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量输血是一项很复杂的问题,储血过程中血小板质和量以及凝血因子的稳定性会发生较大变化,为减少大量输血的不良反应,加强库血的生化监测,我们对库血分别在不同存放时间的血小板聚集(PAg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进行了测定,并作了化学分析对照,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联合后路直视下一期空心钉固定治疗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25例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均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首先平卧位下行关节镜探查是否存在合并伤,确定骨折块及交叉韧带损伤情况,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直接在关节镜下复位,并予以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改俯卧位,直视下切开复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并予以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术后予以下肢可调节矫形支具制动4~6周.选择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主观评价,选择Lysholm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客观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选择X线片或CT评价.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术后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愈合时间9~24周,中位骨愈合时间为12周.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跛行(4.88±0.29)分,支撑(4.65±0.36)分,疼痛(4.78±0.49)分,肿胀(4.88±0.52)分,下蹲(4.85±0.35)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4±2.8)分,优良率为96.0%,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应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及应用后内侧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近期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叶猛  曹溢  张保  俞宇  董俊  胡联英  项辉  贾其余 《安徽医药》2020,41(2):198-201
目的 比较髌上入路髓内钉和经髌韧带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6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髌韧带入路组(34例)和髌上入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累计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Johner-Wruhs功能评分差异,评定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髌上入路组和经髌韧带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术中累计透视次数、术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低于经髌韧带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髌上入路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Johner-Wruhs功能评定优于经髌韧带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双下肢不等长、骨折畸形愈合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较经髌韧带入路,髌上入路在减轻患者术后髌前疼痛,降低术中透视次数,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曹溢  巩文庆  程晓东 《安徽医药》2015,36(10):1226-1228
目的 对采用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出现内固定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Gamma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03例,其中5例出现内固定失效。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5~22个月,平均(14.0±3.5)个月,X线示术后10~14周骨折愈合。Gamma钉拉力螺钉剪切移位2例,头颈分离3例。其余98例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术后Harris评分(90.3±8.5)分,优75例,良18例,一般5例。结论 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应做到良好的术前评估,了解患者骨量及骨折的几何形态,术中应不同位置透视,了解骨折复位情况,从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叶猛  曹溢  张保  俞宇  董俊  胡联英  项辉  贾其余 《安徽医学》2020,41(2):198-201
目的 比较髌上入路髓内钉和经髌韧带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6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髌韧带入路组(34例)和髌上入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累计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Johner-Wruhs功能评分差异,评定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髌上入路组和经髌韧带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术中累计透视次数、术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低于经髌韧带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髌上入路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Johner-Wruhs功能评定优于经髌韧带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双下肢不等长、骨折畸形愈合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较经髌韧带入路,髌上入路在减轻患者术后髌前疼痛,降低术中透视次数,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Herbert螺钉内同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23例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18~52岁,平均35.5岁;左侧8例,右侧15例。均为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其中PipkinⅠ型股骨头骨折5例,PipkinⅡ型股骨头骨折18例。入院后至手术时间6~72 h,平均32 h。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测量按Thompson-Epstein评分法评定,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HHS)量表对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并与健侧对比。结果:23例均获随访,时间20~48个月,平均30个月,按Thompson-Epstein评分法评定疗效:优12例,良6例,中4例,差1例。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HHS)量表评分:末次随访患侧评分66~95分,平均(87.80±8.46)分;健侧评分72~98分,平均(90.10±6.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4,P=0.302)。术后无深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4例术后3年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术后1年即出现髋关节行走后疼痛,外伤后螺钉松动移位,出现较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均行全髋关节置换处理。结论: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效果显著,是一种可靠的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但此类骨折术后可能会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注意观察,做好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曹溢  巩文庆  程晓东 《安徽医学》2015,36(10):1226-1228
目的:对采用 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出现内固定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 Gamma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03例,其中5例出现内固定失效。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5~22个月,平均(14.0±3.5)个月,X线示术后10~14周骨折愈合。Gamma钉拉力螺钉剪切移位2例,头颈分离3例。其余98例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术后 Harris评分(90.3±8.5)分,优75例,良18例,一般5例。结论 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应做到良好的术前评估,了解患者骨量及骨折的几何形态,术中应不同位置透视,了解骨折复位情况,从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米晶胶原基人工骨支撑架结合植入混合PRP的自体髂骨,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我院利用髓芯减压联合纳米晶胶原基人工骨支撑棒结合植入混合PRP的自体髂骨治疗19例(20髋)早期股骨坏死(SteinbergⅠ~Ⅱ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为29~55岁,平均(36.2±8.6)岁;单侧18例,双侧1例。观察术后骨坏死进展及股骨头塌陷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影像学评估主要是通过拍摄髋关节X线片,评估患者术后1、6、12个月的股骨头有无坏死及修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均在术后12个月行Harris评分。Harris评分术前平均(63.6±11.6)分,术后提高至(89.5±10.3)分,提高分数平均(25.9±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20髋病例中,优14髋,良3髋,可2髋,差1髋,优良率达85%。其中1例患者术后12个月仍有髋部疼痛。X线片显示有3例髋关节表现出影像学进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变与影像学进展变化相一致。结论髓芯减压联合纳米晶胶原基人工骨支撑棒结合植入混合PRP的自体髂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方法,适用于中青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对于缓解患者髋关节疼痛症状、恢复髋关节功能、防止股骨头塌陷、推迟患者髋关节置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项辉  郑曙翘  贾其余  俞宇  曹溢 《安徽医药》2013,34(7):967-968
目的探讨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对16例伴三角韧带损伤的外踝骨折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结果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年,按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11例,良5例。其中有2例外踝伤口有轻度感染,经换药等对症治疗后愈合良好。结论治疗伴三角韧带损伤的外踝骨折时,除使骨折解剖复位外,对损伤的三角韧带进行重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某医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2例。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Harris评分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4~25个月,平均18.7个月,手术时间97.4±13.3(min),出血量539.8±22.7(ml),术前Harris评分34.3±10.9,术后Harris评分94.8±7.7,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