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方法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onatal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体位间断非密闭式气管内滴入PS;治疗组应用经头皮针气管导管侧壁刺入持续气管内滴入PS,观察比较两组的各观察指标及临床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滴药过程中脱管率、管口溢药率、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方法即经头皮针气管导管侧壁刺入持续气管内滴入PS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快速,注药过程平缓,减少了脱管、药液喷出浪费、一过性缺氧及VAP的发生,是一种更快捷、方便、安全、经济、有效的给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方法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onatal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体位间断非密闭式气管内滴入PS;治疗组应用经头皮针气管导管侧壁刺入持续气管内滴入PS,观察比较两组的各观察指标及临床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滴药过程中脱管率、管口溢药率、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方法即经头皮针气管导管侧壁刺入持续气管内滴入PS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快速,注药过程平缓,减少了脱管、药液喷出浪费、一过性缺氧及VAP的发生,是一种更快捷、方便、安全、经济、有效的给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异丙酚辅助小儿腰椎穿刺术6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穿刺术是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常用方法[1],同时也是一项创伤性治疗,操作可引起清醒患儿的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常常使穿刺无法完成. 相似文献
4.
5.
患儿男,1312岁,因发热、头晕半个月,频繁强直性抽搐一天,在当地治疗无效而转入我院。体检:Thg.1℃,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外耳道无流脓,颈有抵抗,心、肺、腹部正常,四肢肌力正常,活动可,肌张力增高,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病理征阴性。接种过卡介苗,无结核病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无凝块,潘氏试验弱阳性,细胞总数0.35X109几,白细胞O.15X10’/L,中性0.30,淋巴0.70,生化:氯化物122.6rnml/L,糖5.07mmol/L,蛋白675mgln,PCR—TB(-),细菌培养阴性;头颅gy平扫未见异常;胸片未见异…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门诊指导下家庭训练对婴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康复效果.方法:28例患儿为治疗组,由儿科医师在门诊对家长进行"简易十法"家庭训练指导,每1个月指导1次,每次30min.30例不进行家庭训练也未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康复效果.结果:在训练后的第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的运动发育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组的康复效果好.结论:对脑性瘫痪患儿采用门诊指导下"简易十法"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可降低治疗费用,方便灵活,而且训练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大剂量静脉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与传统方法治疗重症喘憋性肺炎的疗效.方法200 例重症喘憋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4mg/kg·d IVIG400 mg/kg·d静脉点滴3~5d;对照组100例给予地塞米松针0.3~0.5 mg/kg·d静脉点滴3~5 d.观察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喘憋明显缓解时间、痊愈时间、退热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24h血气分析结果、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喘憋明显缓解时间、退热时间、痊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值分别为6.37、5.86、6.22,P均<0.05);治疗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副作用发生率差别不大(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大剂量IVIG治疗重症喘憋性肺炎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方法,且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新生儿脓毒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体温(T)、呼吸(RR)、心率(HR)、白细胞计数(WBC)、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病死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R、HR、WB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的血浆CRP、PCT、ALT、TBIL、DBIL、Cr、BUN、LDH、CK-MB、PT、APTT、D-D、IL-6、TNF-α、NSE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FIB、IL-10较前明显升高(P〈0.05),且乌司他丁组除Cr、BUN外,上述其余指标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P〈0.05)。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新生儿脓毒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体温(T)、呼吸(RR)、心率(HR)、白细胞计数(WBC)、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病死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R、HR、WB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的血浆CRP、PCT、ALT、TBIL、DBIL、Cr、BUN、LDH、CK-MB、PT、APTT、D-D、IL-6、TNF-α、NSE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FIB、IL-10较前明显升高(P0.05),且乌司他丁组除Cr、BUN外,上述其余指标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P0.05)。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