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篇 |
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8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7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8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评价连续7 d常规分割加速放射治疗食管癌的毒性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57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连续7 d常规分割加速放射治疗组(连续组)29例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组(后超组)28例.连续组治疗方法1次/d,2 Gy/次,7 d/周,吸收剂量60 Gy/30次,共30d;后超组前半程为常规分割(5次/周,2 Gy/次),照射至30 Gy时改加速超分割(2次/d,1.5 Gy/次,5 d/周),吸收剂量60 Gy,共35次,33~35 d.结果连续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高峰出现的时间较后超组早,食管炎发生的程度较后超组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以上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连续组与后超组分别为34.4%和1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晚期反应连续组与后超组相比没有明显增加,Ⅴ级食管晚期反应发生率连续组和后超组分别为10.3%和7.1%(P>0.05).连续组和后超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14%和64.72%.结论连续组急性黏膜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但是大部分患者能忍受急性反应并完成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3.
手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首选治疗手段.大多数有关长期生存的研究表明,根治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在50%以上[1-3].对于不适合手术的及拒绝手术的病例,可以选择放射治疗.笔者综述Medline登记的常规外照射治疗的Ⅰ期NSCLC研究结果,试图说明以下问题:(1)这些病人能否被单纯放射治疗治愈?(2)治疗失败的表现如何?(3)影响Ⅰ期NSCLC单纯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又是什么?(4)这些病人能否耐受放射治疗?(5)提出Ⅰ期NSCLC以后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连续7d常规分割加速放射治疗方案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方案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比较。方法57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连续7d常规分割加速放射治疗组(连续组)29例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组(后超组)28例。连续组治疗方法1次,d,2Gy/次,7d,周,吸收剂量60Gy,30次,30d;后超组前半程为常规分割(5次,周,2Gy/次),照射至30Gy时改加速超分割(2次,d,1.5Gy/次,5d,周),吸收剂量60Gy,共35次,33~35d。结果连续组和后超组1年、2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07%、37.93%、25.60%和64.29%、35.71%、25.00%。1年、2年、3年局部控制率连续组和后超组分别为82.93%、70.59%、52.94%和70.38%、45.95%、40.84%,3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连续组为28.72%,后超组为25.00%。两组间晚期反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组3年生存率与后超组相当,局部复发、未控和转移仍是食管癌放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p53基因对食管癌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野生型p53基因对不同放射敏感性食管癌细胞的作用,探索p53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以人食管癌细胞株TE-13及经反复照射后改变了放射敏感性的细胞TE-13R50为实验对象,将载有人野生型p53cDNA并含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的重组腺病毒(Ad5CMV-p53)感染上述两种细胞及肿瘤组织并加用放射,在体、离体实验比较观察Ad5CMV-p53对不同放射敏感性食管癌细胞的影响。结果 TE-13细胞及TE-13R50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明显不同(D0值分别为1.38、2.48Gy);当联合应用Ad5CMV-p53时明显增加了它们的放射敏感性,TE-13R50细胞的提高幅度较大,接近了亲代细胞的水平(D0值分别为0.97、1.14Gy)。放射合并瘤内注射Ad5CMV-p53与单纯放射相比,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受到抑制,对TE-13R50细胞的作用更大。结论 Ad5CMV-p53可提高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抗拒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影响食管鳞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降低食管癌治疗后复发的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52例食管鳞癌患者的复发情况与14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χ 2 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p53基因的表达、survivin基因在癌周组织中的纵向表达范围 、术后是否进行50Gy以上放疗等5个因素与肿瘤复发有关。多因素研究发现T分期、 survivin基因在癌周组织中的纵向表达范围和手术后是否接受50Gy以上剂量放疗是3个影响 食管癌复发的独立因素。 结论 T分期中T3、T4期患者复发的风险高;手术后接受50Gy以上剂量放疗能明显降低肿瘤的复发 率,survivin基因在癌周组织中的表达范围是影响食管癌复发的独立因素。 ,由此笔者推测在食管鳞癌癌周组织中某些癌相关基因的“异位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复发存 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徐勇刚 王鑫 李晨 王澜 韩春 陈俊强 章文成 王晓敏 葛小林 沈文斌 胡苗苗 袁倩倩 郝崇礼 李苓 周志国 郄帅 路娜 庞青松 王平 赵一电 孙新臣 张开贤 乔学英 刘妙玲 王雅棣 祝淑钗 陈大智 吴钦宏 高鸿 修霞 李高峰 肖泽芬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9,28(6):405-411
目的 比较应用3DCRT/IMRT治疗Ⅱ/Ⅲ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并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6年12月10所医疗机构2132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70岁占37.9%。颈段和上段肿瘤占33.9%,中下段和交界段肿瘤占66.1%。中位GTV+GTVnd体积41.6 cm3。Ⅱ期占32%,Ⅲ期占68%。1409例接受IMRT,723例接受3DCRT。EQD2≥60 Gy占86.1%。同步放化疗占41.1%。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0.8个月。全组1、3、5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73.9%、41.7%、32.6%和62.2%、37.3%、32.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肿瘤体积、EQD2及同步放化疗;而影响PFS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体积、临床分期及EQD2。按年龄≥70岁、肿瘤长度>5 cm、肿瘤体积≥41.6 cm3和Ⅲ期4项危险因素将患者分为低危、中低危、中高危、高危组预后模型,组间比较生存差异显著(P<0.001)。经PSM法配比后, IMRT在OS、PFS方面优势不显著(P=0.971;P=0.658),但IMRT在低危组患者中有生存获益趋势(P=0.125)。结论 应用3DCRT或IMRT治疗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OS率较高。预后模型能很好地预测患者生存情况,IMRT在低危组患者中有生存获益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