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4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妇产科学 | 11篇 |
基础医学 | 22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08篇 |
内科学 | 36篇 |
皮肤病学 | 46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29篇 |
综合类 | 274篇 |
预防医学 | 94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92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73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4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现状及评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多脏器、多系统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可急性或慢性隐匿性发作,反复恶化与自行缓解常交替进行,病情日趋恶化,晚期常因全身多脏器衰竭、心肾损害而预后不良。我国初步调查SLE患者发病率为20~70/10万人,属高发地区。且近年统计资料显示其年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患者亦日趋年轻化。本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随着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SLE的病死率有下降趋势,在90年代5年、10年、20年生存率已分别达97%、90%和80%。但是由于本病长期反复发作,西医治疗药物许多都有很强的毒副作用,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运用滋阴清热法治疗阴虚火旺型痤疮的临床经验。禤老认为现代人患痤疮,其根本原因在于素体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和天癸相火过旺,导致肺胃血热,上熏面部而发痤疮。可采用滋肾泻火、清肺解毒的治疗原则,以二至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组成的消痤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的不孕症患者进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301例合并子宫肌瘤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IVF/ICSI-ET治疗.将301例患者分为5组:A组为肌壁间肌瘤组且肌瘤均未压迫宫腔,共167例;B组为肌壁间肌瘤组且肌瘤不同程度压迫宫腔,共23例;C组为单纯浆膜下肌瘤组,共47例;D组为黏膜下肌瘤组且IVF/ICSI-ET治疗前行宫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共7例;E组为IVF/ICSI-ET治疗前行开腹或腹腔镜下肌壁间和(或)浆膜下肌瘤剔除术,共57例.选择同期因输卵管因素行IVF/ICSI-ET治疗、不合并子宫肌瘤的不孕症患者167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子宫肌壁间肌瘤的数目将A组分为3个亚组:1个肌瘤组52例、2个肌瘤组60例、≥3个肌瘤组55例;按照子宫肌壁间肌瘤的大小将A组分为2个亚组:<4cm组114例、≥4 cm组53例.分析子宫肌瘤的位置、数目、大小以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A、B、C、D、E组及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自然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不同肌瘤数目亚组或肌瘤大小亚组间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自然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无妊娠并发症及胎儿畸形发生,A组、E组与对照组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胎儿畸形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的不孕症患者行IVF/ICSI-ET助孕的临床结局较好;子宫肌壁间肌瘤的数目和大小、IVF/ICSI-ET治疗前行开腹或腹腔镜下肌壁间和(或)浆膜下肌瘤剔除术对不孕症患者的IVF/ICSI-ET助孕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鼻咽癌和鼻咽前病变组织中DNA依赖蛋白激酶(DNA-PKcs)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省中山市)选择鼻咽炎患者30例、鼻咽炎伴鳞状上皮化生、并有不典型增生患者42例及鼻咽癌患者3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变组织中DNA-PKcs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炎、鼻咽鳞状上皮化生、并有不典型增生患者及鼻咽癌组织中DNA-PKcs表达水平分别为:6.7%、64.3%、58.8%(P〈0.001),依据病理分类和不典型增生分级的不同,DNA-PKcs呈现不同表达水平。结论DNA-PKcs在鼻咽癌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基于PACS的以数字化影像征象分类为模块的教学系统及临床应用。方法在PACS系统中,允许每一权限医生对典型病例图像注释后按影像征象进行归类,然后存储于SQLSERVER2000服务器中,采用模块化管理方式,归类的影像征象按临床实践要求分析其病理过程、可能的疾病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在专业的显示器(或个人计算机)上,通过用户界面输入解剖部位/影像征象即可调阅相关图像进行教学,弘要时通过Intrartet或Interilet实现网络教学。结果 系统开放性、稳定性好,影像数据和信息能安全、无损的存储,传输速度快,操作互动性好。结论基于PACS的以数字化影像征象分类为模块的教学系统符合临床实践过程要求,具有直观、实用性强,操作简便,图像安全可靠等优点,便于临床影像教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椎椎弓根延长术对关节突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分析关节突关节发生异常应力变化前椎弓根的最大延长长度。方法 取1名腰椎健康志愿者的CT图像,建立L3~L5正常腰椎的有限元模型,在其基础上构建L4椎弓根延长术后模型,L3椎体上表面均施加垂直于水平面400 N的压力,模拟正常人腰椎所承载重力,固定支撑L5椎体下表面。通过建立不同椎弓根延长长度的术后模型,分析在力矩为5 Nm时L3/4的应力分布云图及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出相同力矩下L3/4关节突关节应力极值随椎弓根延长长度变化的曲线图。结果 施加5 Nm力矩下,L3/4小关节左旋工况下应力先随延长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椎弓根延长3.8 mm时达到最大,为9.133 MPa;随后,L3/4小关节的应力骤然减小,曲线发生不可逆变化。结论 力矩加载为5 Nm时腰椎弓根延长术的最大延长距离为3.8 mm,临床应结合腰椎管狭窄的严重程度,选择减压所需的延长长度,取得更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CD4、CCR5、CXCR4和DC-SIGN分子在HIV-1不同感染状态晚孕胎盘和早孕绒毛的存在及表达情况,为探索HIV-1宫内传播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1例HIV-1感染孕妇胎盘、13例正常孕妇胎盘和10例早孕流产绒毛,免疫组化检测并比较3组孕妇胎盘或绒毛组织中HIV-1相关受体CD4、CCR5、CXCR4和DC-SIGN分子的存在情况及其表达强度。结果 CD4在早孕绒毛和晚孕胎盘中的表达存在个体差异,早孕组、对照组和病例组CD4阳性率分别为70.00%、61.54%、72.73%,3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2)。CCR5、CXCR4和DC-SIGN分子在胎盘均有表达,均定位于滋养细胞和绒毛间质细胞和/或Hofbauer细胞,且在早孕绒毛中的表达强度均低于晚孕胎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09,P1<0.001;t2=-4.80,P2<0.001;t3=-4.57,P3=0.001)。结论胎盘组织中存在多种HIV-1受体相关分子,具备感染的分子基础。胎盘滋养细胞上是否存在CD4分子具有个体差异;CCR5、CXCR4和DC-SI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影响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科57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新生儿低血糖组190例,正常血糖组新生儿38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体质量减轻、早产、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感染、母亲分娩年龄增大、经产妇、剖宫产、双胎、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OR=2.115,95%CI:1.186~3.772)、剖宫产(OR=6.92,95%CI:4.202~11.397)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早产、剖宫产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应根据危险因素及时识别和治疗新生儿低血糖,为新生儿提供及时产后护理指导,以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