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美沙酮治疗海洛因依赖导致中毒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彭某,男,39岁,因吸食海洛因成瘾2年入院.2年前患者因受朋友影响吸食海洛因,继而成瘾.开始时日量约0.15 g,烫吸,后逐渐加大用量达0.5 g/日,且于入院半年前改用静脉注射,停用4~6小时即出现哈欠、流泪、流涕、烦躁、身痛等戒断症状,无法忍受,特来我中心治疗.患者吸毒以来,体重减轻,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3.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在冠心病临床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一氧化氮(NO)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各临床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入选了143例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非冠心病组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54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25例。检测各组血浆 ADMA,NO和vWF水平,并分析它们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心绞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 ADM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非冠心病组相比, 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 ADMA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非冠心病组相比,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 NO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下降的程度明显大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与非冠心病组相比,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 vW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之间血浆 vW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 ADMA水平变化与冠心病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浆 ADMA水平的变化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评价氯沙坦 (Losartan)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 (E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轻中度EH初治或已停用降压药物 4周以上患者 ,坐位舒张压 (SiDBP) 95~ 115mmHg ,服氯沙坦 50mg/d或对照药苯那普利 10mg/d ,于 4周末SiDBP >90mmHg者剂量加倍 ,继续服用 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 2、4、6、8周末测血压并记录症状、体征。结果 8周末氯沙坦组有效率 71.4 3% ,苯那普利组 50 .0 0 % ,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 (P >0 .0 5)。 8周末氯沙坦组SiSBP/SiDBP下降 (32 .71± 14.2 0 ) / (13.19± 8.4 5)mmHg ,苯那普列组下降(18.2 0± 15.78) / (6 .85± 7.71)mmHg ,降压程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服药 4、6、8周末血压下降值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咳嗽发生率氯沙坦 (4 .76 % )明显低于苯那普利 (30 .0 0 %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氯沙坦 50~ 10 0mg/d治疗轻中度EH疗效确切 ,耐受性好 ,咳嗽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转换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特发性房颤临床研究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人特发性房颤对心功能以及缺血性卒中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随访三年,分为老年人特发性房颤组33例,冠心病并房颤组32例,正常对照组33例。结果 3年后特发性房颤组心功能射血分数下降(P<0.05),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并房颤组,心功能射血分数下降(P<0.01);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房颤相比心功能射血分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性卒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人特发性房颤是影响心功能以及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索解决新近发现的ACEI治疗伴发的醛固酮逃逸现象的途径。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CHF患者73例,予口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安爱和卡托普利治疗,比较用药前后血清钾镁离子,24h室性心律失常,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EF)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血清钾离子的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后镁离子升高,室性心律失常减少,LVDD减少,EF增加。结论 安全舒通和ACEI合用是目前解决醛固酮逃逸现象的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RVITS)起搏的临床操作技术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需要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62.6±20.3(32~83)岁.患者为缓慢性心室率,均应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固定.术前、术后7天及出院后1,3,6个月同一起搏频率下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起搏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结果心室起搏参数在电极导线植入15 min后可达到理想值,与植入即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7天及出院后1,3,6个月起搏参数比较没有差异,没有出现电极穿孔致心包压塞的并发症,电极脱位率0%.所有病例术后7天及出院后1,3,6个月RVITS起搏时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与植入前相应参数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使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进行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安全可行,指引钢丝的合理塑形及结合多个体位的心脏影像和起搏心电图的综合判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右心室流人道间隔部起搏中期随访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胸腔巨大血肿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72岁,因反复胸痛17d入院。查体:血压114/80mm Hg(1mm Hg=0.133kPa);心电图示亚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即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42g/L,白细胞计数4.47×109/L,血小板144×109/L,生化及肝肾功能、肌钙蛋白基本正常。胸片:双肺野纹理明显增多、粗乱,心膈正常(图1)。既往体健,吸烟20年,20支/d,少量饮酒。入院后予口服阿司匹林(0.3g,每天一次),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等治疗,经右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中段偏心狭窄90%,累及第一大对角支开口偏心狭窄80%。遂经右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于前降支病变置入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