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卵管吻合术结合中药对输卵管再通和再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卯管吻合术结合中药口服,对输卵管再通及再次受孕的疗效。方法采用四点对合的传统方法,对50例输卵管结扎术后患者进行复通术。其中20例加中药口服半年,30例单纯手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通过随访四年,手术加中药口服组,复通率为95%(19/20),复孕率85%(17/20)。单纯手术组术后复通率63、3%(19/30),复孕率53、3%(16/30)。结论手术是成功的关键,但术后治疗可明显提高复通率和复孕率,并具有安全、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卵巢囊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复习l例卵巢囊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大体及镜下组织病理学表现,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30岁.右侧单房性卵巢囊肿,18.5 cm×l6.5 emx2cm大小,囊壁厚薄不均;镜下囊内壁由多层颗粒细胞构成,部分囊壁可见散布实性成片的颗粒细胞;瘤细胞胞质稀少,核圆形、卵圆形,部分细胞有核沟.免疫组化:颗粒细胞α-inhibin、CD99和vimentin呈(+).结论 卵巢囊性颗粒细胞瘤较少见,正确诊断依靠组织形态学,特征为发现单纯一致的颗粒细胞、可见核沟及找到Call-exner小体或微滤泡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外阴上皮内瘤变(VIN)中的感染情况及与p53、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ISH)检测HPV6/11、16/18、31/33型在55例VIN及10例外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HPVl6/18、31/33、6/11在VINⅢ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10)、20%(2/10)和0%(0/10);在VIN Ⅱ中为53.57%(15/28)、39.28%(11/28)和10.71%(3/28);在VIN Ⅰ中为17.65%(3/17)、5.88%(1/17)和29.41%(5/17);正常对照组没有表达.p53、Ki-67蛋白在VINHI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10)和90%(9/10);在VINⅡ中为78.57%(22/28)和78.57%(22/28);在VIN Ⅰ中为64.71%(11/17)和35.29%(6/17);在正常对照组没有表达.经统计学分析,VINⅢ、Ⅱ组中的HPVl6/18感染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VINⅡ组的HPV31/33感染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VINⅢ、Ⅱ组p53、Ki-67及VIN Ⅰ组p53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VIN Ⅰ组Ki-67阳性表达率与VIN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VIN的发生与HPV感染有关,尤其与HPVl6/18、31/33型感染密切相关.VIN与外阴癌感染的HPV型别相同.在VIN的发生发展中,HPV感染以及p53突变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各种先天性畸形的发生情况和顺位,分析导致先天性畸形的可能原因,为今后的孕前、孕期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84例胎儿及围产期死亡儿进行尸体解剖,器官做出病理切片进行病理诊断,分析死因及各种先天性畸形的发生情况。结果进行尸检的684例中,男女之比接近1∶1。其中先天性畸形337例(49.27%),包括自然死亡49例(14.54%),引产288例(85.46%);单发畸形222例(65.88%);多发畸形115例(34.12%)。337例畸形儿共检出524畸形次,平均每例1.55畸形次,循环系统畸形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及唇腭裂。结论 2003年后心脏畸形检出率明显增长,而神经系统畸形率下降,尤其是神经系统多发畸形下降。先天性畸形是影响围产儿及胎儿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乳饮口服液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方法:经临床确诊的产后缺乳产妇380例,采用单盲随机对照,分为治疗组26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采用我院妇产科与制剂室共同研制开发的通乳饮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用鹿角霜冲服,两组均以5天为1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78.3%。结论:通乳饮口服液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用鹿角霜冲服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形状异常的单胎胎盘病理学特点及对母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送检的形状异常的单胎胎盘130例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130例形状异常的单胎胎盘, 包括副叶胎盘48例、双叶胎盘12例、有缘胎盘50例、轮廓胎盘13例、环状胎盘3例、膜状胎盘2例及有窗胎盘2例。(2)产妇孕周29+5~40+4周, 51例胎膜早破, 11例胎盘前置, 5例胎盘早剥, 15例胎盘粘连/植入, 27例产后出血。(3)胎儿中有46例未足月早产, 28例生长发育受限, 22例宫内窘迫, 1例胎儿宫内死亡。(4)胎盘大体特点:副叶胎盘表现为分叶有明显的大小差异, 若两叶大小较一致, 称为双叶胎盘;轮廓胎盘表现为绒毛膜板小于底板, 边缘反折的胎膜有明显增厚, 若未见增厚, 则称为有缘胎盘;膜状胎盘大体特点为薄而大, 形似薄膜;环状胎盘大体表现为空心圆柱体状、环形或马蹄形;有窗胎盘表现为近中央区有组织缺损。(5)镜下改变:以功能性形态学改变为主, 常见母胎灌注不足的表现, 包括绒毛梗死、远端绒毛发育不良及绒毛过度成熟等。结论形状异常的单胎胎盘大... 相似文献
8.
9.
雌、孕激素受体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不同程度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ER、PR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R在正常宫颈组中表达率为100%,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逐渐降低,在宫颈癌组仅为9.76%,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PR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不如ER的表达率高,为39.29%,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表达率也呈降低的趋势,在宫颈癌组其表达率已降至0,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R、PR的表达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密切,呈一定的负相关性。ER及PR的表达下调或缺失可能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胎输血综合征胎盘形态学及双胎儿发育特点。方法对6例诊断为双胎输血综合征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①6例双胎输血综合征病例孕周24+2~35+1周,6对胎儿中3对为男性(2对存活,1对引产死亡),3对为女性(1对引产死亡,1对胎死宫内;另外1对中1个胎儿存活,1个胎死宫内)。②6例胎盘均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双胎胎盘,其中5例胎盘外观可见较为明显的暗红色受血区及苍白色供血区,两部分之间存在胎盘小叶深部的血管吻合支。③6例中4例为慢性双胎输血综合征,2例为慢性双胎输血综合征合并逆向急性双胎输血综合征。结论双胎输血综合征是双胎妊娠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胎盘及双胎儿均有较为独特的形态学表现,胎盘深部绒毛小叶血管吻合支的存在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