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病情加重及随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雷  高涛  陆基华 《上海医学》2002,25(3):183-184
拉米夫定(Lamivudine)是强力DNA多聚酶的抑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须长期用药,随着疗程延长,HBeAg血清转换率可明显增加约27%[1,2].但近年已有停药后病情加重的报道.作者最近遇见6例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病情加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食道静脉曲张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83例肝硬化病例按静脉曲张程度分组并探讨其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食道静脉中、重度曲张组门静脉流速、重度曲张组门静脉内径与无食道静脉曲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食道静脉轻、中、重度曲张组肝纤维化指标与无食道静脉曲张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食道静脉曲张轻、中、重三组间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肝纤维化指标可提示食道静脉曲张,但不能反映曲张程度。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经拉米呋啶治疗后出现病毒变异,部分病人病毒变异株处于高复制状态,使病人病情出现异常。我们应用氧化苦参碱联合泰来肽(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治疗拉米呋啶治疗后病毒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特利加压素联合急诊内镜及生长抑素联合急诊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及出血后并发症的疗效,探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及出血后并发症治疗的方法,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纳入因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入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患者共128例,分为特利加压素联合急诊内镜组(60例)和生长抑素联合内镜组(68例)。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基础治疗,及时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及"三明治"治疗,分别在内镜治疗前后给予特利加压素或生长抑素。观察治疗后患者的再出血情况、血压、24h尿量、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整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经急诊内镜和药物治疗后均成功止血(100%),术后3d内均未出现再出血,止血效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利加压素和生长抑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硬化出血后患者的血压(治疗前血压分别为72.70±18.00mmHg和75.00±17.50mmHg,治疗后分别为98.90±10.40 mmHg和88.80±9.60 mmHg;治疗前后比较P0.05)、增加尿量(治疗前尿量分别为270.0±115.0mL/24h和278.0±130.0mL/24h,治疗后分别为1 200.0±450.0mL/24h和730.0±310.0mL/24h;治疗前后比较P0.05)、改善肝肾功能(治疗前ALT分别为85.68±47.64U/L和93.14±50.12U/L,治疗后分别为57.52±27.21U/L和70.21±31.33U/L;治疗前后比较P0.05)、减少胸腹水(治疗前后腹水减少患者比例分别为46.9%和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特利加压素维持血压、改善肝肾功能、增加尿量、减轻胸腹水疗效优于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相较于生长抑素更容易使患者发生腹泻(两组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6.6%和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通过减慢滴速或减少用量能够缓解,并未发生危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特利加压素联合急诊内镜与生长抑素联合急诊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效果相同,多环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良好疗效可重复。在内镜治疗成功的基础上,两种药物对于出血后伴发的多种并发症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特利加压素带来的益处更大,能达到改善肝硬化患者多种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 (Che)活性对亚急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常规检测亚急性乙型重型肝炎与急性肝炎患者血清Che活性 ,血清Che活性对亚急性乙型重型肝炎与急性乙型肝炎的鉴别价值分析采用ROC曲线法。结果 亚急性重型肝炎血清Che活性 ( 5 44 7.7± 2 75 9.2 )u/L ,急性肝炎血清Che活性为 110 73 .6± 2 911.7u/L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t =1.984,P =0 .0 0 0 )。鉴别亚急性重型肝炎与急性肝炎的血清Che活性的ROC曲线下面积0 .915 ,显著大于标准参考线下面积 (P =0 .0 0 0 )。以血清Che活性≥ 75 48u/L诊断急性肝炎而排除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 0 .883、0 .88和 0 .882 ,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0 .95 8和 0 .710 ,阳性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3 5 8和 0 .13 3。结论 血清Che活性测定对排除亚急性重型肝炎有比较可靠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陆基华  高涛 《河北医药》2010,32(6):727-728
慢性丙型肝炎常认为是难治,疗效低,预后差的复杂疾病。聚乙二醇干扰素作为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但是治疗中不良反应多,降低了依从性。在美国和欧洲针对提高患者依从性开展多年的“关爱自己”教育,已得了丰富的经验,证实可以显著提高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和生活质量。先灵葆雅公司于2006年1月起委托第三方的医学咨询公司在中国开设免费咨询热线,针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佩乐能)的使用中的问题,接听6143次和拨打3578次电话(其中86次为非佩乐能的使用者电话),本文将其至2007年12月的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virus C,CHC)结束后随访24周,患者血HCVRNA阴性可认为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不同抗原肽特异性CD3+ CD8+人白细胞抗原( HLA)-A2+细胞的表达.方法 从4例HLA-A2阳性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外周血中分离PBMC,分别与HBV抗原肽sAg( FLLTRILTI、GLSPTVWLSV、WLSLLVPFV),HBV eore(FLPSDFFPSV)和HBV pol(FLLSLGIHL)及抗-CD3-pacific blue、抗-CD8-异硫氰酸荧光素共育,流式细胞仪分析HBV/HLA-A2-CD3-CD8阳性细胞,克隆培养,筛选出克隆培养的抗HBV T淋巴细胞;再与含有HBV的肝癌细胞株HepG2( HLA-A2+)共育,ELISA法检测其分泌IFN-γ水平.结果 4例患者体内受GLSPTVWLSV肽诱导的特异性抗HBV T淋巴细胞占所有CD8+细胞的1.44%±0.04%,高于FLLTRILTI肽的0.68%±0.08%、FLPSDFFPSV肽的1.06%±0.09%、FLLSLGIHL肽的0.56%±0.04%和WLSLLVPFV肽的0.46%±0.08%(t=0.001,P<0.05).将GLSPTVWLSV/HLA-A2获得的HBV/HLA-A2 PentamerCD3-CD8阳性细胞克隆,获得2株抗HBV CD8 T淋巴细胞,与负荷GLSPTVWLSV肽段的HepG2 (HLA-A2+)细胞共育,CD8 T淋巴细胞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结论 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外周血中存在针对不同HBV抗原肽的特异性抗HBV CD8 T淋巴细胞,其表达量与抗原肽段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对传统利尿药物治疗无效的肝源性难治性腹水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41例传统利尿药物治疗无效而加用托伐普坦的肝源性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托伐普坦(7.5 mg/d或15 mg/d)联合利尿剂(螺内酯40~120 mg/d和呋塞米20~60 mg/d)治疗至少1周。比较患者加用托伐普坦前后相关生化指标及尿量的变化。同时根据患者前3天的尿量变化情况调整托伐普坦用量。尿量无明显增加者(24 h尿量增加<500 mL),托伐普坦剂量均增至15 mg/d;尿量增加者(24 h尿量增加500~1 500 mL),则维持原剂量不变;尿量明显增加者(24 h尿量增加>1 500 mL),则剂量均调整至7.5 mg/d,继续观察患者疗效至第7天。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9例起始剂量无效而增加剂量患者,仅2例尿量明显增加,腹水消退,但与剂量调整前相比尿量未见明显增加[(1 960.00±510.59)mL vs. (2 161.11±956.81)mL,P=0.452]。8例起始剂量疗效显著而减少剂量患者,仅1例出现尿量明显回落,与调整前相比尿量相对减少[(4 281.25±445.37)mL vs. (3 048.75±710.88)mL,P=0.001]。托伐普坦治疗7 d后患者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1 484.05±612.0)mL vs. (2 508.92±887.97) mL,P<0.001]。63.41%患者腹水明显消退,68.29%患者下肢水肿减轻,50%低钠血症患者较治疗前血钠升高[(131.88±4.59)mmol/L vs. (134.68±6.30) mmol/L,P=0.03]。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加用托伐普坦后并未出现肝损害加重。肝硬化程度Child-Pugh分级影响托伐普坦疗效。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口渴。结论托伐普坦对传统利尿剂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腹水肝病患者有一定促排水利尿作用,同时可改善患者低钠血症。托伐普坦起始剂量无效者,即使增加药物剂量也未见疗效增加;而起始剂量显著有效者减少药物剂量后,疗效相对将降低,但尿量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