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检查方法 、 危险因素及手术方法 .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1例次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分析该81例次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约为88.8%、特异性约为56.5%.有被膜浸润的病灶49例次中转移31例次,无被膜浸润的病灶32例次中转移19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对于单灶病变,位于上极的病灶22例次中转移17例次,位于中下极的病灶41例次中转移16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多灶癌18例次中转移7例次,单灶癌转移63例次中转移33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3).男性25例次中转移15例次,女性56例次中转移25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年龄<45岁46例次中转移26例次,年龄≥45岁35例次中转移14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59例次采用颈根部衣领式切口,22例次采用传统的L形切口,前者同样能很好的清扫颈侧区淋巴结,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在外观满意度及颈肩部活动度方面均优于后者.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问题不容忽视,术前超声等检查可以提供较好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不足.癌灶浸润甲状腺被膜及位于上极可能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CBT)的诊治经验及其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2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共30侧资料。其中双侧肿瘤6例,单侧18例。结果:24例均手术治疗,其中Shamblin I型17侧行单纯瘤体剥除;Shamblin II型7侧行瘤体剥除及颈外动脉切除;6侧Shamblin III型侧行瘤体剥离、颈内动脉部分切除伴颈内动脉重建术。24例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神经损伤5侧(16.7%),永久性脑神经损伤1例(3.33%)。随访1~15年,未出现延迟性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结论:手术是CBT的最有效方式,根据肿瘤大小及与动脉关系决定手术方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70例胃肠道间质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原发于消化道,表达C-Kit蛋白(CD117),细胞呈梭形、上皮样,偶或多型性的间叶源性肿瘤。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以来收治胃肠道间质瘤70例,现就其临床特点诊治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8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其中Ⅱa期3例,Ⅱb期4例,Ⅲ期1例,分析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8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下...  相似文献   
5.
猝死是原来健康者或看似健康者,或已处于疾病康复期,没有任何死亡迹象,于6 h内,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有研究报道[1],精神病患者每年猝死发生率为11.6/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4-2009年收治的10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手术证实.术后死亡5例,治愈5例.结论:剧烈而没有相应体征的腹痛、器质性和并发心房纤颤的心脏病、胃肠排空异常是该病的三联征,有助于早期诊断,选择性动脉造影有重要诊断意义.提高外科医生对本病认识水平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8例9个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包括瘤体剥脱(4个)、与颈外动脉同时切除(1个)、肿瘤切除后行大隐静脉移植颈内动脉重建(3个)、颈内动脉转流下颈动脉体瘤切除术(1个).结果 8例均痊愈,术后舌咽和迷走神经麻痹1例,随访后恢复正常,无复发.结论 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较重要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的方法及手术时机,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2例行EVGE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为Stanford B型,2例为Stanford A型.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移位及扭曲,破口封堵满意.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无内漏,无死亡病例.结论 带膜支架EVGE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1983年1月至2008年8月,我院共行结肠镜诊治41244例,发生结肠穿孔5例,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42-69岁,平均55.6岁。其中2例是采用纤维结肠镜检查所致,术中未发现肠道原发疾病;3例发生于息肉、腺瘤摘除术中或术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方案及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4月5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降压、止痛等内科治疗,渡过急性期后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结果39例成功渡过急性期,人院15~56d(中位数21d)行血管内覆膜支架置人术,均成功封堵破口,术后I型内漏3例,脑梗死2例(其中1例死亡);7例未能渡过急性期破裂死亡;6例转院。结论急性期内科保守治疗及慢性期行带膜支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方案;稳定血压及患者的依从性是内科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