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目的通过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择期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术前运用,观察患者血清脑钠肽(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择期行支架置入术患者,75例服用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为研究组,75例不服用钙离子拮抗剂为对照组。测定血清BNP等指标。结果血清BNP水平与钙离子拮抗剂术前运用相关。对照组BNP术前(225.6±21.5)ng/L、术后(192.8±18.9)ng/L;研究组BNP术前(232.6±19.1)ng/L、术后(172.8±17.1)ng/L,治疗前2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术前运用使血清BNP水平下降,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AM)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溶栓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80例STEAMI溶栓患者随机分为A组(AM组,40例)和B组(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二重乘积(SBP×HR)、CK-MB、cTnT、SOD、MDA的变化。结果:溶栓术后A组较B组再灌注心律失常明显减少,CK-MB、cTnT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M对STEAMI溶栓患者MI/RI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单纯2型糖尿病的各项指标。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间入院治疗的相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各22例。针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各项生化指标以及血清脂联素水平、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指标进行了测定,并针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组间比较上,差异显著,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它指标相比较无显著意义。结论通过临床上的各项指标比较,提示内脏脂肪素、脂联素的表达与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脉血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随机选出4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加阿托伐他汀,观察组用脉血康加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IL-6、hs-CRP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5%比对照组的95.5%高,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出现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7.0%、5.0%,对照组分别为10.0%、7.5%,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脉血康治疗效果确切,促进炎症因子的清除,预防心脏不良事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STE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163例,根据其是否在院期间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血液生化指标和心电图等临床资料.同时对比存活组患者溶栓前后的血清hs-CRP、CK-MB、TNT和BNP水平.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预测因素.结果 死亡组的男性、年龄>65岁、前壁心肌梗死(MI)、高血压、高血脂、饮酒、糖尿病、Killip分级≥II级比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白细胞、血肌酐、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三硝基甲苯(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脑尿钠肽(BNP)均显著高于存活组,而HDL-C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患者溶栓后血清hs-CRP、CK-MB、TNT和BNP显著低于溶栓前,(P<0.05).死亡组的溶栓成功率显著低于存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龄、血肌酐和hs-CRP水平升高、前壁MI、BNP升高、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溶栓不通、在院期间发生心源性休克和Killip分级≥Ⅱ级因素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敏肌钙蛋白T(TnT-hs)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以期为临床实际中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试验对象为本院于2011年2月~2012年7月收治的1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收治后的1 d内,对患者进行血液hs-CRP、TnT-hs水平的检测。根据TnT-hs浓度水平,将患者分为阴性组(108例)和阳性组(62例)两组,分别对患者行心电图(ECG)检测。规范治疗后,对各患者进行为期1年以上的随访,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心血管病事件(如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进行统计。结果行ECG后,阴性组中有0例(0)ST段升高,47例(43.5%)ST段下降和(或)T波倒置;阳性组中有3例(4.8%)ST段升高,38例(61.3%) ST段下降和(或)T波倒置。结论利用hs-CRP、TnT-hs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厄贝沙坦及其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胺碘酮、厄贝沙坦及其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按实验要求预处理1周后,小动物呼吸机、心电监护下建立大鼠MIRI模型。测再灌注120min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取血测MDA含量、SOD活性;心肌染色后称取左室、缺血及梗死区重量。结果5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药物干预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缺血范围、梗死范围、MDA含量、SOD活性与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有显著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厄贝沙坦对MIRI有保护作用,联合用药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