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外科手术后部分患者病变邻近脑组织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其超微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对68例脑内血管畸形病变邻近的脑组织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病灶邻近脑组织内部分毛细血管外周的星形细胞足突缺失或出现血管基膜疏松、分层等发育不良的情况,甚至有些血管壁组织结构破损.结论:电子显微镜检查证实,在血管畸形病灶周围的脑组织内可见病理性血管.该血管的基膜发生病变,血管周围的星形细胞足突明显减少或破坏.当血液灌注压力突然变化时,这种病变的血管就可能发生液体外渗及破裂.这就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或手术后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并发症的超微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develop a Chinese-made electrolytic detachable coil (CEDC) that would allow patients to enjoy the benefit of electrolytic detachable coil without having to rely on the expensive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 (GDC), and to test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CEDC. Methods Radiopacity of the marker of the CEDC was tested. The anti-strain force of coils and connection points were measured. In vitro and in vivo electrolyses were conducted. We produced 21 aneurysm models including lateral, bifurcation, and terminal aneurysm models, and embolized 18 models with CEDC. Results Radiopacity of the marker was satisfactory. Anti-strain of the coil and the connection point have shown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CEDC. Electrolysis in vitro and vivo, was similar to that of GDC. 83% of the aneurysm models were completely occluded. Coils were found to induce thrombosis in the aneurysm cavity, and could lead to a new endothelium over the entrance of the aneurysm, with organized tissue replacing thrombosis in 2 months. Conclusions CEDC is as efficient and safe as GDC. The marker, the ability to induce thrombosis inside the sac and the growth of new endothelium over the orifice are very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铁氰化钾〔potassiumferricyanideK3Fe(CN) 6〕对血管基膜的特殊染色作用 ,以铁氰化钾作为染色剂对生物样本进行处理 ,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血管基膜对该物质的反应。结果显示 ,用铁氰化钾浸染后的病理标本 ,血管基膜部位染色明显加深 ,电子密度增高。提示 :铁氰化钾可以与血管基膜结合 ,从而为研究血管基膜的超微病理变化提供了 1种新的电子染色技术  相似文献   
4.
细胞保护的概念于 2 0世纪 70年代由Robert[1 ] 提出后引起广泛关注。针对胃黏膜细胞保护机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但有关胰腺细胞保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时巯基物质对胰腺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 主要试剂药物和仪器 :注射用硫普罗宁、牛磺胆酸钠等均购自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分光光度仪、DPU 6荧光分光光度仪等均由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提供。2 实验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1 0 5只 ,随机分为 3组 ,A组 :ANP +NS组 (45只 ) ;B组 :ANP …  相似文献   
5.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肿瘤向鞍区周围组织浸润,破坏正常结构,突破垂体包膜,侵蚀蝶骨、蝶窦、鞍底硬膜,浸润血管壁,侵入海绵窦和周围脑组织,称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s,IPA).IPA有恶性生物学行为:高度增殖、侵袭性增长、手术难以全切、复发等.早在1986年Scheithauer等[2]就提出IPA是垂体腺瘤与垂体癌中间的一个过渡类型.垂体腺瘤呈膨胀性生长,但有边界;垂体癌则伴有颅内外转移;IPA具有向周围组织侵袭的特征.本文就其侵袭的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P)是具有刺激各种动物垂体分泌GH的六肽。本研究应用自行合成的六肽,已发现在体外对胎儿垂体和分泌GH的垂体腺瘤同样具有刺激垂体细胞分泌GH的作用。对1例垂体瘤的实验证明这种刺激作用是一种剂量依赖关系。GHRP的这种功能可被低浓度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10~(-7)M)所部分抑制。电镜观察显示1例垂体瘤受GHRP刺激后,细胞内高尔基器及未成熟分泌颗粒明显增加,提示GH合成增加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细胞损伤是多因素的,胰酶、氧自由基、炎性介质均参与其中,巯基物质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的保护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但其发病过程中巯基物质的失衡是肯定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巯基物质在胰腺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对胰腺细胞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脑干手术,尤其是脑干实质内病变的手术很容易导致脑干重要功能神经结构的损害而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本实验研究探讨用神经电生理方法对脑干重要的功能神经结构进行术中实时刺激定位及监测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国产颅内血管内支架组织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国产血管内支架对血管壁的影响。方法在7只体重为28~37 kg的杂交香猪的上颌动脉或舌动脉内放置国产Q/TETA15-2002不锈钢颅内血管内支架,于放置后的第1、3、5、7个月取材,采用光镜及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支架表面被覆的新生内膜及血管壁组织相容性。结果支架放置后第1、3、5、7个月未观察结果: (1)大体所见支架置入后被完全包裹,内膜层增厚,由新生内皮及胶原纤维覆盖;(2)光镜下见支架金属丝侧平滑肌细胞增生明显,未见以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组织变性、坏死、变态反应性炎症现象;(3)电镜下可见新生内皮及胶原纤维覆盖支架;(4)血管内支架置入后血管损伤修复造成血管内径损失百分比有降低趋势。结论国产Q/TE- TA15-2002不锈钢颅内血管内支架组织相容性好,血管内壁表面光滑,未见血栓形成,血管内径损失程度低。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