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做“标准手术”可能产生大量欠矫。1994年刘家琦报道[1]“加大手术的设计”,认为“本手术方法为治疗后天性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有效方法”。为探讨加大手术的疗效以及手术设计与AC/A比率的关系,我们根据AC/A比值高低来设计加大手术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成骨细胞的培养方法,为应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骨科细胞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人骨髓组织,梯度离心后置于含100ml/L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24h换液,待细胞完全贴壁融合长满瓶底后,胰酶消化,传代,换诱导培养基继续培养、扩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合细胞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以及采用细胞增殖法(MTT比色试验)分别于1、2、4、6、8、d测细胞OD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传代细胞4~5d即可传代,在诱导培养基中2周形成多层结构,并聚集成黑色结节。培养细胞ALP染色强阳性,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呈黄褐色,细胞在接种后3~6d增殖最快。结论:本实验方法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所培养的细胞符合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4.
两种后徙内直肌测量法用于儿童内斜视手术的疗效比较李菊生吴义龙内直肌后徙术通常是从肌止端开始测量后徙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报道[1,2],内斜视患者的内直肌肌止端位置较正常人(55mm)更靠近角膜缘,并且不恒定。为探讨儿童内斜视手术正位率与肌止端位... 相似文献
5.
6.
收集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1998-03/2005-12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63例患者的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置换后3~10d内有3例发生人工全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4.8%。分析其脱位原因,分别为术后活动过度,肌肉松弛,髋臼位置不良和大转子骨折。其中1例X射线拍片假体位置良好的患者在全麻下作充分手法牵引和复位成功后返回病房作下肢外展位皮牵引3周;第2例股骨骨折致假体松动即作切开复位和钢丝内固定;第3例髋臼前倾角度过小者则需重置髋臼假体位置。提示置换后髋关节活动幅度过大、大转子骨折致假体柄松动、髋臼假体位置不良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髋关节早期脱位的常见原因,正确处理有利于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7.
8.
10.
永生化的BMSCs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rvegrowthfactor,BDNF)基因修饰后永生化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emcells,BMSCs)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方法SD大鼠制备成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A组)、BMSCs移植组(B组)和NGF、BDNF基因修饰后永生化的BMSCs移植组(C组)。治疗后2、4、6周,每组动物分别进行联合行为评分(GBS)、运动诱发电位(MEP)、感觉诱发电位(SEP)检查、双下肢功能测定(爬坡试验),评价脊髓损伤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时间的延长,B组GBS、MEP、SEP及下肢功能明显改善,与其它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GF、BDNF基因修饰后永生化的BMSCs移植能恢复损伤脊髓的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