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如不治疗,患者有发生脑卒中和锁骨下动脉狭窄侧肢体远端严重缺血的危险。胸外科手术是治疗SSS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SS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但国内报道较少。我们报道一例经PTA治疗的SSS患者,并对诊断方法、手术指征和并发症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主题研讨”主要针对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热点问题,邀请行业内的专家,从不同层面及角度进行主题阐述,这里面有成绩的展示,也有问题的提出。希望能够引起广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也希望各位读者能够提出问题与建议,共同探讨。本期特别关注“分级诊疗制度”,针对分级诊疗制度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者们各抒己见,旨在为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建言献策,期望与全国同行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DSA在评价断指再植血管及血流状况中的价值.方法 12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后2~4 d行再植指体DSA检查,观察再植指体血管轮廓、吻合口形态、血液动力学改变、有无血管痉挛或血栓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根据造影结果 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方案.结果 共27条吻合血管中,DSA全部显示清晰,其中9例23条吻合血管血流通畅,均存活,断指再植指体早期存活诊断符合率为100%(23/23).2例(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各1例)吻合血管中断,考虑重度血管危象,即行手术探查发现血栓;1例(左手无名指和小指)吻合动脉痉挛变细,提示轻度血管危象,经保守治疗最终存活.DSA对4条吻合血管病变均检出.结论 DSA能够对再植指体血供重建和血液循环情况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在指导临床对再植指体的进一步处理及预测再植指体早期存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预后很差,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回顾性的研究数据提示,即使在使用抗凝或者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下,症状性的颅内段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年卒中发生率分别是7.8%和10.7%,因此,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必须得到积极治疗。由于材料研制的进展,支架可以被放置到细小、迂曲的血管中,支架辅助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Stent-assiste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STENT-PTA)已经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的狭窄,但是相关的报道都是小样本的初步临床研究,尚没有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我们对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椎动脉狭窄患者的STENT-PTA治疗结果进行报道,并对STENT-PTA治疗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疗效、并发症以及筛选和随访方法等问题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8.
山茱萸核中脂肪酸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乙醚回流提取山茱萸核中含脂肪酸的油脂。以气相色谱法分离测定出6种脂肪酸:月桂酸、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