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将齐刺缠提针法用于腰肌筋膜痛的治疗,对其\"消灶\"作用进行评估,为中医古代针法的继承、发展及临床应用的范围的拓展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针灸科门诊治疗的腰肌筋膜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齐刺缠提法组(B组),对比2组年龄、性别、病程,并对治疗1个疗程后的激痛点范围、VAS评分、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的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差异;与A组相比,B组激痛点范围有显著缩小,VAS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者分别为27.9%,56.1%和55.9%,26.8%,且A、B两组的mean rank分别为3.42,4.68(P0.05)。结论齐刺缠提法能显著缩小腰肌筋膜痛患者激痛点的范围,提高其VAS评分及临床疗效,为齐刺缠提法的进一步临床应用及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3.
4.
王乐亭是中国医学史上继孔伯华、施今墨、汪鸿喜、肖龙发四大名医之后的又一大家,曾担任北京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针灸科主任。他勤于临床,态度严谨,遵古训而不泥于古训,继承之中又有发明创新,如对于中风的治疗,他提出中风十三治法,即牵正刺法、牵正透法、手足十二针法、纠偏法、十二透刺法、开闭醒神法、回阳固脱法、督脉十三针法、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常见于疱疹病毒感染愈合后4~6周,亦可见于疱疹发作急性期.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督脉器灸对脊髓损伤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0例符合脊髓损伤诊断标准的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每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2个月,而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另加督脉器灸,每次进行30 min,6次为1个疗程,相隔2个疗程间休息1 d,持续2个月。通过表面肌电图测定时域指标AEMG的变化特征,并通过躯干控制能力(Sheikh)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脊髓损伤独立性测量(SCIM)评定治疗前后康复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AEMG的变化特征变化、Sheikh评分、Berg评分和SCIM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结束后,实验组的Sheikh评分、Berg评分和SC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更加有利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及平衡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助督任镜通针法联合超觉静坐训练对卒中后疲劳(PSF)的疗效.方法将60例PS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小剂量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西医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接受督任镜通针法及超觉静坐训练治疗,对照组接受普通取穴针炙.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疲劳严重度量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随机选取2009-2012年我院急性脑梗死经OCSP分型为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或腔隙性梗塞(LACI)的患者22例,平均分为观察纽(基础治疗+瞬时强电流电针刺激)、和对照组(基础治疗+常规针刺),每组11例。通过比对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ADL评分,用以揭示瞬时强电流电针刺激和常规针刺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损害的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瞬时强电流电针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可有效改善病人大脑病灶的神经元细胞凋亡,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相较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的特异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行舌三针治疗,明确护理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中风伴有吞咽障碍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36例和舌三针护理组35例(B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遵医嘱行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断行针、心理辅导、吞咽训练指导和饮食指导。2月为1疗程,治疗后对两组的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和FEES进行对比。结果 A、B两组吞咽障碍分别以中度、轻度异常为主,洼田饮水试验分别以Ⅳ级、Ⅲ级为主,治疗后A组有较高的麻痹及唾液潴留发生率,而B组FEES声带麻痹的患者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后伴有吞咽障碍患者给予舌三针治疗后,合理的护理方案可缓解患者的吞咽状况,并减少FEES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