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出版年(降序)
出版年(升序)
被引次数(降序)
被引次数(升序)
更新时间(降序)
更新时间(升序)
杂志中文名(升序)
杂志中文名(降序)
杂志英文名(升序)
杂志英文名(降序)
作者中文名(升序)
作者中文名(降序)
作者英文名(升序)
作者英文名(降序)
相关性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自订阅《山东中医学院学报》,特别是该刊创办“名老中医之路”拦以来,很受教益,现谈点体会:认真体味举一反三“名老中医之路”把全国各地最好的老师给我们请来,教给我们怎样学习,对于自学中医的人来讲,确是三生有幸。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名老中医之路”也必须反复体味、认真思考,才能得其精华,举一反三。如陈源生教授在他的《医学生涯六十年》中讲道:“在辩证论治的法则指导下,选择适宜之单方、验方以辅助主方,‘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甘肃陇西县≥35岁的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整群分层随机抽取陇西县5个社区≥35岁的居民共12 040例,对所选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压,并测定空腹血糖及血脂.计算不同年龄及性别的调查对象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分析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标化后高血压患病率为26.8%,男性为28.3%,女性为21.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盐摄入量(OR=2.403,95%CI 2.066~2.759)、超重(OR=1.566,95% CI 1.417~1.730)、高血糖(OR=1.700,95% CI1.303~2.217)、总胆固醇(OR=2.617,95% CI 2.294~2.986)、三酰甘油(OR=2.147,95% CI 1.960~2.351)、脑力劳动(OR=0.640,95% CI 0.490~0.830)、吸烟(烟龄>10年)(OR=1.567,95% CI 1.413~1.738)、饮酒(每周>2次)(OR=1.372,95% CI 1.340~1.479)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陇西县35岁以上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年龄、男性、高盐饮食、超重及肥胖、高血糖、腰围超标、血脂异常、高三酰甘油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我院2434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和胎儿窘迫持续在1、2位,社会因素逐年上升;(3)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分娩ASAⅠ~Ⅱ级初产妇 10 0例 ,随机分为两组各 5 0例。观察组为自愿要求镇痛无禁忌证产妇 ,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连接微泵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对照组为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初产妇。观察比较两组产痛程度 ,产程时间 ,分娩方式 ,催产素使用 ,产时出血量和产妇生命体征 (Bp、P、R、SPO2 )和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第二产程显著缩短 (P <0 0 5 ) ,剖宫产率降低 ,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催产素使用、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生命体征 (Bp、P、R、SPO2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显著 ,用药量少 ,对母婴无影响 ,可缩短第二产程和减少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临床单一毒物中毒多见 ,混合中毒临床表现复杂 ,本文就我院成功抢救集体误食经呋喃丹农药处理后的蓖麻种子中毒 4 4例进行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4 4例中 36例为误食蓖麻子 ,其中男 32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14 .6± 1.0 9(12~ 17)岁 ,误食蓖麻子 1~ 4粒 2 7例 ,5~ 8粒 4例 ,10~ 2 0粒 2例 ,>2 0粒 3例 ,其中 2例食用炒后蓖麻子 30多粒 ;另 8例经皮肤吸收中毒 ,发病时间 2 4h内 2 7例 ,2 4~ 72h 4例 ,3d~ 1周 13例 ,发病时间与误食量有关。误食量 >2 0粒的 3例食后 3h发病 ,占6 .9% ;6 1.4 %患者在 2 4h内发病。临床表现 恶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Scheimpflug 原理摄像系统Pentacam与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力,分析两者的一致性。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我院2017-01/06门诊就诊的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41例64眼,术前分别采用IOL Master和Pentacam测量角膜屈光力,采集的数据包括:sim K、true net power、角膜中央1.0~7.0mm直径Holladay equivalent K(EKR)(Pentacam)及Km〖Km=(K1+K2)/2〗(IOL Master)。两种仪器测量K值之间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其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法。
结果: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Pentacam测量所得true net power、角膜中央1.0、2.0、3.0mm直径EKR 比IOL Master测量所得Km小; 角膜中央4.5、5.0、6.0、7.0mm直径EKR比IOL Master 测量所得Km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Pentacam测量所得 sim K、角膜中央4.0mm直径EKR与IOL Master测量所得Km差值最小,差值均值分别为-0.03±0.252和0.04±0.24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018,P =0.313; t =1.461,P =0.149); 且一致性最高,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53~0.46D和-0.43~0.52D。两种仪器间所测量K值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均r >0.9,P <0.01)。
结论: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Pentacam测量所得sim K、角膜中央4.0mm 直径EKR与IOL Master测量所得Km一致性最高,但使用中需结合临床意义进一步对仪器的适用范围加以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信教育和电话随访对降低产褥期产妇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择106例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按出院先后次序将产妇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出院后按时复诊,观察组除出院后按时复诊外,还实施微信教育和电话随访,干预前后观察两组产妇抑郁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信教育和电话随访,建立了护士和产妇交流的平台,构建了连续、动态、个体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产褥期产妇自我护理能力,从而降低产褥期产妇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85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临床资料,依据分娩结局分为阴道分娩69例、急诊剖宫产135例及择期剖宫产181例。比较三组产时出血量、产程、子宫破裂率、产后感染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385例产妇中,选择阴道试产者共91例,阴道试产成功者共69例;选择剖宫产者294例,实际剖宫产共316例,其中急诊剖宫产135例,择期剖宫产181例。阴道试产产妇产时出血量、产程及产后感染率显著低于急诊剖宫产及择期剖宫产(P0.05);择期剖宫产产妇产时出血量、产程显著低于急诊剖宫产(P0.05);三组子宫破裂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阴道试产,出血量少、产程短、产后感染率低,在严格掌握阴道分娩指征的前提下,应适当鼓励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联合组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术后眼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与对照组26.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眼压,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治疗对高危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规律产检直至分娩的高危GDM孕妇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n=50),以孕28周为界,对照组孕28周后实施治疗,观察组28周前实施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为20.0%(10/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合并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分别为2.0%(1/50)、4.0%(2/50)、6.0%(3/50)、4.0%(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5/50)、16.0%(8/50)、16.0%(8/50)、12.0%(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2.0%(1/50)、4.0%(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5/50)、14.0%(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GDM孕妇,在孕28周前给予早期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