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痈疽是发生于皮肉、脏腑、四肢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孟河医派马培之辨治痈疽经验丰富,理论详实。他认为痈疽以正气亏虚为本,热毒内蕴、气血凝滞为标,主张辨证以阴阳为纲,细辨寒热真假;以脉理为要,确定表里寒热虚实、预后吉凶;根据天人相应理论,辨证时结合气候变化规律。在痈疽的治疗上,马培之认为应以培补气血为本,以防痈疽耗气伤血,损及本源,同时重视外治法,认为必要时当使用刀针切开排脓引流。马培之治疗痈疽用药平正和缓,讲究药力,同时注重顾护胃气,避免苦寒伐胃,对于前人的名方,亦加减化裁,改良新用。马培之对痈疽辨治的独到见解及处方用药特色,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疼痛是阻碍早期锻炼的主要问题,置换后镇痛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每种镇痛方法均有自身的优缺点,越来越多的学者趋向于神经阻滞和自控镇痛。目的:比较经股神经自控镇痛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及促进功能恢复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ASAⅠ~Ⅲ级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42例,随机分为股神经自控镇痛组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组,每组21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置换,置换后连接镇痛泵。置换后4,8,12,24和48h,采用目测类比法进行疼痛评分,采用Bromage评分法进行运动阻滞评分;分别记录患者在置换后1,2,3d、1周、1个月患膝关节主动活动的关节活动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与结论:全膝关节置换后两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股神经自控镇痛组低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组,而且股神经自控镇痛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组,早期关节活动度也好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组。提示股神经自控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后的镇痛效果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置换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7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肩峰下滑囊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12例为观察组,非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肱骨外科颈骨折1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肩关节镜微创手术方式取肩峰下滑囊标本,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方式取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肩峰下滑囊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7含量。结果观察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7表达水平(760.36士98.61)pg/mL及(620.34±101.4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30.35±97.30)pg/mL及(320.42±98.51)pg/mL(P%0.05)。结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峰下滑囊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7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可能与肩峰下骨赘、肩袖退变等肩峰下间隙内病理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可调式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可调式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 年 5 月至2012年 3月,采用可调式锁定接骨板治疗 11例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 3例,女 8例;年龄 35~76岁,平均(62.5±12.3)岁;左侧 4 例,右侧 7 例。其中 2 例为夹板固定治疗后致畸形愈合,2 例为石膏固定治疗后致畸形愈合,1 例为外固定治疗后致畸形愈合,6 例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致畸形愈合;初次手术至再手术时间为 5~20 个月,平均(13.9±5.6)个月。根据影像学(包括尺骨变异、掌倾角、尺偏角)表现及握力、腕关节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上肢功能(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调查表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11 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 10~15 个月,平均 12 个月;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为 7~12 周,平均 8 周。术后 12 个月腕关节屈曲活动度为 50.2°± 11.3°(范围,35°~70°),背伸为 55.1°±11.5°(范围,30°~80°),尺偏为 30.1°±9.2°(范围,10°~40°),桡偏为 22.1°±6.6°(范围,10°~30°),旋前为 79.9°±8.5°(范围,60°~90°),旋后为 82.6°±11.2°(范围,50°~90°);术后 12个月 DASH评分为平均(18.5±8.3)分(范围,10~35 分),较术前平均(52.7±11.3)分有明显改善;术后 VAS 评分为平均(1.7±1.2)分(范围,0~4 分),较术前平均(5.9±1.4)分明显改善。2 例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其中 1 例患者在重体力工作时有中度疼痛,但在内固定取出后症状改善;另 1 例患者经消炎镇痛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无一例发生继发移位、内置物松动及软组织感染。 结论 可调式锁定接骨板作为一种全新的钢板可以用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术后患者腕关节解剖结构得以重建,关节功能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发展,外科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种临床常用手术.该手术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患者的关节疼痛,其次才是改善关节功能[1].但还是有很多患者术后出现关节疼痛,这已经成为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部分患者不明原因的疼痛症状可自行缓解[2],但通过明确疼痛原因,能指导医师做出正确有效的处理,同时有助于正确估计手术预后,提示如何在手术中预防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肱骨外上髁炎是肘部软组织损伤常见的疾病,治疗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且方法多样,文中旨在观察肱骨外上髁炎痛点封闭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指导。方法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期间对220例肱骨外上髁炎病例进行局部痛点封闭注射醋酸泼尼松,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96%患者获得回访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优良率为96.0%,半年后复发者4例,1年后复发者2例,复发率为3%。结论局部痛点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保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由于当地炼铁厂使用的矿石含多种成份,含氟量约7—11%。在烧结和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氟废气。邻近沙德盖公社人畜发生严重慢性氟中毒。我们于1980年10月对核公社14岁以下儿童作了调查。调查对象:沙德盖公社小学、沙德盖大队小学和梅力更大队小学的学生计287人,非在校的学令儿童16人,学令前期小儿78人及婴幼儿30人,共411人。调查方法:详细询问病史、一般体检、详细检查牙及指甲;运动试验方面,则令小儿做下蹲、起立、两手伸握、两臂向前、向  相似文献   
8.
掌侧可调式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掌侧可调式锁定加压钢板(A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AO分型,对我科16例桡骨远端骨折行掌侧ALCP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Dienst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本组所有病例都得到4~9个月随访,平均5.9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9~14周,平均11.8周。术后Dienst功能评估:优11例,良4例,可1例。结论:应用桡骨远端掌侧A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RECK、MMP-2与骨肉瘤的侵袭转移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01年至2004年我院49例骨肉瘤患者组织标本中RECK、MMP-2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特点,进而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49例骨肉瘤患者组织中RECK与MMP-2表达相关(=-0.603,<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亚型与RECK、MMP-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0.05),而与肿瘤转移及复发状况相关(<0.05)。49例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期与RECK、MMP-2表达相关(=0.003,0.028)。结论 RECK、MMP-2与骨肉瘤转移、复发及预后有关,可作为预测骨肉瘤复发、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观察围术期主动体温保护对下肢骨折患者已经激活的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出血量的变化。方法纳入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主动体温保护组和对照组。体温保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室温设置为26℃,至手术开始调为22℃。3M充气式保温毯覆盖胸腹部,设置其目标体温38℃,保温毯与患者皮肤间用手术单隔开;静脉输液温度37℃,冲洗液温度37℃。对照组予手术巾单覆盖,室温设置为22℃;不使用保暖毯,室温液体输注及冲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时(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1h(T3)、手术结束后1h(T4)的耳温,并分别抽取2mL静脉血行血栓弹力图测定;记录术中失血量及术后36h引流量以及需输血病例数。结果 a)与体温保护组比较,对照组在手术T4时耳温明显低于主动体温保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主动体温保护组的出血量和36h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c)与体温保护组相比,T3、T4时对照组纤维蛋白形成时间、血凝块生成时间明显延长,T4时对照组的最大振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低体温造成下肢骨折患者术中及术后凝血因子活性抑制,血小板功能受限,导致手术失血量和引流量增加,输血概率增加。术中主动体温保护措施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可减少机体热量过度散失,对抗纤溶亢进,减少失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