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发作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IL-6、IL-12、γ干扰素和IL-10的变化,探讨急性发作及病情严重程度与细胞因子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54例急性发作及免疫耐受慢性乙肝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2、γ干扰素和IL-10的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HBV DNA定量等。结果处于急性发作的患者年龄较大,HBV DNA定量较低,促炎症因子和抗炎症因子的水平均高于处于免疫耐受的患者;重型肝炎组IL-6的水平(179.80±134.96)pg/ml高于非重型肝炎组(108.80±113.23)pg/ml(P〈0.05),而IL-10的水平(12.80±4.96)pg/ml低于非重型肝炎组(20.33±7.35)pg/ml(P〈0.05)。结论慢性乙肝急性发作可能与炎症因子的激活相关,IL-6有促进肝损伤作用,而IL-10可能在避免过强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加大剂量再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后无(低)应答者加大剂量再免疫的效果,以提高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保护率.方法 对近3年已完成标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至少一年、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的健康人群,随机地接受3种再免疫方案,按常规程序(0、1、6个月)予肌肉注射.A组40例:进口重组乙肝疫苗(安在时),每次剂量40μg;B组40例:安在时,每次剂量20μg;C组40例:国产重组乙肝疫苗,每次剂量20μg.在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前及接种后第1、2、7个月(T1、T2、T7)采血检测抗-HBs.结果 T1时,进口40μg组、进口20μg组和国产20μg组复种后应答率分别为45.0%(18/40)、37.5%(15/40)和30.0%(12/40),3组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0,P=0.383);12和T7时,3组复种后应答率分别为67.5%(27/40)、47.5%(19/40)、40.0%(16/40)和77.5%(31/40)、55.0%(22/40)、50.0%(20/40),进口40μg组应答率高于其余两组(χ2为4.014~6.545之间,P均<0.05).T2和T7时,进口40μg组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3,P=0.317).各组患者复种后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 对乙肝疫苗无(低)应答者增加疫苗剂量加强免疫是有效的措施,抗-HBs应答率随疫苗剂量增加而提高.进口40μg组加强2针即可,加强3针未能较加强2针明显提高抗-HBs应答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不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成人HIV阳性患者启动ART(抗逆转录病毒治疗)1年过程中发生的机会性感染及病死率进行分析,探讨最佳治疗时机以指导治疗.方法 179例HIV感染者分为A组(CD4+≥350/μL),B组(200/μL≤CD4+<350/μL),C组(CD4+<200/μL)三组.使用ART治疗,观察时间为1年,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开始前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机会性感染及治疗过程中的病死率.结果 三组间机会性感染发生率:C组最高(62.50%),A组最低(6.52%),B组为(3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菌感染C组(15.28%),高于A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则C组(36.11%)高于B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启动ART治疗可以预防HIV感染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对于CD4+细胞数较低的患者,ART治疗的前3个月仍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机会性感染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24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组织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比较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组织病理及临床资料特点。方法 选择248例进行过肝组织病理活检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现行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分别作出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两者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轻度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其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最好,为90.7%。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中度的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6.6%,有部分慢性肝炎中度的患者已发展至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4.8%,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患者,其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为50%。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总体符合率为78.6%。结论 临床诊断标准对慢性肝炎的诊断有指导意义.但仍不能完全客观反映肝脏的实际状况,必要时应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后无(低)应答者加大剂量再免疫的效果,以提高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保护率。方法对近3年已完成标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至少一年、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的健康人群,随机地接受3种再免疫方案,按常规程序(0、1、6个月)予肌肉注射。A组40例:进口重组乙肝疫苗(安在时),每次剂量40μg;B组40例:安在时,每次剂量20μg;C组40例:国产重组乙肝疫苗,每次剂量20μg。在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前及接种后第1、2、7个月(T1、T2、T7)采血检测抗-HBs。结果T1时,进口40μg组、进口20μg组和国产20μg组复种后应答率分别为45.0%(18/40)、37.5%(15/40)和30.0%(12/40),3组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0,P=0.383);T2和T7时,3组复种后应答率分别为67.5%(27/40)、47.5%(19/40)、40.0%(16/40)和77.5%(31/40)、55.0%(22/40)、50.0%(20/40),进口40μg组应答率高于其余两组(χ^2为4.014~6.545之间,P均〈0.05)。T2和T7时,进口40μg组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3,P=0.317)。各组患者复种后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对乙肝疫苗无(低)应答者增加疫苗剂量加强免疫是有效的措施,抗-HBs应答率随疫苗剂量增加而提高。进口40μg组加强2针即可,加强3针未能较加强2针明显提高抗-HBs应答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门市农村卫生系统绩效状况,发现不足,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以改善农村卫生系统整体服务水平。方法随机调查在过去一年中接受过江门市三区四县十镇农村医疗机构服务的208名公众,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所有问卷进行编码,经Epidata双录入逻辑校对,由SPSSl6.0软件处理。结果农村卫生系统反应性最好的是尊严占89.9%,社会支持网络占89%。认为反应性差或很差的前三位是基础设施质量占8.2%,选择医护人员占3.4%以及对病人的及时关注占1.4%。结论增加政府对农村卫生系统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在自主性、及时关注、保密性以及选择医护人员方面应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农村医疗系统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P504s、P63、34βE12双染标记前列腺组织标本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可行性、特异性、敏感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P504s单抗、P63单抗、34βE12单抗先后在同一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标本上行前列腺腺泡细胞和基底细胞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染色。P504s表达于癌变的前列腺细胞浆;P63表达于前列腺基底细胞核,34βE12表达于前列腺基底细胞浆。结果 P504s表达阳性而34βE12和P63表达阴性或不连续表达提示为前列腺癌,并可行Gleason评分;P504s表达阳性、34βE12和P63完整阳性表达提示前列腺上皮内瘤;504s表达阴性、34βE12和P63连续阳性表达提示良性前列腺病变。结论通过联合使用P504s、P63和34βE12在同一前列腺标本上进行双重染色标记前列腺癌变细胞、前列腺基底细胞,通过观察前列腺基底细胞的完整性、前列腺癌细胞的形态学表现等可以有效诊断和鉴别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良性前列腺增生等,增加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诊断的准确性,促进临床前列腺癌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黄芪联合HAART治疗艾滋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黄芪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艾滋病,与常规HAART治疗对比,观察其降低副作用及治疗艾滋病效果。方法研究组收集22例艾滋病患者黄芪联合HAART治疗24周,对照组收集20例艾滋病患者常规HAART治疗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药物副作用及抗艾滋病疗效对比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研究组在消化道反应、外周神经炎、皮疹、皮肤瘙痒及肝功能损害方面药物副作用较对照组发生少,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CD4+细胞数为256.80±102.58,对照组为240.26±9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联合HAART治疗可以减少HAART治疗副作用,增强患者免疫力,加速HAART治疗后的免疫重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黄芪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艾滋病,与常规HAART治疗进行对比,观察其降低副作用及治疗艾滋病的效果。结论研究组收集22例艾滋病患者,用黄芪联合HAART治疗24周;对照组收集20例艾滋病患者,常规HAART治疗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药物副作用及抗艾滋病疗效对比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研究组在消化道反应、外周神经炎、皮疹、皮肤瘙痒及肝功能损害方面药物副作用较对照组发生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CD4+细胞数为(256.80±102.58),对照组为(240.26±9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联合HAART治疗可以减少HAART治疗的副作用,提高CD4+细胞数量,增强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芪联合HAART治疗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动态。方法收集62例艾滋病患者分为黄芪联合HAART治疗组30例和常规HAART治疗组32例,各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6个月时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经1、3、6个月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经3、6个月治疗后黄芪联合HAART治疗CD4+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常规HAART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单纯HARRT治疗而言,黄芪联合HAART治疗能更有效提高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强艾滋病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