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发病相关因素分析。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的非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下肢动脉CDFI检查并进行比较。观察组入院后常规测量血压、血糖、血脂。CDFI显示,观察组下肢动脉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异常、粥样硬化斑块及血管腔狭窄闭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动脉斑块发生部位以胫前、后动脉和足背动脉多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发病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CDFI检查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的可靠手段,可确定病变的部位、长度、阻塞的程度以及血管解剖结构的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分型及综合治疗.方法 回顾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的545例脑外伤开颅患者,对其术中发生脑膨出的132例患者分五型,对侧硬膜外血肿型(Ⅰ型);窦汇区硬膜外血肿型(Ⅱ型);对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型(Ⅲ型);大面积脑梗死型(Ⅳ型);弥漫性脑肿胀型(Ⅴ型).分析各型临床特点,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根据伤后6个月GOS预后评分判断患者预后,Ⅰ型:GOS 1分14例,GOS 2、3分2例,GOS 4、5分12例;Ⅱ型:GOS 1分7例,GOS 2、3分3例,GOS 4、5分2例;Ⅲ型:GOS 1分14例,GOS 2、3分4例,GOS 4、5分2例;Ⅳ型:GOS 1分18例,GOS 2、3分4例,GOS 4、5分3例;Ⅴ型:GOS 1分44例,GOS 2、3分3例,GOS 4、5分0例.经过Ridit分析,认为五型之间的预后差异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 Hc=38.53,P<0.01).结论 颅脑外伤术中脑膨出的分型能反映临床特点及预后,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并可提高早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不同颅内压水平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1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不同颅内压水平分为3组:颅内压维持20~30mmHg、颅内压维持在30~40mmHg、颅内压>40mmHg,所有患者伤后24小时内经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 1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异常81例,占66.4%,3组之间异常心电图差异主要反映在异常Q波、QT间期延长、ST-T变化、窦性心动过缓及过速(p<0.05),并与颅内压水平成正相关,而在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出现的异常心电图可作为初步评估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以及为医师提供诊疗参考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岩骨段颈内动脉水平部(hpICA)的显微解剖特点,在颞下入路(STKA)中寻找并证实定位hpICA的新方法。方法观测20侧干颅骨的岩尖结构,用44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模拟STKA操作,测量有关定位参数并与三角形定位法进行比较。结果棘孔到蝶岩沟的距离为(3.26±0.47)mm(2.44~4.32mm)。平行四边形定位法均能准确定位hpICA,此法显露的hpICA面积和有效利用系数均非常显著地大于其他两种三角形定位法(P<0.01)。结论在STKA中平行四边形定位法是迄今为止最准确、方便、安全的hpICA定位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心电图改变与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80例住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分为>3分、≤3分两组。所有的患者经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计算心电图评分(ES)。应用SPSS10.0统计包分析结果。结果①在年龄、性别、动脉瘤生长部位影响动脉瘤性SAH预后方面,两组病例无明显差异(P>0.05)。而按SAH后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GOS>3病例的分级要明显低于GOS≤3的病例的分级(P<0.01);②两组在心率、ST段抬高、ST段压低、T波倒置、U波倒置、室性心律失常出现的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异常Q波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出现频率及心电图评分方面,GOS>3的组别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01);③心电图评分是SAH患者预后最显著影响的变量(P=0.002,OR=0.010,95%的可信区间0.001~0.173)。结论心电图评分作为一种新型、简便的半定量方法,能有效的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早期大剂量caspase-3抑制剂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大剂量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抑制剂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皮层神经元的凋亡的影响。方法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一次注血后第5天灌流固定法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分别检测颞叶皮层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及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SAH Z-DEVD-FMK(一种特异性caspase-3抑制剂)组皮层神经元caspase-3表达较SAH组及SAH 二甲基亚砜(DMSO,有机溶剂)组明显降低(P<0.05);TUNEL染色结合凋亡指数(AI)显示SAH组及SAH DMSO组较对照组存在明显皮层神经元凋亡(P<0.01),而SAH Z-DEVD-FMK组皮层神经元凋亡较SAH组及SAH DMSO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早期使用特异性大剂量caspase-3抑制剂能减轻兔SAH后脑皮层神经元的凋亡,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术中颅内压监测在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中持续颅内压(ICP)监测在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科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术中ICP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分为较好组(GOS 4 ~5分)和较差组(GOS1 ~3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开颅术中ICP的波动规律及其对手术操作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两组间手术初始、去除骨瓣后及关颅术后的ICP均值以及两组各步骤间ICP波动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中ICP监测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单纯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包括非手术治疗组与脑室外引流组各12例。患者在伤后4~5 h内首次行脑CT灌注(CTP)检查,7 d后复查CTP,对比分析两组感兴趣区域治疗前后的灌注参数变化。6个月后随访,分析预后。结果脑室外引流组各感兴趣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治疗前后差值比非手术治疗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除小脑区MTT及白质区MTT P0.1外,其余各区参数P0.05),预后优于保守组(P0.05)。结论对PADBS患者使用脑室外引流可以更好地改善脑灌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