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间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共有16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期间接受了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结果 16例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总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氰酶、肌酐和血氨水平明显降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和白细胞介素10等细胞因子水平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性脏器衰竭评估的计分由9.91±1.09降至6.64±1.76,Glascow昏迷评分由7.29±2.06升至13.26±2.14.16例患者中14例成功过渡到肝移植治疗,13例痊愈出院.治疗成功率为81.25%.结论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是治疗肝功能衰竭安全而有效的辅助方法,帮助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顺利渡过肝移植等待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与内毒素和C反应蛋白( CRP)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检测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98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受者临床资料。根据肺部感染的病原体诊断标准将受者分为细菌组(48例)和非细菌组(50例),比较PCT、内毒素和CRP检测3种方法诊断肾移植术后细菌性肺部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3种方法对确诊肾移植术后并发细菌性肺部感染受者的阳性诊断结果。结果 PCT 检测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94.0%;内毒素检测灵敏度为77.1%,特异度为72.0%;CRP检测灵敏度为52.1%,特异度为58.0%。血清PCT检测细菌组受者阳性结果高于内毒素和CRP检测(χ2=7.36,10.04, P均<0.05)。结论血清PCT检测对于肾移植术后细菌性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高于内毒素和CRP,可作为肾移植受者是否并发细菌性肺部感染的优选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HLDN)和开放手术活体供肾切取术(ODN)的临床疗效,观察术后受者移植肾近期存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移植中心2004年1月至2013年11月完成的341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资料。根据供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HLDN组(103例)和ODN组(238例)。比较两组受者手术时长、切口长度、供肾热缺血时间、肾动脉长度、肾静脉长度、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芬太尼用量、术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量和术后恢复劳动天数。术后48h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两组供者疼痛程度。术后随访供、受者恢复情况,并于术后7d、1个月复查受者肾功能。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类变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HLDN组和ODN组供者切口长度分别为(6.0±0.4)cm和(13.5±1.0)cm,术中失血量分别为(45±12)mL和(151±2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56和42.56,P均〈0.05)。两组手术时长、供肾热缺血时间、肾动脉长度、肾静脉长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9,1.70,0.00和1.85,P均〉0.05)。103例HLDN组供者中有102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主动中转开放,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无术后切口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238例ODN组供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切口感染1例、脂肪液化2例,术后出血通过外科止血2例,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HLDN组和ODN组供者术后48hVAS分别为(2.3±0.6)分和(3.9±0.9)分,围手术期芬太尼用量分别为(1.7±0.2)mg和(1.9±0.2)mg,术后NSAIDs用量分别为(22±33)mg和(47±42)mg,术后恢复劳动天数分别为(23±10)d和(44±1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52,8.48,5.37和13.00,P均〈0.05)。两组供者术后7d、1个月血清肌酐水平相比,?  相似文献   
4.
4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临床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我中心4年4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40例患者中3例为夫妻间供肾,其余为血缘亲属供肾.术前均行HLA配型、PRA及淋巴毒试验检查.手术全为开放手术取肾,取左肾32例,右肾8例;受者均为第一次接受肾移植手术.术后以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泼尼松三联抗排斥反应治疗.结果:供者术后1周内出院,随访至今,肾功能均正常.受者术后36 d内出院,出院时肾功能正常,随访2~48月,未见肾功能异常病例. 结论:术前对供、受者的正确评价及成熟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术后坚持随访和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受者长期存活的关键.亲属活体肾移植组织配型好,术前可充分准备,术后用药量少,手术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背驮式肝移植同步脾切除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近十年实施背驮式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处理经验进行分析.结果 (1)在手术临床探索期行背驮式肝移植同步脾切除28例,患者术后1个月重度和极重度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5.7%和10.7%;(2)3例极重度感染患者同时并发肝脓肿、脑脓肿和脾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3)在手术临床探索期行背驮式肝移植同步脾切除患者术后1个月和1年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17.9%比3.4%,P=0.022;35.7%比8.6%,P=O.002).结论 背驮式肝移植同步脾切除可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率并导致严重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率.肝移植时应严格控制脾切除指征,延迟免疫抑制剂应用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体会(附57例临床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1年4月~2004年1月间57例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术并进行随诊和观察。结果最短存活时间45d,最长存活已超过30个月(至今仍无瘤状态下存活)。结论不同期肝癌肝移植术后存活情况是完全不同的,肝移植治疗肝癌仍应严格选择病例,谨慎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肋弓下腹膜后腔无肝素开放切取活体供肾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5月~2008年5月期间行肋弓下腹膜后腔134例无肝素切取供肾(无肝素组)及82例肝素抗凝切取供肾(肝素抗凝组)效果.结果 2组均成功切取活体肾,手术时间110~200 min,热缺血时间10~20 8,2组移植肾后各有一例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DGF).2组供肾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肝素组出血少.结论 肋弓下腹膜后腔无肝素开放切取活体供肾方法安全可靠,供肾质量好.出血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30(sCD30)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在预测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名肾移植受者术前外周血sCD30和PRA水平。对明确有排斥反应、可疑有排斥反应以及不能区分排斥反应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移植肾活检穿刺病理检查。结果穿刺证实为急性排斥(BPAR)反应组(n=16)sCD30值(185.3±42.6)U/mL显著高于非排斥组n=26,(75.3±22.7)U/mL,(P<0.005)。当sCD30和PRA阳值分别定为大于100U/mL和大于10%时,sCD30和PRA预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灵敏度56.3%对31.3%、特异度92.3%对92.3%、准确度78.6%对69.0%、阳性预测值81.8%对71.4%、阴性预测值77.4%对68.6%,sCD30阳性组和PRA阳性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对危险度为3.6对2.3。结论sCD30和PRA阳性是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sCD30与PRA相比更有助于预测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国际规范性器官移植的供体主要来源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近年国际国内有关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脏质量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大量降低术后早期原发性无功能、肝功能延迟性恢复等相关并发症的新疗法涌现。脑死亡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及心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成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脏的基础,DBD与DCD供体肝移植并发症及其预后成为新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研究CYP3A5*3基因多态性在指导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FK506)个体化用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术前1~2周内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测定肾移植受体CYP3A5基因型。随机将83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根据CYP3A5基因型的不同调整肾移植术后FK506的初始剂量[表达型为0.15 mg/ ( kg·d),不表达型为0.075 mg/ ( kg·d)],对照组按照传统的给药剂量[0.10 mg/ ( kg·d)]。 比较两组肾移植术后7 d 内达到目标血药浓度范围[(6~10)ng/mL]的百分比、需调整药物剂量的百分比以及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神经毒性、高血脂、高血糖等)发生率之间的差异。 结果 肾移植术后7 d内实验组达到目标血药浓度浓度范围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62.5%vs32.6%,P<0.05),而实验组需要调整剂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35%vs65.1%,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和25.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8.6%,实验组较对照组低,但两者比较尚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根据CYP3A5*1/*3基因型调整FK506初始用量,优于传统的标准体重剂量给药方案,能有效的使各基因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早期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