组中,肌少症组中OP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肌少症组(56.6%vs 33.0%,χ~2=12.238,P0.0001;52.6%vs 22.7%,χ~2=10.953,P=0.001)。在有或无肌少症的RA患者中,不同BMI组间RA患者OP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563、0.148)。⑤线性相关分析显示,SMI与各部位的BMD和BMI均呈正直线相关(P0.0001),而与体脂百分比呈负直线相关(P0.0001)。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MI(OR=0.696,P=0.001,95%CI:0.565~0.857)为RA患者发生OP的保护因素,年龄(OR=1.091,P0.0001,95%CI:1.065~1.117)和性别(OR=5.259,P0.0001,95%CI:2.543~10.876)均为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论 BMI、SMI和FMI均与RA患者OP的发生有关,但SMI是RA患者发生OP最重要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研究大肠癌相关检查中的肠镜及肠镜活检病理学的现实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来院手术根治且术后病理确诊的39例大肠癌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查看术前进行的相关检查。术前肠镜活检病理和术后标本病理选择性使用连切、特染、免疫组化等实验方法观察病理切片染色结果,甚至通过院外病理会诊或定期复查肠镜再次活检,然后两者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手术根治且术后病理确诊大肠癌的39例患者,其中经术前肠镜及肠镜活检病理确诊37例,术前肠镜病理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2例由于肠镜不耐受或肿瘤晚期没做肠镜及肠镜活检病理检查,而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明显肿块后而行手术。结论肠镜及肠镜活检病理诊断可以给大肠癌患者开展术前评估和术前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只有少数人无法完成肠镜及肠镜活检病理检查,而其他技术可以弥补结肠镜的不足。且在病理检查中,应采取病理质控措施以求做到早诊断、正确诊断,以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工作岗位满意度对士兵人格因素的影响,为科学士兵的岗位管理,塑造士兵群体的健康人格优势提供依据。方法Catell RB 16 Primary Factors(16PF)测评。结果岗位满意群体的“稳定性、恃强、有恒、敢为、幻想、实验、独立、自律性”8项人格因素显著优于岗位不满意群体(P≤0.05,P≤0.01);岗位不满意群体的“忧虑、紧张性”人格因素显著高于满意者群体(P≤0.01);岗位满意群体的“适应性、果断性”人格因素优于岗位不满意群体(P≤0.01);岗位满意群体的“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创造能力、新环境成长能力”均显著优于岗位不满意群体(P≤0.05,P≤0.01)。结论岗位满意度与健康人格具有因果相关;岗位满意度与创造性人格具有同趋相关;岗位满意度与负性人格因素具有负相关。合理士兵工作岗位,强化军人使命教育,实施环境适应认知训练,有助于提升士兵的岗位工作满意度,继而提升士兵健康人格因素的优势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滋肾法治疗脾肾两虚型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硫酸轻氯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方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证候疗效及中医脾肾两虚症状总积分变化,观察测实验室指标及疾病活动指标。结果:缓显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0.00%、90.00%;对照组分别为33.33%、76.6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神疲体倦、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腰膝酸、食少纳呆、大便异常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BPC)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RBC、BPC、MCV、MCHC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2组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C3、C4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ESR、C3、C4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度(SLEDAI)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减少面色潮红及胃肠道反应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滋肾中药治疗脾肾两虚型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10.
临床资料
患者女,66岁,教师.因“咳嗽、发热6月余,加重10 d”于2011年8月27日入院.患者2011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发热,发作无规律,体温约38~40℃,可自行恢复正常.伴阵发性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鼻塞,流脓涕,咽痛,声音嘶哑.先后多次在外院住院治疗,给予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2011年6月10日行肺部CT检查无明显异常(图1).鼻咽部+鼻窦平扫CT示全组鼻窦炎症.电子鼻咽镜示喉炎,真菌性可能性大.腹部B超示腹膜后低回声结节,考虑淋巴结肿大可能.诊断为:“真菌性喉炎可能性大;慢性鼻窦炎等”.给予“氟康唑”抗真菌及对症支持治疗1个月,症状无明显改善.2011年8月17日患者上述症状加重,2011年8月24日复查肺部CT示双肺散在小结节状模糊影,边界清楚,形态欠规则;纵隔可见多个淋巴结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