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66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4篇 |
综合类 | 25篇 |
预防医学 | 33篇 |
药学 | 45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拉米夫定治疗HBeAg(-)、HBV-DNA(+)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HBeAg(-)、HBV-DNA(+)的慢性乙型肝炎52例,HBeAg(+)、HBV-DNA(+)的慢性乙型肝炎60例,均服用拉米夫定100 mg,每日一次,在治疗2 a时进行疗效评价。对治疗2 a时达完全应答者予以停药,并随访观察1 a。将两组病例在治疗3 mo、2 a及停药la时的ALT、HBV DNA及治疗2 a时的完全应答率和停药1 a时的持续应答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 mo、2 a及停药1 a时HBeAg(-)组、HBeAg(+)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84.6%、75%、38.2%和81.7%、73.3%、82.4%;HBV DNA复常率分别为78.8%、65.4%、29.4%和73.3%、60%、70.6%。治疗2 a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65.4%和28.3%(P<0.05=停药1 a时的持续应答率为29.4%和70.6%(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在降低ALT、HBV-DNA方面同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一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其远期疗效欠佳,停药1 a时的持续应答率仅29.4%,明显低于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的70.6%(P<0.05),其停药后反跳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浅谈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小儿支原体肺炎(MM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MMP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检者3m L静脉血,均行血清PCT、CRP水平检测。以病原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PCT、CRP的诊断效能,另分析病原学检查结果与PCT、CRP在小儿MMP诊断中的一致性,并比较两组PCT、CRP水平。结果 PCT检测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高于CRP检测,观察组PCT、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Kappa检验显示,PCT与病原学检查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40,P=0.000);CRP与病原学检查结果一致性尚可(kappa值=0.457,P=0.000)。结论 在小儿MMP临床诊断应用血清PCT、CRP水平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PCT较CRP诊断效能更高,更有助于评估患儿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利于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4.
海军战伤救治技能是适应未来海上卫勤保障需求,提高海军海上救治能力的重要技能和工具.但目前基于PDCA循环改进的部队自救互救训练体系和传统的海军战伤救治教学方法 ,在部分战伤救治项目和岗位上仍存在不足.文章针对目前现状,对海军战伤救治技能的教学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并探讨医学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对海战伤技能学习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福建部分地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基因型、亚型的分布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基因启动子区-238、-308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建部分地区203例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HBV基因分型(B、C基因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或HBVS基因为直接测序法检测HBV基因型、亚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检测TNF-α-238及-308位点基因多态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TNF-α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V基因型B、C分别占58.6%、41.4%,其中150例HBVS基因为直接测序,Ba亚型81例,Ce亚型69例;B基因型患者平均年龄和体重指数(BMI)小于C型(P=0.020)。HBV基因型B、C的TNF-α水平、TNF-α-238和-308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福建部分地区HBeAg阳性CHB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其次是C型,仅见Ba和Ce亚型;B基因型患者较年轻,BMI小于C型;但HBV基因型B、C与TNF-α水平、TNF-α-238和-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tlr)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hbv感染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9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51例hbv感染自发清除者tlr9基因启动子区a-1923c、t-1486c、t-1237c 3个位点的snp分型,分析各位点的基因型及组间差异.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 tlr9基因a-1923c位点ac基因型在慢性乙型肝炎组的频率(3.8%)低于hbv感染自发清除组(11.3%)(χ2=6.082,p<0.05),但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组(8.3%)与hbv感染自发清除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552,p>0.05);重型肝炎组与自发清除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与自发清除组间t-1486c和t-1237c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34和0.745,p值均>0.05).结论 tlr9基因a-1923c位点ac基因型与hbv感染的自发清除存在相关性,但与hbv感染的慢性化和重症化无明显相关性;t-1486c、t-1237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结局之间没有相关性.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hbv infec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toll-like receptor (tlr) 9 gene promoter region.methods the polymorphisms of three positions at tlr9 gene promoter region including a-1923c, t-1486c and t-1237c were detected using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96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hepatitis b, 156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151 cases of hbv spontaneous clearance, the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analyzed.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performed for measurement data,and χ2 test or fisher exact probability test were used for enumeration data.results the frequency of ac genotype at tlr9 gene a-1923c site in chronic hepatitis b group was 3.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hbv spontaneous clearance group (11.3%) (χ2=6.082, p < 0.05),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severe chronic hepatitis b group (8.3%) and hbv spontaneous clearance group (χ2=0.552, p >0.05).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genotype distribution were found between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group and hbv spontaneous clearance group , chronic hepatitis b group and hbv spontaneous clearance group at polymorphism sites of t-1486c and t-1237c (χ2=1.534 and 0.745, p > 0.05).conclusions genotype ac at tlr9 gene a-1923c site is associated with hbv spontaneous clearance, but not correlated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 and liver failure;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of polymorphisms in t-1486c and t-1237c at tlr9 gene promoter region with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hb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a"决定簇氨基酸(AA)变异与HBV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对99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S基因直接测序,分析HBV基因型及HBsAg"a"决定簇的AA变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B基因型占52.5%(52/99),C基因型占47.5%(47/99),未发现其他基因型;HBsAgAA126Thr存在变异,而AA124、131、133、139、141、145未发现变异及AA122~124未发现缺失或插入,其中AA126Thr占52.5%(52/99),Ile占39.4%(39/99),Ser占4.0%(4/99),Ala占4.0%(4/99);AA126Thr变异为Ile在C基因型中多见(χ2=35.201,P〈0.001,OR=48.125)。结论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a"决定簇AA变异多发生在AA126Thr变异为Ile,且基因型C较基因型B更易发生AA126Ile变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最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302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分为A组(内科治疗)57例,B组(内科+抗病毒治疗)80例,c组(内科+抗病毒+人工肝治疗)124例,D组(内科+抗病毒+人工肝+中医治疗)41例。观察患者治疗基线、治疗第1、4、8、12周及治疗结束时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胛A)、HBVDNA等指标,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观察其存活情况。应用Kruskal—Willis H检验比较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四组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213,P=0.360),治疗12周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722,P=0.033)。四组1年病死率分别为36.84%(21/57)、32.50%(26/80)、26.61%(33/124)和24.39%(10/41)。C组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是B组的0.566倍(P=0.036);D组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是B组的0.396倍(P=0.016)。结论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药物及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术可明显提高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吴茱萸碱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普瑞巴林组(P组)、吴茱萸碱组(Q组)和普瑞巴林-吴茱萸碱复合物(F组)。大鼠暴露左侧L5脊神经并结扎,建立脊神经结扎(SNL)模型,S组大鼠暴露左侧L5脊神经,但不结扎。建立SNL模型7 d后P组腹腔注射普瑞巴林(5 mg/kg),Q组腹腔注射吴茱萸碱注射液(5 mg/kg),F组腹腔注射普瑞巴林-吴茱萸碱复合物(5 mg/kg),S和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 L/kg),连续给药7 d,观察测量大鼠神经损伤侧的疼痛行为学的变化。给药7 d后取主动脉血3 m L检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T淋巴细胞亚群中T细胞分化群4(CD4~+)、T细胞分化群8(CD8~+)的水平。结果:模型制成后S组大鼠活动如常,其它四组大鼠SNL 1周后,步态及姿势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P组、Q组、F组三组动物SNL第10天开始,上述症状逐渐缓解,尤其F组症状表现轻微。给药7 d后C组TNF-α为(101.75±15.46)μg/L、IL-6为(32.98±6.64)μg/L、NE为(78.14±4.38)pg/mL、5-HT为(6.21±1.87)μmol/L,较S组TNF-α[(55.14±13.28)μg/L]、IL-6[(18.16±5.98)μg/L]、NE[(23.65±2.21)pg/mL]、5-HT[(1.89±0.76)μmol/L]显著升高(P0.01);F组TNF-α为(68.54±17.65)μg/L、IL-6为(20.21±4.23)μg/L、NE为(33.08±3.85)pg/mL、5-HT为(2.64±1.38)μmol/L较C组明显降低(P0.05)。给药7 d后C组CD4~+为(16.43±1.68)ng/mL、CD8~+为(11.26±2.31)ng/mL较S组CD4~+[(25.28±1.56)ng/mL]、CD8~+[(14.05±2.45)ng/mL]显著降低(P0.01);F组CD4~+为(32.45±3.45)ng/mL、CD8~+(21.47±1.08)ng/mL较C组升高(P0.01或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吴茱英碱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具有较好的协同镇痛作用,优于各自单独使用;两者合用能够使神经病理性疼痛家兔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下调,并能延缓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试验分两个阶段,持续48周。将病人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A组)和安慰剂组(B组),第一阶段A组服用阿德福韦酯片10mg,每日1次。B组服用安慰剂,每日1次,双盲治疗12周;第二阶段A组和B组都服用阿德福韦酯片10mg,每日1次,开放治疗36周。分别在治疗的4、8、12、24、36、48周末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治疗至12周,血清HBV-DNA水平(对数值)分别下降2.27、0.48,较基线水平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阿德福韦酯与安慰剂相比,可显著降低HBV-DNA水平。治疗至48周时,两组可使血清HBV-DNA(对数值)的含量较基线时分别下降3.30和3.40,两组数值较基线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73.89%和74.68%的患者血清HBV-DNA的含量较基线时下降≥21og10,两组数值较基线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片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安全有效,是可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