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葛花、枳椇子及其配伍对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改善作用,为进一步开展葛花、枳椇子及其配伍防治酒精致多脏器损伤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多次灌胃给予56%红星二锅头白酒(15 mL·kg-1)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将12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0.026 g·kg-1)、葛花-枳椇子(配伍)高、中、低剂量组(29.2、14.6、7.3 g·kg-1)、葛花组(19.5 g·kg-1)、枳椇子组(19.5 g·kg-1)共8个组,每组15只,动物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10 mL·kg-1预给相应药物3 d,从第4天开始,给药1 h后按15 mL·kg-1灌胃二锅头白酒,空白组给予相同体积去离子水,记录小鼠醉酒和醒酒时间,连续给药给酒3 d,末次给药1 h后摘眼球处死;气相色谱仪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乙醇体积分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乙醇脱氢酶(ADH)活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和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升高(P<0.05),胃黏膜组织NF-κB p65 mRNA表达升高(P<0.01),IκBα 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奥美拉唑组、配伍高、中剂量组、葛花组醉酒时间延长(P<0.05),配伍高、中剂量组醒酒时间缩短(P<0.05),配伍高剂量组血清中乙醇体积分数降低(P<0.05),奥美拉唑组、配伍高、中剂量组胃黏膜中ADH活性升高(P<0.05),配伍各剂量组、葛花组肉眼损伤评分降低(P<0.05),奥美拉唑组、配伍各剂量组、葛花组病理损伤评分降低(P<0.01),各给药组血清中IL-6表达降低(P<0.05),奥美拉唑组、配伍各剂量组、枳椇子组血清中IL-1β表达降低(P<0.05),配伍高、中剂量组血清中TNF-α表达降低(P<0.05),各给药组胃黏膜组织NF-κB p65 mRNA表达降低(P<0.05),奥美拉唑组、配伍各剂量组胃黏膜组织IκBα mRNA表达增加(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配伍低剂量组与枳椇子组醉酒时间缩短(P<0.01),葛花、枳椇子组醒酒时间延长(P<0.01),配伍中、低剂量组、葛花组、枳椇子组血清中乙醇体积分数升高(P<0.05),配伍中、低剂量组、枳椇子组肉眼损伤积分增加(P<0.05),配伍中、低剂量组、葛花组、枳椇子组病理损伤积分增加(P<0.01),配伍低剂量组、葛花组、枳椇子组血清中IL-1β含量升高(P<0.01),葛花组与枳椇子组胃黏膜组织IκBα mRNA表达量降低(P<0.05);与配伍中剂量组比较,枳椇子组醉酒时间缩短(P<0.05),葛花组醒酒时间延长(P<0.05),葛花组、枳椇子组病理损伤积分增加(P<0.01),配伍低剂量组、葛花组、枳椇子组血清中IL-1β含量升高(P<0.05);与配伍低剂量组比较,枳椇子组病理损伤积分增加(P<0.05)。结论 葛花、枳椇子及其配伍能起到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防治作用,可能与抑制胃黏膜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且配伍高剂量组药效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海藻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的海藻玉壶汤对甲状腺肿大大鼠模型心、肾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筛选海藻与甘草反药组合配伍使用的宜忌条件。方法:按"973"项目组规定的SOP,将海藻与甘草按照2因素7水平的均匀设计实验原则设置不同配伍比例,观察海藻与甘草不同配比的海藻玉壶汤对甲状腺肿大大鼠模型肌酐、尿素氮、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心、肾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及给药组的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均未见明显异常,与模型组比较,配比六组(29.04∶4.16)、七组(24.20∶10.40)血清中血钾水平显著升高,血钠水平显著降低(P<0.05);心肌酶水平的变化,阳性药组及各给药组CK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程度有一定的随着海藻用量的增加而减弱的趋势。配比二组(9.68∶12.49)、三组(19.36∶0.54)、阳性药组具有一定程度的病理形态的改变,但各给药组未表现出较模型组加重的趋势。结论:含海藻与甘草不同配伍比例的复方海藻玉壶汤对甲状腺肿大大鼠模型的心、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是否属于毒性作用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中药配伍禁忌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中药临床安全有效的关键问题。虽其由来已久,但能否同用争议颇多,暂无统一定论。近年关于中药配伍禁忌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对其认识亦不断提升。文章从安全性和有效性两方面,对中药配伍禁忌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中药配伍禁忌的安全性相关实验提示其成分变化影响其毒性或药效,与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配伍后有增效或治疗作用。建议今后加强中药配伍禁忌成分变化研究、重视不良反应监测、基于临床建立模型开展实验、基于真实世界开展临床研究,从多学科、多领域、多技术交叉融合探究其中科学内涵,以期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运用配伍禁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葛花枳椇子2∶1比例配伍后解酒保肝的作用,明确使用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56°红星二锅头白酒灌胃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并给予实验动物含生药量3、6、12?g/kg葛花枳椇子2∶1配伍药物,4、8、12周服药疗程,通过检测肝脏指数,谷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等血清肝功能相关指标及肝脏病理形态,观察葛花、枳椇子2∶1比例配伍防治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结果?葛花枳椇子配伍各剂量组给药4周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没有治疗作用。给药8周后配伍各剂量组的ALT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给药12周后,配伍各剂量组AST明显下降,配伍低、高剂量组ALT下降,配伍低剂量组TP升高,配伍不同剂量组ALB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肝脏病理形态的变化也与肝功能指标相一致。结论?葛花枳椇子配伍各剂量组在给药8周和12周显示出一定解酒保肝作用,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相关指标,其中低剂量组较中、高剂量组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葛花、枳椇子不同比例配伍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白酒灌胃的方法复制酒精性肝损伤的模型后,将Wistar模型大鼠1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东宝肝泰对照组、葛花组、枳椇子组、葛花枳椇子配伍1∶1、1∶2和2∶1八组.连续灌胃8周,于8周末取材,摘取肝脏,制成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见不同程度的核固缩,核膜凹凸不平,线粒体畸形,线粒体内糖原增多,出现空泡,粗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细胞内脂滴数明显增多,可见髓样物和絮状物;葛花和枳椇子配伍组见肝细胞核膜凹凸不平,未见明显畸形线粒体,线粒体内糖原沉积较少,粗面内质网扩张不明显,细胞内脂滴减少.结论:大量饮酒可以导致肝脏受到损伤,葛花与枳椇子不同比例配伍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学课程应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将专业教育与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合,以文化浸润、知识传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和专业自信。通过以文育人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知行合一、以人为本的职业态度。同时,以文塑人的方式,多维度效果评价,涵养学生的职业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反思,坚定中医药职业认同,树立专业自信,培养职业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教育宗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乙醇中毒小鼠体内乙醇浓度、乙醇脱氢酶(ADH)、乙醛脱氢酶(ALDH)的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水平,探讨葛花枳蓂子配伍应用是否优于单独使用。方法:将ICR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单用葛花、枳蓂子组及配伍1、2、3组。选取预防给药的方法,即给药30min后灌酒复制模型,分别于酒后05h,1h,2h,3h摘眼球取血及肝脏组织。酶法测定酒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中乙醇浓度、肝中ADH和ALDH水平。结果:醉酒小鼠血中乙醇浓度在2h达到峰值,葛花、枳蓂子配伍1、2、3组小鼠体内乙醇浓度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小鼠肝脏中ADH水平在1h达峰,配伍2、3组可显著升高小鼠酒后1h肝脏中ADH的水平(P0.05),在2h、3h后,只有配伍3组效用较为明显(P0.05);小鼠肝脏中ALDH水平在2h到达峰值,配伍3组可显著增加其水平,其余各组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葛花、枳蓂子配伍使用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可降低酒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中乙醇浓度,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肝脏中ADH与ALDH活性有关,从而起到预防醉酒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0)"软件挖掘中医药方剂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运用中医方剂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统计分析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通过统计发现共涉及107首方剂,其中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治疗的方剂较多。通过"频次统计"分析发现共涉及中药149味,累计频次1 195次。使用频次≥15的中药共23味,累计使用频次为737次(62%),应用较多的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补益药、清热药、解酒毒药、理气药。用药频数排名前10的药物中丹参、茯苓、柴胡、甘草、白术、泽泻、郁金的常用剂量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剂量,山楂、茵陈、葛根超出规定剂量。在药对频次分析中,丹参-柴胡组合应用最多;从药物间组合的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郁金和丹参的关联性最强,即丹参随郁金的出现而出现的概率达88%;从网络展示图可以看出,治疗以丹参、茯苓为主。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提取出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14个,进一步聚类可得到7个新处方。结论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以活血化瘀、化湿、补益、解酒毒、行气为主,且始终以"顾护脾胃功能"为宗旨,符合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理论基础。核心组合与新方为临床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了参考,但新处方不能直接应用到临床治疗,必须与中医药理论及临床实践相结合作进一步评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海藻、生甘草剂量为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高限剂量的2倍条件下,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对甲状腺肿大大鼠PI3K/Akt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84只大鼠按体质量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全方组、去海藻组、去甘草组、去藻草组,每组12只。用丙硫氧嘧啶复制甲状腺肿大动物模型,然后给予相应药液灌胃治疗。采用TUNEL检测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Cyclin D1、Bcl-2 mRNA和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5),各中药给药组PI3K、Cyclin D1和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全方组和去藻草组Akt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各中药给药组p-Akt、p-Akt/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甘草对丙硫氧嘧啶所致甲状腺肿大大鼠有显著治疗作用,通过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Cy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海藻玉壶汤中海藻不同品种与甘草加减应用对甲状腺肿大大鼠氧化应激及肝脏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通路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优甲乐组(优甲乐组)、含羊栖菜的海藻玉壶汤全方组(羊栖菜全方组)、含海蒿子的海藻玉壶汤全方组(海蒿子全方组)、含羊栖菜的海藻玉壶汤去甘草组(羊栖菜去甘草组)、含海蒿子的海藻玉壶汤去甘草组(海蒿子去甘草组)、海藻玉壶汤去海藻组(全方去海藻组)、海藻玉壶汤去海藻甘草组(全方去海藻甘草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灌服丙硫氧嘧啶(PTU)复制甲状腺肿大模型,以优甲乐作为阳性对照药。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测定肝组织Nrf2 mRNA及HO-1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MDA升高、Nrf2 mRNA表达降低(P0.01),海蒿子去甘草组血清ALT、肝组织HO-1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海蒿子全方组血清MDA、肝组织HO-1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羊栖菜去甘草组及羊栖菜全方组血清ALT、AST、MDA、H_2O_2升高,GSH-Px、Nrf2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与海蒿子去甘草组比较,羊栖菜全方组血清AST升高、肝组织HO-1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羊栖菜去甘草组血清H_2O_2升高、HO-1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与海蒿子全方组比较,羊栖菜去甘草组血清ALT、AST、H_2O_2升高,HO-1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羊栖菜全方组血清AST升高、HO-1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不同品种海藻(海蒿子/羊栖菜)与甘草在海藻玉壶汤中加减应用,海蒿子全方组及海蒿子去甘草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肝脏组织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提高肝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而羊栖菜全方组及羊栖菜去甘草组肝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可能与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紊乱,Nrf2/HO-1通路激活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