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肽基肽酶(DDP)-4抑制剂对胰岛素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水平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随机分成基础组和西格列汀组,两组均进行原胰岛素治疗剂量不变,基础组联合吡格列酮,西格列汀组联合西格列汀,观察两组血糖、代谢、GLP-1及DPP-4表达。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GP)、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淋巴细胞CD26、Toll样受体(TLR)-4及GLP-1、DPP-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西格列汀组变化均较基础组显著(均P<0.05),基础组低血糖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西格列汀组(P=0.024);基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西格列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1,P=0.305)。结论 DDP-4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在动静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8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1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内瘘使用区域法或绳梯法,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流量、并发症和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结果钝针扣眼穿刺法并发症(血栓、血管瘤、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的绳梯法和区域法(P〈0.05),血流量明显高于传统的绳梯法和区域法(P〈0.05),且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数明显高于传统的绳梯法和区域法(P〈0.05),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的绳梯法和区域法(P〈0.05),同时,钝针扣眼穿刺法可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内瘘使用2年以上例数明显高于传统的绳梯法和区域法(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穿刺点渗血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内瘘血流充足、使用寿命较长,是一个理想的穿刺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个体化管理模式下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按0.05),饮食、运动、自我监测三个维度在40~59岁组评分最低,而≥60岁的患者评分最高。〈40岁的患者自护行为维度评分要高于其他两组(P〈0.05)。(2)40~59岁段患者HbA1c和血脂的达标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而达标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个体化管理干预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8月江门市人民医院老年T2DM患者164例,根据患者颈动脉血管钙化情况分为无钙化组、低钙化组和高钙化组,根据患者血清MIF水平分为高MIF组和低MIF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MIF水平。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统计患者不良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2DM患者颈动脉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IF判断T2DM患者颈动脉血管钙化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老年T2DM患者不良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T2DM患者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钙化组和低钙化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MIF均高于无钙化组(P<0.05),高钙化组糖尿病病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临床一线降糖药与DDP4抑制剂治疗对应用大剂量胰岛素但血糖控制仍欠佳的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应用大剂量胰岛素效果欠佳的T2DM患者按照联合用药不同方案分为A组(西格列汀治疗24周)、B组(二甲双胍治疗24周)和C组(吡格列酮治疗24周),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胰岛素基础治疗,每日剂量>50 U.评价各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检测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CP)、胰岛B细胞功能水平(HOMA-B)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及炎性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95.0%,B组为91.7%、C组为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FINS、2 h INS、FCP、2 h CP、HOMA-B水平明显升高,HOMA-IR显著降低(P<0.05),A组HOMA-B水平高于B和C组(P<0.05);治疗后各组HbAlc、FPG、TG、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各组ALT、AST、BUN和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B组的23.3%和C组的25.0%(P<0.05).结论:西格列汀相比传统口服降糖药,在显著改善患者血糖状况的同时,不增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对胰岛B细胞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可作为与胰岛素联合用药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个体化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依从性和自我效能的影响,并分析依从性和自我效能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依从性问卷对100例T2DM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个体化管理能提高自我效能和依从性,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总得分为(32.27±4.53)分,依从性得分为(32.27±4.53)分,自我效能与依从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个体化管理能提高(T2DM)患者依从性和自我效能,应该加强自我效能对依从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糖尿病足肉芽组织PDGFR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糖尿病足2~3级的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负压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负压组患者采用VSD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湿性换药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进行肉芽组织活检并比较两组的PDGFR含量。结果正常皮肤组织、溃疡边缘组织、溃疡组织中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溃疡组织中的PDGFR含量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的PDGF亚基及PDGFR亚型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DGFR-α、PDGFR-β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组治疗后的PDGFR-α、PDGFR-β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能增加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加PDGFR含量,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甲巯咪唑+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对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甲巯咪唑+甘精胰岛素诊疗)和治疗组(采用甲巯咪唑+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诊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总有效率、甲状腺激素水平、血糖指标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参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6,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甲状腺激素水平、血糖指标水平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巯咪唑+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药物有效应用后,可改善患者甲亢功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促进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
梁彩莲  邓素荣  梁焯辉 《吉林医学》2013,34(15):3036-3037
目的:探讨糖尿病个案化管理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治疗护理,出院回访1次。治疗组患者建档管理,采用自行设计评估表格评估患者生活方式、糖尿病病情,确立糖尿病控制目标,实施强化式健康教育,跟踪回访。治疗组并应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在干预前、干预后评估患者依从性和自我效能。两组病例在入组时、6个月、12个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个案化管理对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糖尿病控制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显著改善。结论: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案化管理,能显著提高控制达标率、能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网膜素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清除率(MCR)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T2DM患者126例(T2DM组)、体检健康者102名(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网膜素1、空腹血糖、糖化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