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患病率日益增长的神经发育综合征,可出现多种行为障碍。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中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关于刺激参数选择、安全性及可行性评估方面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就其关于诱导长时程增强/抑制、调节皮质抑制的治疗机制、低频和高频经颅磁刺激的临床应用及目前涉及的安全性、道德伦理问题等局限性进行综述,从而为今后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氢溴酸右美沙芬是1950年瑞士研究人员通过改造吗啡结构,重新合成的右旋性吗啡衍生物[1]。氢溴酸右美沙芬是具有镇咳效果的非处方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其作用效果相较于可待因而言,持平或者较强[2]。常规剂量下,氢溴酸右美沙芬并不会引起不良反应,而长期、大剂量的服用氢溴酸右美沙芬可能会出现严重药物依赖症状。我院近期有一氢溴酸右美沙芬药物滥用案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确定正常及常见中枢神经损伤、外周神经损伤后大鼠脑组织的固有频率,为经颅磁刺激、经颅声波刺激等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的频率选择及相关动物实验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坐骨神经损伤(SNI)模型组和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组,每组8只大鼠。SNI模型组行坐骨神经钳夹伤术;MCAO模型组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术;两模型组造模7 d后,3组大鼠逐步小心地打开颅骨、硬脑膜,暴露大鼠脑部。频率源输出频率,激光传感实时频谱观察、时频分析方法,得出特性曲线,确定大鼠脑组织幅值B最大时出现的固有频率。结果:每组大鼠脑组织幅值最大时的固有频率峰值较为接近,正常组大鼠为(27.04±2.12) Hz,SNI模型组大鼠为(27.57±2.19) Hz,MCAO模型组大鼠为(26.44±2.27) Hz。SNI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固有频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MCAO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固有频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MCAO模型组与SNI模型组大鼠比较固有频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脑组织的固有频率是相对稳定的,在SNI周围损伤刺激时,以及MCAO这一中枢损伤刺激时,脑组织的固有频率不会发生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推拿联合脊髓电刺激(SCS)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凋亡调控及 B 淋巴细胞瘤-2(Bcl-2)、B 淋巴细胞瘤-2 相关蛋白 X(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24 只清洁级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 8 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 16 只大鼠均建立坐骨神经损伤(SNI)模型,造模后 7 d 开始干预。造模后 21 d 取材,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及神经纤维形态学改变,并采用尼氏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 L4~L6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形态及 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TUNEL检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数目。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大鼠均出现神经纤维肿胀变形及功能受损。造模后 21 d,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显著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大鼠均出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治疗组脊髓前角神经元凋亡数目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 Bcl-2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