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8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小肠疾病的病因和检查方法的认识和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168例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肿瘤,其次是憩室、炎症性疾病;小肠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59.5%)、消化道出血表现(36.3%)、腹部包块(12.5%).各种传统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以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为最高(100%),明显高于其他检查方法(P<0.01).结论:肿瘤是小肠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小肠疾病的术前诊断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麻疹疫苗 (麻苗 )反复注射治疗对哮喘患儿的免疫影响。方法 采用生物素 亲合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 (ABC ELISA)法测定麻苗反复注射治疗前后 13例哮喘患儿 (麻苗治疗组 )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4 (IL 4 )、IL 5与血清总IgE水平 ,荧光酶联免疫法在发玛西亚CAP系统中检测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水平 ,并与 12例对照治疗组哮喘患儿及 17例正常对照组小儿比较。结果 麻苗治疗后IL 4、IL 5、血清总IgE、血清ECP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 (EOS)计数显著降低 (P <0 .0 5 )。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液IL 4与血清总IgE水平呈正相关 (r =0 .75 3,0 .737 P <0 .0 0 1) ;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液IL 5与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 (r=0 .6 87,0 .6 4 5  P<0 .0 1) ,同时与血清ECP水平呈正相关 (r=0 .6 36 ,0 .4 0 P <0 .0 1,P <0 .0 5 )。结论 麻苗反复注射是通过下调哮喘患儿IL 4、IL 5水平 ,进而降低血清总IgE水平及EOS的增殖与活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柳氮磺胺吡啶(SASP)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和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 活动期中度UC患者50例,口服SASP 1 g,每日3次,共6周,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4,组织学检测黏膜炎症。结果: 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为(31.6±4.3) ng/L,显著高于治疗后的(22.3±5.6) ng/L(P<0.05),治疗前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5.9) ng/L(P<0.01);治疗前IL-4为(4.6±1.8) ng/L,显著低于治疗后的(8.9±2.0) ng/L(P<0.05),治疗前IL-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2.7) ng/L(P<0.01)。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率分别为100.0%和90.0%(P<0.05),隐窝脓肿分别为48.0%和13.3%(P<0.01),黏膜组织学分级分别为(2.49±0.84)级和(1.31±0.75)级(P<0.01)。结论: SASP能明显逆转中度活动期UC患者的Th1和Th2细胞的失衡状态和UC炎症黏膜的隐窝脓肿,减少中性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促进炎症黏膜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 调节性T细胞(Tr)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70例发作期哮喘患儿,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的Tr细胞数。结果:糖皮质激素规则治疗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水平(7.05%±1.61%)明显高于治疗前(5.62%±1.29%),P<0.01。完全控制组患儿外周血CD4+CD25+Tr水平最高(7.56%±1.88%),部分控制组患儿次之(7.09%±1.23%),控制不佳组患儿最低(6.11%±1.96%),差异均显著,P<0.05。经激素规则治疗的患儿外周血Tr水平(7.05%±1.61%)明显高于不规则治疗组患儿(5.91%±1.76%),P<0.01。结论:规则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可明显提高哮喘患儿外周血Tr水平,Tr水平与哮喘的激素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ABC-ELISA)检测了24例哮喘患儿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显示:患儿血浆IFN-γ水平极低(1.33±0.08μg/L),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PBMC诱生IFN-γ水平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升高。用麻疹疫苗治疗后IFN-γ诱生水平无明显变化。提示患儿体内细胞因子产生失衡,IFN-γ产生减少与哮喘的发病、病程和易诱发病毒反复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给予消旋卡多曲,1-9个月龄给予10mg/次,3次/d,9~24个月龄给予20mg/次,3次/d;对照组口服给予双八面体蒙脱石散。疗程均5~7d,二组均辅以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腹泻控制时间和腹泻总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未发现副作用。结论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安全、有疗。  相似文献   
7.
儿童腺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附124例分析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儿童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4例腺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124例腺病毒感染发病高峰期在8、9月份,学龄期儿童多见;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多为高热,呼吸系统受累最常见,肺炎以轻症为主,未见重症肺炎,部分病例伴有心肌损害、肝损害、血尿;在124例病例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ESR水平升高者分别占58.1%、67.7%、69.5%、86%;有40例(32.3%)应用了抗生素.结论:儿童腺病毒感染病情较以往报道的病例有减轻的趋势,而临床表现更趋多样化,故对发热惠儿应做腺病毒病原学检测,以提高此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痰热清对体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NHBE)分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影响。方法用Hep-2细胞扩增病毒,并进行毒力鉴定。建立RSV感染NHBE体外细胞模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RSV感染NHBE后TSLP水平。将痰热清以不同给药方式(预防给药、直接灭活、治疗给药方式)干预RSV感染NHBE,ELISA法检测TSLP水平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鉴定细胞模型建立成功。(1)RSV对NHBE分泌TSLP的影响:相同感染时间内(12h、24h、48h、72h、96h、120h),随着感染滴度增加(10TCID50、50TCID50、100TCID50、500TCID50、1000TCID50),各感染组TSLP分泌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与正常细胞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同感染滴度内(10TCID50、50TCID50、100TCID50、500TCID50、1000TCID50),随着感染时间增加(24h、48h、72h、96h、120h),各感染组TSLP分泌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与12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痰热清对RSV感染NH-BE分泌TSLP的影响:在12h、24h、48h、72h给药时间内,痰热清、利巴韦林的不同给药方式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均下调TSLP水平(P<0.05),以预防给药方式最为明显。预防给药方式下,痰热清组较利巴韦林组下调TSLP的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 RSV能诱导NHBE分泌TSLP,痰热清可抑制RSV引起的TSLP分泌增加,以预防方式给药明显,痰热清可在病毒感染的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均表明间质干细胞(MSCs)对受损肠道组织有一定修复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肠道炎症微环境对MSCs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IBD)有何影响。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结肠炎大鼠模型肠道炎症黏膜提取液对骨髓MSCs增殖和表面分化抗原的影响。方法:以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和原代培养大鼠MSCs并行传代扩增。取三硝基苯磺酸(TNBS)结肠炎大鼠模型肠道炎症黏膜提取液(0、1、2、3 ml)与MSCs共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贴壁和生长情况,绝对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表达。结果:全骨髓贴壁法可成功分离MSCs,所获细胞CD29、CD44表达阳性,CD105表达低度阳性,CD34、CD45表达阴性。3 ml炎症黏膜提取液处理组MSCs接种6 h后见细胞贴壁,36 h开始克隆性增生,此后细胞增殖速度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加快,第6 d即达100%融合,但表面分化抗原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结肠炎大鼠炎症黏膜提取液可促进骨髓MSCs增殖,但对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结肠特异性免疫性疾病,是在遗传易感背景下,在环境、感染、某些食物等因素诱导下,导致结肠黏膜的免疫损伤所致。我们通过检测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和NK细胞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