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致前房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致前房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142眼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出血的情况,对术中未应用MMC与术中巩膜瓣上及巩膜瓣下放置0.3~0.4mg/mlMMC4~5分钟,术后前房出血的发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未应用MMC组前房出血的发生率为4.17%,巩膜瓣上置MMC组前房出血的发生率为6.06%,巩膜瓣下置MMC组前房出血的发生率为37.84%,明显高于前两组,P<0.01。结论:巩膜瓣下置MMC组前房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可能是MMC对睫状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青光眼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113例不同类型青光眼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36例(6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AG)40例(76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CAG)37例(71只眼)及正常人40例(80只眼)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测定血流参数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较,各组青光眼的OA,SPCA 及CRA 的PSV和EDV有明显下降,尤以EDV的下降显著(P<0.01),而RI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② ACAG组与CCAG组眼部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③ POAG组三支动脉的EDV较ACAG组及CCAG组减慢,而RI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④各型青光眼眼部血流参数均呈低流速高阻状态.结论不同类型青光眼均存在局部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CDFI对视神经乳头血流改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用药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类激素致眼内压升高的报道较多,但短期使用该类激素引起眼内压升高者少见,我科所见一例,现报告如下: 李某,女,56岁。以双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初发期收住院。入院后第二天患者右眼青光眼急性发作,眼压高至8.2kPa,经药物降眼压正常后行右眼小梁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持续性高眼压对兔眼前房角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天江  白彩霞 《中华眼科杂志》1994,30(5):382-385,T051
采用单眼巩膜环扎法造成20只家兔高眼压模型并对高眼压持续3天及1、3、4周兔眼前房角组织进行电镜观察。发现角巩膜及色素膜部小梁网扩张,轴心胶原和弹力样纤维增生,随高眼压持续时间的延长愈趋明显;小梁内皮细胞与小梁带分离,游离于小梁间隙。内皮网部持续有纤维增生和斑状物质堆集,使内皮网结构致密化。房水丛管腔内皮细胞大空泡数逐渐减少,管壁变薄,出现裂孔现象。表明高眼压时房水流出受阻的主要部位在内皮网部,并证实以上形态学变化大部分与青光眼患者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是遗传在发病中的作用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已肯定其发病与阳性青光眼家族史有关,并提出了有关遗传方式的各种学说。现将我们所见四代以上发病两家系14例报告如下。病例与家系家系1;先证者,男,30岁,因双眼视...  相似文献   
6.
地塞米松直流电导入治疗虹膜睫状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料和方法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78例86只眼,均为首次发病,病程<1周,有明显的视力下降、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眼部检查可见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后细小沉着物,房水闪辉,虹膜纹理不清,瞳孔缩小等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体征。按患者来诊日期,单日为地塞米松磷酸钠直流电导人组(导人组)38例40只眼,双日为地塞米松磷酸钠结膜下注射组(注射组)40例46只眼,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5mg,每日1次。慢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104例128只眼,均无明显眼痛,视力减退缓慢,结膜充血不明显,少许角膜后沉着物,房水混浊轻微,大部分患者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角膜穿孔伤后角膜散光的规律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角膜穿孔伤后角膜散光与与角膜伤口的大小,形态,部位及手术处理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角膜曲率计测量139眼角膜穿孔后1天-1年角膜央率的变化。结果 自闭小瘢痕比间断缝合的小瘢痕散光小;相似长度的瘢痕,伤及角膜缘者散光明显,不规则散光多见;连续缝合比间断缝合术后散光小,两者拆线后散光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