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潘某,男,39岁,农民,未婚,定安县岭口镇儒沐塘人。1995年8月25日就诊。主诉:近一年来,经常头晕乏力,耳鸣眼花,头痛,上腹部常痛,徒步行上百米就心跳气促,不能劳动,想睡,每天睡到10时后也懒起床,下午也睡几小时。吃饭香甜,大小便正常,无异嗜。临床表现:消瘦,面包萎黄浮肿,下肢轻度水肿,精神萎靡,动作迟钝。查体:T36.SC,P75次/min.R24次/min,,BP12.5/8.SKPa,口腔,限结膜、唇、手掌及指甲苍白,皮肤干燥,下肢有轻度皮下凹陷水肿,腹部平坦,肝脾未如及,心尖部可闻贫血性收缩期杂音,肺未见异常。Hb… 相似文献
2.
乳糜尿系丝虫病晚期症状之一。据中医“小便混浊,色若脂膏,或如米泔,或如鼻涕,或出髓条,溲至频数,或茎中作痛,仍败精流入胞中,精尿同出,患者渐至形肉消瘦,重则致人命”的文献记述,乳糜尿似属中医之“膏淋”。“督脉虚弱,少腹痛而小便色变即为膏淋”,因此包括一部分脓尿及前列腺漏。乳糜尿在班氏丝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3.
用3种粪检方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对海南岛北部临高县城镇居民进行检查。其害生虫感染率为82.1%(430/524),多重感染是常见的。共查见寄生虫17种。在海南岛首次发现艾氏同杆线虫、贝氏等孢球虫、缩小三齿线虫、华支睾吸虫。但缩小三齿线虫有待今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全省抽查的5个县、市15个点的1-6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概况,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方法,共调查1-6岁儿童1387人,查见寄生虫感染者1237例,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9.2%。共查见寄生虫23种,其中线虫10种、原虫8种、吸虫4种、绦虫1种。以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感染率较高,依次为67.1%、58.7%、29.1%和33.4%。其次为贾第虫和粪类圆线虫、其感染率分别为8.2%和2.6%。多虫感染者达74.2%,1人同时感染3种寄生虫以上者占感染人数37.1%,表明海南1-6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相似文献
5.
6.
7.
海南省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每人1片(次)粪便碘液涂片法,调查5个县11个乡镇7958人,查见贾第虫感染者310人,平均感染率为3.9%,琼中、琼海、临高、昌江、三亚的感染率依次为1.17%,1.42、3.27%、7.79%、8.92%。感染年龄最小1岁,最大76岁,但以1~4岁感染率最高(8.26%),男性感染率为4.23%,女性为3.58%,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6年11月至1991年7月,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规定,我省抽样5个片区,5个市、县15个点7958人进行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人群寄生虫感染率为94.7%,查见寄生虫30种,其中线虫11种,绦虫2种,吸虫9种,原虫8种。其中属省内首次查见的虫种有哈氏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贝氏等孢球虫、人芽囊原虫、美丽筒线虫、艾氏同杆线虫、肝毛细线虫、卫氏并殖吸虫、异形科吸虫、支双腔吸虫、胰阔盘吸虫、肝片形吸虫、巨片形吸虫和棘口科吸虫等15种。感染率较高的虫种是鞭虫、蛔虫、钩虫和蛲虫,分别为66.7%、61.8%、60.9%、39.6%。汉、黎、苗和回各族居民的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93.8%、94.6%、97.1%和98.4%。女性和农村居民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和城镇居民。多虫感染严重。蛔虫以中度、鞭虫和钩虫以轻度感染居多。感染年龄以5—9岁和10—14岁两组为高。对吸虫的流行进行初步分析。通过调查基本模清全省不同方位、不同人群、不同虫种的感染率和主要线虫的感染程度,并对应重点防治的虫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于1987年在全省范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部颁标准。随后,全省有计划地开展丝防后期监测工作。作者对考核验收及历年病原监测发现的残存微丝蚴血症者进行了分析,评价防治措施及其流行病学上的作用,为不断完善监测方案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 (一)在基本消灭丝虫病的考核验收点,选择原微丝螺率较高或防治工作薄弱地区进行人群病原学监测,并对原微丝蚴阳性者及外省流行区来琼流动人口进行血检。采血于晚9时至次晨2时进行,取耳垂血6大滴(约120μl)均分涂厚血片2张,晾干、染色、镜检,发现阳性者作微丝蚴计数。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