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病原体分布和耐药性情况,为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和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7—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哨点医院肠道门诊患者便样本,收集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采用分离培养法鉴定病原菌及检测其耐药谱,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相关病毒。结果 1 010份监测样本中,细菌阳性251份,阳性率为24.85%,主要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占54.18%(136份),沙门菌占17.53%(44份),副溶血性弧菌占16.33%(41份)。其中355份监测样本中,病毒阳性112份,阳性率为31.55%,主要为诺如病毒,占65.18%(73份);轮状病毒占25.00%(28份)。细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夏季,病毒性腹泻常流行于冬春季。发热、便红细胞、白细胞升高为细菌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特征,而恶心、呕吐在病毒性腹泻患者中较多出现。药敏试验显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均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庆大霉素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86.76%、88.64%,其中多重耐药菌率分别为87.50%、...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5年—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食源性疾病中沙门菌的感染状况、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情况,为研究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淀区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送检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血清分型和药敏检测。结果在1 971份腹泻便标本中检出107株沙门菌。共有18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是肠炎沙门菌,其次是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59株,占55.1%,鼠伤寒沙门菌14株,占13.1%。在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中,耐药率较高的有萘啶酸(69.2%)、氨苄西林(50.5%)和氨苄西林/舒巴坦(44.9%);对亚胺培南均敏感,对3种及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率为50.5%(54/107)。结论要持续加大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沙门菌耐药监测,加强对抗生素的使用管理,临床要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以延缓耐药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食源性疾病暴发检出的主要致病菌分布,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海淀区2010-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样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海淀区2010-2019年共发生143起食源性疾病暴发,有66起检出致病菌(46.2%),共检出272株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占30.1%(82株)、变形杆菌占2...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综合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PFGE分型结果,并找出其相关性,从而掌握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特征。方法 对2016—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检出的63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PFGE分型试验。结果 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最优势流行株的血清型为O3:K6,毒力基因组合为tlh+tdh+,占比69.8%(44/63);63株副溶血性弧菌经PFGE聚类分析得到37种带型,各带型之间相似度为84.8%~100.0%,其中,61株副溶血性弧菌聚集形成5个簇(带型相似度≥90%);4年间共出现了8次一定时间内(发病日期间隔≤90 d)分离得到的菌株血清型、毒力基因和PFGE带型均一致的情况。结论 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来源相对固定且单一。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和PFGE之间无特殊相关性;毒力基因相同的菌株,PFGE带型相似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对2016—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阳性样本的确证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HIV感染诊断工作提供依据。对2016—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HIV筛查实验室来源的4 742份筛查阳性样本采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进行确证,并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筛查阳性样本4 742份,确证阳性样本1 777份,占37.47%;不确定样本1 029份,占21.70%;阴性样本1 936份,占40.83%。不同年份确证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37,P<0.01)。在1 777份确证阳性样本中,以男性、年龄在18~<45岁,居住在北京市者居多。送检机构中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筛查阳性样本的准确性最高,主要采用快速检测法、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nentassay, ELISA)法、化学发光法进行筛查实验,阳性率分别为82.08%、 42.36%、 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12—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HIV筛查阳性样本的确证试验中HIV抗体不确定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HIV筛查实验室上送的8 454例次筛查阳性样本进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WB), 分析不确定样本的带型特点和随访情况, 并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8 454例次筛查阳性样本中, HIV抗体不确定样本1 895例次, 占比22.4%, 主要来自医疗机构(50.5%), 其次是血液中心(47.8%)。WB条带出现率最高是gag蛋白中的p24(78.7%)和env蛋白中的gp160(17.7%)。在完成随访的211例样本中, 其中35例(16.6%)转为阳性, 79例(37.4%)转为阴性。18~44岁年龄组的男性, 尤其是有男男性行为的转阳率较高。条带越多转阳率越高。结论北京市海淀区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存在较高假阳性。尽管病例随访率低, 但是仍发现一些急性期阳转病例。应加大随访力度,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