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液氮冷冻治疗仪辅助建立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的治疗研究建立动物模型。方法:40只健康大白兔建立双侧股骨头骨缺损模型,并用液氮冷冻治疗仪将股骨头冷冻坏死,术后2、4、6、8周处死兔子各4只,对兔子股骨头进行大体标本观察及取股骨头摄X线片。结果:(1)大体标本观察显示,术后2周时可见头部规整、光滑,未见明显塌陷;术后4~6周可见软骨面剥离;术后8周可见骨修复与骨吸收同时存在,股骨头有变小,有轻度塌陷改变,软骨呈苍白色,骨质脆。(2)X线检查示,术后2周可见骨密度有所增加,骨小梁结构完整;术后4~6周可见骨密度增加,骨小梁结构出现紊乱;术后8周可见骨小梁结构紊乱,软骨下囊性变。结论:液氮冷冻建立的兔ANFH模型适合模拟临床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颗星;邓颂波;曾日祥;黄文显;石林毅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39(12):2733-2739
目的:探讨特立帕肽在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中对骨密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接诊的100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资料,通过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基础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特立帕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基础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比较两组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不同时间点骨标志物、骨密度的变化及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时,两组N-末端I型前胶原肽(type I procollagen peptide,PINP)、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SAP)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C-末端肽I型胶原蛋白(C-terminal peptide type I collagen,CTX)明显降低(P<0.05),两组PINP,OC,BSAP,CTX在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之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两组骨密度在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之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Harrie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立帕肽在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骨标志物及骨密度的表达,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丝线复位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丝线复位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病例共5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获得随访45例,随诊率88.2%。根据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为优良者38例,占84.4%。结论丝线复位加张力带内固定具有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及避免行髌骨切除的优点,是一种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7.
我们自1996年起,在5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中,配合使用自行设计的髋关节体外支撑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运用针灸疗法辅助治疗各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92例骨伤疾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骨伤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骨伤科治疗的基础上运用针灸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来分析针灸疗法对于骨伤临床的辅助治疗作用。结果:治疗组痊愈42例,显效31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痊愈37例,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2.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骨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针灸疗法辅助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