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高压氧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内神经元凋亡及p38丝裂原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表达的影响. 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体重260 g~29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组(NS组),海马区注射生理盐水;阿尔茨海默病组(AD组),海马区注射Aβ1-40;高压氧组(HBO组),海马区注射Aβ1-40,并于术后1 d~7d行每天1次的高压氧治疗.应用脑立体定位仪于大鼠海马区注射Aβ1-40制备AD模型.于术前1d和术后1、7、14、21 d行水迷宫行为学测试.于术后21 d水迷宫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HE)方法染色海马组织病理结构,TUNEL法标记检测凋亡细胞,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法测定海马内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 结果 术后21 d时,与NS组比较,AD组大鼠上台前路程和逃避潜伏期增加[(379±41)、(1 978±120) cm,(16.0±2.8)、(78.4±10.8)s](P<0.05);与AD组比较,HBO组大鼠上台前路程和逃避潜伏期减少[(1978±120)、(1 246±96) cm,(78.4±10.8)、(51.7±6.2)s](P<0.05).与NS组比较,AD组和HBO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6.3±13)%,(45.2±5.1)%]及p38MAPK蛋白磷酸化表达升高(0.16±0.06),(0.54±0.10)(P<0.05);与AD组比较,HBO组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45.2±5.1)%,(22.5±3.7)%]及p38 MAPK蛋白磷酸化表达下降[(0.54±0.10),(0.31±0.08)](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有效缓解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且能够抑制海马内神经元凋亡,其机制与降低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肌松控制呼吸和保留自主呼吸两种不同方式麻醉通气在小儿气道异物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硬支气管镜手术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通气方式的两组:保留自主呼吸组(S组,保留自主呼吸)与控制呼吸组(C组,麻醉机手控通气).比较术中相关呼吸道并发症,手术时间,复苏时间等情况.结果 C组手术及复苏时间的平均值较S组短,C组小儿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值((-x)±s,下同)为(0.88±0.11),明显高于S组(0.79±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0,P<0.01).C组手术中出现低氧、屏气、呛咳等并发症的比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支气管痉挛和喉痉挛并发症的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肌松控制呼吸可以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和平稳的麻醉深度,应被推荐为气道异物手术中首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佘应军;张国强;谭永红;谢观土;彭亮明;徐颖怡 《广东医学》2009,30(10)
[摘要] 目的 比较新生儿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和静脉全麻诱导的效果。 方法 45例新生儿患者,ASA I~III级,行全身麻醉。随机分为3组(n=15):静脉诱导组(A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组(B组),6%七氟烷吸入诱导组(C组)。患儿入室后记录平均血压(MA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插管不良反应。记录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的MAP和HR。结果 两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组的意识消失时间显著比静脉诱导组短(P< 0.01)。气管插管时间B组显著短于C组,C组明显短于静脉诱导组(P< 0.01)。在插管后1,3,5 min三个时刻点的HR和MAP均较基础值下降(P< 0.01)。在插管后的1,3,5 min时间点上,三组心率之间变化有差异(P< 0.01); 8%七氟烷吸入诱导的B组MAP明显低于A,C两组相应时刻点的MAP(P< 0.01), B组相比A组有显著差别(P< 0.01)。结论 七氟烷用于新生儿全麻诱导,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诱导技术,6%的七氟烷比较适合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的量效关系。 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剖宫产的1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双盲分为9组,各组n = 20。于L3~L4椎间隙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分别注射罗哌卡因7 mg(R7组),8 mg (R8组),9 mg(R9组),10 mg(R10组),11 mg(R11组),12 mg(R12组),13 mg(R13组),14 mg(R14组)及15 mg(R15组)的等比重液。采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测定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6的时间。成功的蛛网膜下腔阻滞被定义为能达到T6平面,能顺利完成手术,无需额外加用硬膜外药物。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蛛网膜下腔阻滞导致孕妇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采用Probit法计算50%和95%患者蛛网膜下腔有效的罗哌卡因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CI)。各组孕妇年龄、身高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随着罗哌卡因剂量加大,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6平面的时间缩短。高剂量罗哌卡因(14 mg和15 mg)蛛网膜下腔阻滞可致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 05)。罗哌卡因的ED50和ED95(95%可信区间)分别为:8.0 mg[(6. 9~8.7)mg]和12.7 mg[(11. 8~14. 5) mg]。 结论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阻滞的ED50为8. 0 mg,ED95为12. 7 mg;随着其剂量增大,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新生儿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和静脉全麻诱导的效果.方法 45例新生儿患者,ASA Ⅰ~Ⅲ级,行全身麻醉.随机分为3组(n=15):静脉诱导组(A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组(B组)、6%七氟烷吸入诱导组(C组).患儿入室后记录平均血压(MA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插管不良反应.记录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的MAP和HR.结果 两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组的意识消失时间显著比静脉诱导组短(P<0.01).气管插管时间B组显著短于C组,C组明显短于A组(P<0.01).在插管后1,3,5 min 3个时刻点的HR和MAP均较基础值下降(P<0.01).在插管后的1,3,5 min时间点上,3组心率之间变化有差异(P<0.01);8%七氟烷吸入诱导的B组MAP明显低于A,C两组相应时刻点的MAP(P<0.01),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七氟烷用于新生儿全麻诱导,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诱导技术,6%的七氟烷比较适合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腓肠肌肌腱痛刺法在脊柱侧弯患者术中进行脊髓功能判断的可行性.方法 将20例行脊柱侧弯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腓肠肌肌腱痛刺组和术中唤醒组.麻醉诱导: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1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2mg/kg/h、瑞芬太尼0.25μg/kg/min和3%~4%异氟醚.分别观察术中腓肠肌肌腱痛刺法和术中唤醒法与术后患儿清醒后脊髓功能变化,并记录苏醒时间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脊髓功能均正常.唤醒组的MAP、HR在麻醉前和唤醒时分别为(62.6±3.4)mmHg、(76.6±7.3)bpm和(92.6±7.6)mmHg、(132.6±13.4)bpm,差异有显著性(P<0.05).腓肠肌刺痛法组的MAP、HR在麻醉前和唤醒时分别为(63.3±3.2)mmHg、(68.7±5.4)bpm以及(95.6±6.3)mmHg、(112.6±9.5)bpm,差异无显著性(P>0.05).腓肠肌刺痛法组所用的时间(842±65)s与唤醒组(465±71)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小儿脊柱侧弯手术中采用腓肠肌肌腱痛刺法对术中脊髓功能判断是有效和可行的,尤其适用于不合作的患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拟于本院日间手术室择期行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手术等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Le组(左布比卡因组,n=20),Li组(利多卡因组,n=20)与对照组(n=20)。对3组患儿均常规进行基础麻醉,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0.01 mg/kg+丙泊酚2 mg/kg+氯胺酮2 mg/kg。Le组与Li组在台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下,分别采用0.25%左布比卡因(0.5 mL/kg)与2%利多卡因(0.5 mL/kg)进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对照组在手术消毒时,再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氯胺酮1 mg/kg。记录3组患儿镇痛不足再次静脉注射氯胺酮的次数和剂量与患儿苏醒时间。记录3组患儿诱导前(T0)、诱导后(T1)、切皮时(T2)、牵拉疝囊时(T3)、缝皮时(T4)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及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如尿潴留,瘙痒、恶心呕吐等发生率,并采用FLACC疼痛行为评分量表对术后2 h,4 h以及6 h进行疼痛评分(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3组患儿年龄、体重、性别、疾病种类、手术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i组和Le组T2,T3时点的MAP,HR,R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在T2,T3时点的MAP,HR,RR与T0时点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患儿术中再次静脉注射氯胺酮剂量和次数,明显多于Li组与Le组,对照组复苏时间也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e组再次静脉注射氯胺酮次数和剂量,显著少于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Li组与Le组术后表现出良好镇痛效果,FLACC疼痛行为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e组在术后6 h时FLACC疼痛行为评分显著低于Li组(P<0.05);Li组和Le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潴留及瘙痒发生率3组比较,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可提供良好的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作用,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适用于小儿日间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术后食用冰棒治疗七氟烷全麻龋齿充填术儿童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七氟烷全麻龋齿充填术苏醒期躁动儿童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对照组(C组)、冰棒组(I组)和纳布啡组(N组)。被诊断为苏醒期躁动后,C组由父母进行语言安抚和鼓励,I组采用奖励患儿食用冰棒,N组静脉注射纳布啡0.01 mg/kg。观察并记录躁动评分,疼痛情况、循环体征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I组和N组治疗后躁动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3.6±2.9)、(5.6±1.9)和(5.3±2.0)min, I和N组与C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20 min, I组和N组躁动评分明显减小,与C组相比,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在躁动治疗后20 min苏醒期躁动评分比N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组和N组术后疼痛评分峰值明显下降(P<0.05)。C组术后最大心率升高值明显高于I组和N组(P<0.05)。3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用冰棒用于七氟烷全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肌松控制呼吸和保留自主呼吸两种不同方式麻醉通气在小儿气道异物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硬支气管镜手术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通气方式的两组:保留自主呼吸组(S组,保留自主呼吸)与控制呼吸组(C组,麻醉机手控通气).比较术中相关呼吸道并发症,手术时间,复苏时间等情况.结果 C组手术及复苏时间的平均值较S组短,C组小儿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值((-x)±s,下同)为(0.88±0.11),明显高于S组(0.79±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0,P<0.01).C组手术中出现低氧、屏气、呛咳等并发症的比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支气管痉挛和喉痉挛并发症的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肌松控制呼吸可以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和平稳的麻醉深度,应被推荐为气道异物手术中首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利多卡因、瑞芬太尼、氟比洛芬预处理对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行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小儿随机分为四组:C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丙泊酚;R组静脉推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0.3 μg/kg)+丙泊酚;F组静脉推注氟比洛芬(1 mg/kg)+丙泊酚;L组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 mg/kg)预处理.根据患者的4点口述评定量表(VRS)对丙泊酚注射痛评分,并记录注药期间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结果 四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男女比例、ASA分级和不良反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1).L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低于R、F组(P<0.05).R组和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回忆痛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氟比洛芬和利多卡因都能有效缓解疼痛的发生,但利多卡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