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GAS5靶向微小RNA(miR)-106b-5p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112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组织中lncRNA GAS5和miR-106b-5p的表达水平。HGC-27细胞随机分为lncRNA对照组、lncRNA GAS5组、miRNA对照组和miR-106b-5p KD组, 分别采用慢病毒建立lncRNA GAS5过表达和miR-106b-5p敲减细胞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lncRNA GAS5和miR-106b-5p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中lncRNA GAS5表达量(1.003±0.107)显著高于胃癌组织(0.387±0.0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49, P<0.05)。lncRNA GAS5组细胞lncRNA GAS5表达水平(3.073±0.373)明显高于lncRNA对照组(1.007±0.09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 insufficiency,MI)患者围术期左心功能改变。方法 (1)术前根据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大小将患者分成A、B 2组。(2)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左房大小(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术后LVEDD,LVESD,LAD都有减少趋势(P0.05);术后1周、2周LVEF,LVFS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MVR)后1~2周时间左心功能会发生反复。对于心功能NYHAⅡ级,LVEF60%者应积极调整后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2-01我科收治的12例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出现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为1.22%,以臂丛神经、膈神经、喉返神经多见;损伤原因多与手术降温和体位有关。多数预后较好,不需要做特殊治疗。预后较好11例,较差1例。结论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可发生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应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4年6月-2006年6月,50例膜周部室间隔损患者接受了经导管应用Amplatzer装置进行堵塞.男27例,妇23例;平均年龄(13.5±4.0)岁(5~20岁).其中1例合并主动脉窦窦瘤,1例为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提示.VSD的平均直径(5.2±0.9)mm(3~lOmm).所有患儿在X线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结果 50例惠儿封堵器置入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9例术后7d内发生了不同类型的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8.8%,分别为Ⅰ°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阻滞4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其中3例并发两种传导阻滞.分析本组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发现:①室间隔缺损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2mm;②室间隔缺损直径≥7mm,封堵器直径≥9mm等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结论 心律失常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是降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心内隧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例,均在全身中度低温、局部心脏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先充分游离上下腔静脉,以利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充分游离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及右肺动脉直达肺门,以利切断后吻合时减少吻合口张力。上腔静脉入右房处上方1 cm处横断,远心端与右肺动脉上缘端侧吻合,Gore-Tex人工血管壁的2/3与右房壁连接上下腔静脉口形成心内隧道,上腔静脉近心端与主肺动脉吻合;如果吻合口前壁有张力,采用自体心包片延长,存在左上腔静脉者与左肺动脉侧侧吻合。结果全组患儿无手术死亡,4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经反复穿刺抽液及胸腔闭式引流治愈,末梢血氧饱和度96%~99%,术后心功能Ⅰ、Ⅱ级,无心律失常发生。结论心内隧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是治疗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切实可行的方法,优于双向Glenn手术,可避免患儿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应用同种去细胞主动脉血管壁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管道的可行性.方法 取液氮保存的同种主动脉带瓣管道.首先置于Tris低渗缓冲液室温下溶解血管壁细胞,血管壁用D-Hanks液充分清洗后,再用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Tris低渗缓冲液室温下再孵育24h,洗涤脱去细胞;最后用Tris等渗缓冲液充分冲洗残留细胞,完成脱细胞支架制备.并对脱细胞后的管壁进行光镜及电镜形态学观察以及进行理化性能测定.结果 人主动脉血管壁经SDS法去细胞后,经光镜和电镜观察,脱细胞后血管壁无细胞残留,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保留完整,形态学无明显变化;生物学性能也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SDS法去细胞效果良好,初步制造了同种主动脉血管壁脱细胞基质材料,为构建同种带瓣管道提供了较合适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液氮冻存活性同种带瓣补片重建右室流出道后对右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2 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人行RVOT重建术,按跨环补片方法加宽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实验组(11例)采用同种带瓣补片,对照组(11例)采用心包补片,术毕测中心静脉压,术后用超声心动图测右心功能主要参数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均无死亡,主要临床资料两组间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液氮冻存的活性同种带瓣补片跨肺动脉瓣环加宽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可取得满意的防止肺动脉瓣反流效果,术后早期右心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气管推移训练联合超短波治疗对颈椎前路术后患者早期局部软组织肿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拟行颈椎前路手术的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气管推移组、超短波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4组患者均给予术前常规管理,观察组于手术前3天指导其进行气管推移训练,术后次日给予超短波治疗;气管推移组于手术前3天指导其进行气管推移训练;超短波组于术后次日给予超短波治疗。4组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团队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于术前、术后第3天时准确测量各组患者颈椎侧位片C2-7水平椎前软组织厚度,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术前、术后C2-7水平椎前软组织厚度差值。结果手术前4组患者C2-7水平椎前软组织厚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时各组患者椎前软组织厚度均较手术前明显增加(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术后观察组、气管推移组、超短波组C2-7水平椎前软组织厚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并且观察组椎前软组织厚度亦较气管推移组、超短波组明显减少(P<0.05);气管推移组椎前软组织厚度与超短波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推移训练联合超短波治疗能显著缓解颈椎前路术后患者早期椎前软组织肿胀,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