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与尿微量白蛋白、24h尿总蛋白的定量测定之间的联系。方法对6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及24h尿总蛋白定量检测。结果不同血糖浓度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24h尿总蛋白定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测定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灵敏度比24h尿总蛋白定量高,可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健康女性月经期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随机纳入健康女性60例,分别于月经前期、月经期、月经后期采血,检测PT、PT%、INR、FBG、APTT、TT等凝血指标,并对各期的凝血指标进行比较,来评价健康女性月经期凝血功能的改变。结果月经前期PT:11.4±0.78;PT%:107.5±10.6;INR:0.95±0.06;Fbg:2.47±0.46;APTT:28.02±3.58;TT:18.9±1.7。月经期PT:11.6±0.84;PT%:107.5±10.4;INR:0.96+0.06;Fbg:2.49±0.48;APTT:27.86±4.14;TT:18.7±1.9。月经后期PT:11.6±0.94;PT%:107.2±11.1;INR:0.96±0.08;Fbg:2.58±0.48;APTT:27.89±3.75;TT:19.1±2.2。所有指标在各期均在参考值范围内;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月经前期、月经期、月经后期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女性月经期机体的凝血功能无明显改变,月经对她们的影响可能在机体可代偿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不同肝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谷氨酸脱氢酶(GLDH)、胆碱酯酶(CHE)和Fe的活性变化,比较4个项目对不同肝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和245例不同肝疾病患者的血清标本,按临床诊断分为7组,同时测定4个项目的活性,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肝疾病患者血清中HS-CRP、GLDH、CHE和Fe的活性都明显升高或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同一疾病组中,HS-CRP、GLDH、CHE和Fe的活性也不一致。结论:肝疾病患者血清GLDH、HS-CRP、CHE和Fe的活性变化,为肝细胞是否实质性损害、继发感染及肝细胞线粒体病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可对临床上治疗措施的选择和并发症的认识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健康人血清淀粉酶(AMY)非常稳定,它主要来自胰腺与唾液腺。胰腺坏死时,由于胰液外溢,其中所含的大量AMY及酯酶可被吸收入血并从尿中排出。临床检查常见患者血清及尿中AMY含量升高,因此血清与尿AMY活性的改变是诊断胰腺疾病的重要指标,但当患者有高脂血症或治疗过程中因禁食需营养支持而使用脂肪乳时,此时采血所测的血AMY却有很奇怪的现象。作者采用酶法对本院2008年3月至2009年11月因急性胰腺炎住院时高脂血症或使用脂肪乳的40例患者进行血三酰甘油(TG),血、尿AMY测定(为确保患者尿AMY结果,均采用患者尿AMY与尿肌酐比值,以消除外源性干扰,健康对照组也采用尿AMY与尿肌酐比值),以探讨极度脂血对血、尿AMY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ACL-200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凝血四项(PT,Fib,APTT,TT) .已成为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常规检验项目,也是内源性,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的重要的过筛试验。ACL - 2 0 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性能稳定,故障率低,操作简单,效率高,对凝血四项的检测采用比浊离心分析法的原理监测样品凝集前后光散射的变化,其准确性高,重复性好.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碰到一些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现总结如下。1 标本因素1.1 标本的采集 标本采集的不顺利可引起PT和APTT的假性延长.因此采集过程一定要规范,最好使用大号针头和已加有定量… 相似文献
7.
血清AST/ALT比值对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都属于非特异性细胞内功能酶。正常时血清内含量较低 ,当肝细胞受损、肝细胞膜的通透性亢进时 ,其血清中两种酶的活性迅速增加 ,临床上常将AST与ALT同时检测 ,并记算其比值 ,两者比值的连续监测可了解肝脏功能的恢复状态及肝细胞的损伤情况。我们对我院 2 0 0 3年 87例各种肝病及 12 0例正常人血清进行AST、ALT测定 ,然后计算其比值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对象1.1.1 正常对照组 采自HBsAg阴性 ,肝功能正常 ,排除心脏、肝胆、肾脏及骨骼肌组织等疾患的体检… 相似文献
8.
随着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凝血四项(PT,Fib,APTT,TT).已成为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常规检验项目,也是内源性,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的重要的过筛试验.ACL-2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性能稳定,故障率低,操作简单,效率高,对凝血四项的检测采用比浊离心分析法的原理监测样品凝集前后光散射的变化,其准确性高,重复性好.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碰到一些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及m-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肝损害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抑制法原理测定120例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m-AST,并计算m-ASTAST。结果3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m-AST8.0±1.5U/L,肝脏疾病患者发病时,血清m—AST:急性肝炎组121.3±40.1U/L,慢性肝炎组40.1±27.8U/L.酒精性肝炎组35.3±11.5U/L,肝硬化组15.8±11.7U/L,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治疗两周后血清m—AST水半急性肝炎组28.3±13.7U/L,慢性肝炎组27.5±20.3U/L,酒精性肝炎组10.3±5.18U/L,肝硬化组13.7±12.3U/L,病情好转者血清m—AST下降明显,而慢性肝病者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动态监测m-AST及m—ASWAST比值的变化,有助于对肝实质细胞损伤的坏死程度进行评估并判断疾病的发展,鉴别急、慢性肝脏疾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