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胃肠肿瘤切除手术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择期行腹腔镜下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180例,男97例,女83例,年龄65~80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四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乌司他丁组(U组)、右美托咪定+乌司他丁组(DU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45例。麻醉诱导前,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输注15min后以0.3μg·kg~(-1)·h~(-1)持续泵注,手术结束前40min停止输注;U组静注乌司他丁10 000U/kg,15~20min内完成;DU组先静注乌司他丁10 000U/kg,15~20min内完成,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输注15min后以0.3μg·kg~(-1)·h~(-1)持续泵注,手术结束前40min停止输注;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和补液量;于术前1d(T0)、手术开始(切皮)后1h(T_1)、术后第1天(T_2)、术后第2天(T_3)、术后第3天(T_4)采血检测多巴胺(DA)、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T_0和T_2~T_4时由精神科医师采用谵妄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CAM-CR)对患者谵妄情况进行评估,记录谵妄的发生例数。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4时U组和C组DA、AD和NE浓度明显升高,T_1时D组和DU组的DA浓度明显升高,T_1、T_2时D组和DU组的AD浓度明显升高(P0.05);T_2~T_4时D组和DU组DA和AD浓度明显低于C组和D组,T_1~T_4时D组和DU组的NE浓度明显低于C组和D组(P0.05)。D组、U组和DU组POD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D组、U组和DU组PO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独使用右美托咪定或乌司他丁可以降低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胃肠肿瘤切除手术POD发生率,两种药物复合使用并不能进一步降低POD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催醒过程中对循环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氟马西尼组,B组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开始前5 min(T0),手术结束时(T1),静脉注射氟马西尼5 min(T2)、10 min(T3)、20 min(T4),各时间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对给药后三个时间点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记录两组病人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麻醉前及给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HR、SBP、DBP及SPO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人麻醉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拔管与清醒时间A组短于B组;T2、T3时刻A组病人认知功能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氟马西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循环影响不明显,可显著缩短清醒时间,提高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3.
血液流变学是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研究血液在不同生理、病理及力学状态下的流动性、凝固性、血细胞的变形性、聚集性和粘附性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血流与血管壁之间的作用以及这种变化的物质基础。围手术期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外科病人术中及术后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其重要性得到了医疗界的公认。该文旨在对围手术期影响血液流变学的众多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后老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14月龄老年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依达拉奉低剂量组、依达拉奉中剂量组、依达拉奉高剂量组,每组5只,对照组不接受手术;其余4组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异氟烷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后,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8 mg/kg依达拉奉、16 mg/k...  相似文献   
5.
<正>例1,患者,男,63岁,64kg。因"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2周血尿"入院,术前诊断为:TURP术后;膀胱内血凝块;尿潴留。急诊入手术室拟行电镜下血肿清除术。入室BP180/110mm Hg,HR 130次/分,SpO297%,静注咪达唑仑2mg、芬太尼0.15mg、顺式阿曲库铵9mg、丙泊酚160mg行麻醉诱导,经口明视下插入ID 7.0气管导管,固定深度距门齿22cm,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双侧对称,插管顺利,行机控通气,RR 12次/分,VT500ml,I∶E为1∶1.5,气道峰压为19mm Hg,PETCO232mm Hg,术中间断给予芬太尼、顺式阿曲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闭再灌注模型,探讨右美托咪定(Dex)3种不同干预方式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影响、机制及差异性。方法将10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L/R组)、Dex预处理组(Dex1组)、Dex后处理组(Dex2组)和Dex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组(Dex3组),每组20只。应用Dex对动物模型做预处理、后处理、预处理联合后处理3种方式的干预,并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结果①与Sham组比较,其他4组大鼠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血清NSE含量升高(P<0.05)。②与L/R组比较,3个Dex组脑组织SOD活性均显著升高,MDA含量降低,血清NSE含量降低(P<0.05)。③Dex1组、Dex3组脑组织MDA含量和血清NSE含量低于Dex2组(P<0.05);Dex3组脑组织MDA和血清NSE含量低于Dex1组(P<0.05);Dex3组脑组织SOD活性高于Dex2组(P<0.05)。结论三种不同干预方式的Dex处理均能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Dex预处理联合后处理能够产生效果更佳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Dex抑制过度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过量氧自由基生成,可能是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腹腔镜患者130例麻醉的临床资料。结果: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组内HR、SBP及DBP诱导后与麻醉前比较;插管后与诱导后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瑞芬太尼组插管后和切皮的HR、SBP及DBP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苏醒时间均明显优于芬太尼组(P〈0.05)但是,瑞芬太尼组的术后VAS评分高于芬太尼组(P〈o.05)。结论: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患者手术中应用安全、有效、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亚甲蓝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80例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年龄18~50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M组和L组均为实验组,C组对照组,每组60例。注射丙泊酚前行预处理,M组和L组分别静脉注射亚甲蓝20 mg和2%利多卡因40 mg。C组注射同容量生理盐水。0.5 m L/s静脉注射1%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直到患者意识消失。注射时,用Ambesh四分法评估注射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1 d后电话随访,询问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结果:共178例完成并纳入研究。C组注射痛发生率高达91.5%,明显高于两实验组(P<0.017);M组和L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40.0%和27.1%,两实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组以中、重度疼痛为主,两实验组则以轻中度疼痛为主。次日电话随访,除两2例患者拒绝外,其余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亚甲蓝可替代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有效缓解丙泊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9.
三种麻醉方式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亚  夏乐强  王瑛 《华西医学》2010,25(6):1111-1113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及单纯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应用。方法将2008年5月2009年8月收治的9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分为3组:Ⅰ组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组,Ⅱ组为静脉麻醉复合骶管阻滞组,Ⅲ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每组30例,观察3组麻醉效果。结果Ⅰ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变化不明显,Ⅱ组和Ⅲ组患儿术中和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较术前升高(P〈0.05),呼吸频率明显低于术前;Ⅲ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延长,Ⅰ组和Ⅱ组患儿苏醒期并发症低于Ⅲ组,其中Ⅲ组患儿术后躁动与哭闹多见。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患儿易于接受,麻醉过程中呼吸循环功能稳定,苏醒快,清醒质量高,苏醒期不良反应少,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一次性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ASAⅠ~Ⅱ级,分为喉罩组(A组)和气管内插管组(B组)各4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5分钟(T0)、插管或置入喉罩后即刻(T1)、插管或置入喉罩后5分钟(T2)、气腹后(T3)、拔管或拔出喉罩时(T4)、拔管或拔出喉罩后5分钟(T5),6个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RP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插管或置入喉罩时、拔除前后及术中相关并发症,记录术后口咽痛、痰多或呛咳发生率。结果 T0时点两组患者HR、SBP、DBP、RPP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与T4时点B组循环系统应急反应强于A组;两组T2与T3时点的HR、SBP、DBP、RP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A组呛咳、喉痉挛、术后咽痛、痰多等并发症少于B组(P〈0.05)。结论喉罩较支气管内插管全麻围手术期循环功能更加稳定,插管及拔管时呛咳、喉痉挛、术后咽痛、多痰等并发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