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点扩散函数法在人眼成像质量分析中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分析系统,获得在人眼的视网膜成像质量表达中的各种特征,研究其在人眼成像质量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点扩散函数分析系统(PSF-1000),测量22例近视无散光者的视网膜成像质量,在瞳孔3mm和6mm状态下,取22眼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曲线中的12个点,分别等同于对数视力表4.0~5.1的12个点,针对PSF分析系统中的MTF参数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PSF反映的是光强度大小和位置的偏差。PSF分析系统可直接采用屈光系统MTF曲线表达人眼的成像特征,该曲线MTF值从低频至中频迅速下降,高频趋向缓和至零,定量并客观地表达了人眼成像质量从低频至高频的改变。②左、右眼的MTF表达具有镜像对称性。⑧个体之间MTF值差异大(如空间频率为3.00c/d时,3mm瞳孔直径的MTF值为0.68-0.98,6mm瞳孔直径的MTF值为0.51~0.85)。④3mm和6mm瞳孔直径时的MT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点扩散函数分析系统既能表达总眼球成像的各种光学特性,又体现了像差、衍射和散射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近视人群首先需要完成规范的术前检查,明确自己是否符合“摘镜”手术的适应证。每年暑期都是“摘镜”的高峰期。无论高考毕业生还是大学生和中学生,或者是其他近视人群,都希望通过一些手段实现“摘镜”,让视觉上能看得更清楚,外貌上也更好看。但是,我们在日常临床工作中也发现了“摘镜”的一些误区,在这里和大家聊一聊,希望大家不要“踩坑”。 相似文献
3.
人眼角膜散光矫正的点扩散函数分析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眼点扩散函数(PSF)分析系统表达角膜散光眼的视网膜成像特性的可行性及角膜散光在不同矫正方式下的光学成像特征.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利用PSF分析系统(PSF-1000)检查和评估26例近视散光患者(年龄18~28岁,球镜度数-3.00~-6.00 DS,散光度数-0.75~-3.00 DC)在配戴框架眼镜、散光软性角膜接触镜(TSCL)和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3种全矫状态下的视网膜成像质量,采用26只眼屈光介质调制解调函数(MTF)曲线中的12个点(即分别等同于对数视力表4.0~5.1的12个点)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设置中度近视无散光者26例为对照组.左右眼MTF值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与对照组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3种矫正方式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时再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左右眼的MTF表达具有镜像对称性.与对照组比较,瞳孔直径3.0 mm时,在低空间频率无差异,在中、高频空间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范围:-2.237~-5.421,P<0.05);瞳孔直径6.0 mm时,在12个空间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范围:-2.893~-9.577,P<0.01).3种矫正方式在模拟3.0和6.0 mm 瞳孔直径下MT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 mm瞳孔时,除了3.00、3.78、4.78、30.00和37.80周/度5个空间频率外,其余空间频率RGPCL和框架眼镜的MTF值高于TSCL(F值范围:3.229~4.123,P<0.05).6.0 mm瞳孔直径下,12个空间频率的3种矫正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范围:5.609~9.610,P<0.05),RGPCL的MTF值较高.同一矫正状态下,3.0mm瞳孔直径下的MTF值均高于6.0mm瞳孔直径下的MTF值.结论 PSF分析方法能综合表达像差、衍射和散射对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RGPCL所产生的泪液镜不仅矫正角膜散光,同时可改善眼的衍射、散射和其他像差效应,从而获得相对较好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原发性和继发性圆锥角膜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门诊部2014 年7月至2016 年10 月间验配RGPCL的患者,在验配前测得患者配戴框架眼镜的单眼最佳矫正视力,采用生活质量量表(VF-QOL)问卷自我打分,在配戴RGPCL 1个月后复查患者的戴镜视力,并且再次使用VF-QOL问卷自我打分。数据采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配戴RGPCL前后各数据比较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最终收集圆锥角患者70例(137眼),配戴RGPCL前双眼中视力较好眼的视力为4.8(4.0~5.0),配戴后为5.0(4.8~5.1)。配戴RGPCL前双眼中视力较差眼的视力为4.5(4.0~4.9),配戴后为4.9(4.0~5.1);配戴RGPCL前后较好眼、较差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92、6.28,P < 0.001)。配戴RGPCL前视功能维度分值为27( 12~48),配戴后为19( 12~30),配戴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64,P < 0.001)。配戴RGPCL前自理、活动、社交、心理4个方面的分值中位数分别为4、4、4、5,配戴后分别为4、3、2、4,配戴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4、5.18、5.20、4.98,P < 0.001)。结论:VF-QOL问卷分析表明配戴RGPCL可以提高圆锥角膜患者的视功能同时也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测量青少年儿童中央角膜厚度(CCT)的重复性,并与前节CASIA SS-1000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方法: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5年1-4月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进行视光检查的儿童44名,年龄8~14岁,除近视外无其他眼部疾病,先采用Corvis ST测量CCT,再采用SS-1000 OCT进行测量。仅分析右眼数据。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用于评估Corvis ST测量CCT的重复性,配对t检验及Bland-Altman用于评估Corvis ST与SS-1000 OCT测量的一致性。结果:Corvis ST重复3次测量CCT的ICC为0.987,3次测量之间一致性界限分别是-15.6~16.2 μm、-15.7~13.4 μm、-16.0~13.1 μm。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3次测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rvisST与SS-1000 OCT测量CCT的均值分别为(553±28)μm和(540±28)μm,其中Corvis ST测得的CCT值比SS-1000 OCT厚13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7,P<0.001)。2种仪器测量CCT的95%一致性界限为-15.2~41.6 μm。结论:Corvis ST测量儿童CCT具有很好的重复性,与SS-1000 OCT一致性较好,但是在临床工作中,还应考虑到其测量值的差异,不可直接替代。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非球面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年龄≥8岁的双眼近视患者,通过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配戴NOR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对照组配戴欧几里德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配戴后1 d、1周、2周、1个月、3个月、 6个月、9个月、1年进行随访,评估裸眼远视力、屈光度、角膜K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镜片情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厚度、眼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291例受试者完成初次配戴,试验组143例,对照组148例。配戴后各随访时间点,2组左、右眼LogMAR裸眼远视力、屈光度及其相对于基线期变化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0.05);2组左、右眼角膜平坦K值及右眼角膜陡峭K值相对于基线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除配戴后1 d、9个月以外,其余随访时间点,2组左眼角膜陡峭K值相对于基线变化值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后6个月、1年时,2组左、右眼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眼压及其相对于基线期变化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随访时间点,2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后1年时,2组角膜塑形镜 配适状态和镜片状态均良好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R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与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2种角膜塑形镜疗效一致且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54岁,已婚,退休工人,初中文化,性格开朗,善良,好交友。因疑心被害,凭空闻声2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9月20日午睡后无诱因对家人说自己听见邻居在议论自己,特别是两前臂及前胸处,某人在拿针扎自己,非常痒痒。家人认为她在做梦,便安抚其继续入睡,但患者突然起床,叫老伴为黑黑,并在房内大声叫喊,谩骂邻居的罪行,内容杂乱听不清楚,约半个小时后逐渐平静。傍晚随同老伴去市场买东西,突然告诉老伴听见有人说自己把菜袋放在前面是害前面的人,移至身后又是在害身后的人,而不敢拿袋,命令老伴拿着。晚回家后可做饭、菜,晚八点左右睡觉,睡眠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配戴框架眼镜时周边屈光的测量系统及方法,并检验其有效性,评估其可靠性。方法以Grand Seiko WAM-5500型自动验光仪为基础,将头托替换为自制的视角选择固定装置,增加弧形游动视标架,作为周边屈光的测量系统。并按照光路追迹原理搭建装置,测量框架眼镜周边部光线偏折引起的测量角度补偿量。使用上述改装的系统和角度校正方法测量35名近视者配戴框架眼镜时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和鼻、颞侧偏离中央凹10°、20°、30°水平方向上7个点的屈光状态。并另招募35名近视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测量其裸眼状态时上述7个点的屈光度。比较两种方法测量值标准差的差异,评估其可靠性。结果①该系统和方法测量配戴框架眼镜时周边屈光的所得值标准差与传统测量方法所得值标准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可靠性较好;②近视者框架眼镜矫正下视网膜周边部呈远视性离焦。结论本系统及方法用于屈光不正患者框架眼镜矫正下的周边屈光测量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超长扫描深度谱域OCT(UL-OCT)评估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镜片在位时的偏心量及配适特点。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本研究共纳入33例(33眼)被检者,其中男10例,女23例,年龄22~37岁,平均(26.0±3.2)岁。被检者双眼戴角膜塑形镜1夜。分别在戴镜前及戴镜后对被检者进行镜片在位时的UL-OCT图像拍摄,应用自行编写程序量化分析镜片偏心量。同时,使用裂隙灯显微镜照相系统进行荧光素染色镜片配适评估。采用Kappa检验比较2种评估方法之间的一致性。并且观察镜片与眼表的断层关系。结果以UL-OCT成像方式进行评估的镜片平均偏心量为(0.62±0.31)mm,其中42%(14/33)为理想配适,42%(14/33)为可接受的中等偏心状态,15%(5/33)为严重偏心。以荧光素染色进行评估则显示有58%(19/33)的被检者为理想配适,33%(11/33)为可以接受的中等偏心状态,9%(3/33)为严重偏心。对2种方法的一致性进行Kappa检验,结果为0.647。镜片与眼表的关系可在OCT图像上得以显示。镜片配适不良时可见角膜上皮的异常变形。结论OCT可以量化角膜塑形镜在眼时的镜片偏心程度,与传统荧光素染色评估有中等程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近视儿童脉络膜厚度区域性厚度分析,比较首诊发现近视的儿童与OK镜戴镜1 a以上儿童脉络膜厚度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低至中度近视(-1.00~-6.00 D)近视儿童,对其中进行OCT脉络膜图像采集的68位儿童进行研究,其中首诊发现近视并以框架眼镜矫正的34人,持续配戴用OK镜1 a以上的34人,仅分析右眼数据.以自行编制的软件以500 μm为间隔分析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共3.5 mm范围内的脉络膜图像,分为7区进行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每组各区域间的脉络膜厚度差异,以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脉络膜厚度差异.结果 OK镜组年龄为(12.3±1.8)岁,框架镜组年龄(11.8±1.4)岁,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K镜组各区域脉络膜厚度分别为:颞侧3区(296.7±61.8) μm,颞侧2区(290.7±58.9) μm,颞侧1区(285.7±57.4) μm,黄斑中心凹区(278.5±57.7) μm,鼻侧1区:(262.2±57.9) μm,鼻侧2区(239.8±59.7) μm,鼻侧3区(214.7±59.0) μm;框架镜组分别为:颞侧3区(294.2±45.4) μm,颞侧2区(292.0±44.0)μm,颞侧1区(283.6±45.5) μm,黄斑中心凹区(272.0±51.6) μm,鼻侧1区(255.2±56.3) μm,鼻侧2区(236.5±58.1)μm,鼻侧3区(212.8±57.7)μm.两组都是颞侧脉络膜比鼻侧更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间在各个区域上的脉络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近视儿童的脉络膜厚度呈区域性差异分布,在水平方向上颞侧脉络膜最厚,鼻侧最薄.干预时间超过1 a的OK镜组儿童与近视屈光度匹配的初次戴框架镜儿童之间脉络膜厚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