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手术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32例胃癌患者,依照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15例(腹腔镜下手术)和开腹组17例(常规开腹胃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手术前后患者的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T明显减小(P<0.05),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比较患者的FIB和血浆中D-二聚体(D-D)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24 h,腹腔镜组患者的FIB、D-D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患者同样会使患者呈现高凝状态,需要在围手术期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项灭鼠试验采用上海农药研究所提供的溴敌隆液剂配成溴敌隆毒米在沪救捞5号轮上进行。使用溴敌隆液剂配制毒饵简单、方便,试验结果表明:溴敌隆适口性好,不引起鼠类拒食,灭鼠彻底,只要投毒全面,短期内就可控制鼠害。在无人干扰的场所(鼠类取食活动不受外界影响),使用投毒盆投放毒饵,便于检查、称量,不引起鼠类明显回避,投毒第一天鼠类在投毒盆内取食的毒饵量即达高峰,然而适应投毒箱速度比投毒盆慢得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TXT)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5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6例晚期胃癌采用r11)(T加FOLFOX4方案化疗。对照组24例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药物用法:TXT35mg/m^2第1天,静脉滴注;奥沙利铂(L—OHP)85mg/m^2第2天,静脉滴注;亚叶酸钙(CF)200mg/m^2第2、3天,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5-Fu)400mg/m^2第2、3天,静脉推注,5-Fu600mg/mz第2、3天,持续泵入22h。每2周重复,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可评价病例50例,疗效按RECIST标准评定,以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合计为有效,治疗组中CR2例,PR13例,有效率57.69%;对照组中CR0例,PR7例,有效率29.17%,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3和4.3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1和6.8个月。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为主的白细胞减少、脱发和胃肠道反应。结论TXT联合FOLFOX4方案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有效率高,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006~2008年我院收治的613例胆囊疾病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1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0—180min,平均35rain。术后有57例置腹腔引流管,其中54例于术后2~3d拔管。术后并发症3例。胆瘘2例,1例经腹腔引流后治愈;1例系胆管损伤,经开腹手术后治愈。肝下积液1例经中药抗炎、支持治疗后治愈;小肠损伤1例经中转开腹修补后无不良后果;切口疝1例,经手术治愈。切口脂肪液化1例,经治疗后治愈;中转行开腹手术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术后第1天下床。术后病例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3-21d,平均住院5d。结论LC因其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全结肠-直型肠套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7例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病历资料.结果:7例中3例误诊.7例均手术治愈.结论: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的病因及发病机理,除了其它类型肠套叠有相同的病因病机外,它还同时存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结肠系膜游离,未将结肠固定于后腹壁,使结肠活动度增大所致.诊断主要依据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肿块,再结合B超、钡灌肠确诊不难.肛门指诊对本病有极重要的意义.发现套叠肠段由肛门突出,或指诊触及套叠肠段,或钡灌肠发现肠套位置较低,要考虑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的可能.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套叠紧密,不易松懈复位,且多合并肠坏死,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可同时解决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问题.非手术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急性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指导其早期诊断和预防,减少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8例腹部、下肢手术术后早期急性肺栓塞病历资料。结果:8例术后急性肺栓塞中4例术中、术后大剂量应用止血剂,1例有“脑梗死”史,1例血液血小板含量增加,1例合并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死亡5例,治愈3例。结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以及长期卧床、妊娠、恶性肿瘤,血小板含量增加,血栓性静脉炎等疾病,大剂量止血剂应用等是诱发术后早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防治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及普通留置针3种静脉通路化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将 114 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PICC置管组46例CVC置管组28例和留置针组40例,分别应用PICC通路、CVC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实施相同的化疗方案(EP),观察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气胸、误穿动脉、大出血、感染等)发生,无脱管现象发生,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与CVC置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置管组在静脉炎发生情况、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留置针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不同静脉通路中,PICC通路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CV 通路和普通留置针,有利于保护血管. 相似文献
9.
35例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患者接受为期12周的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给予早餐前和晚餐前立刻注射,观察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体重指数.结果:患者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餐后2小时C肽浓度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减少低血糖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老年胸科手术麻醉中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的应用意义。方法:择取90例实施胸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时间为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采取随机法把90例分成三组,即 A 组、B 组、C 组,每组例数均为30例,A 组麻醉中使用的瑞芬太尼靶浓度为4μg/L,B 组为6μg/L,C 组为8μg/L,对比分析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结果:经统计分析,T1时三组患者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明显低于 T0,C 组下降显著;A 组于 T2时各指标和 T0时比较明显要高,差异显著(P <0.05);A 组患者在 T3、T4时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比 T0时高,三组患者 T5时各指标明显比 T0时高。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在老年胸科手术麻醉中联合6μg/L 瑞芬太尼和3μg/L 异丙酚,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