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新诊断病例的35%~40%,同期放化疗是标准治疗选择.125I粒子属于新型的低能放射性核素,随着计算机和影像引导技术的进步,形成了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现代肿瘤微创内照射的新技术,此项技术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1-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冷极射频消融联合I125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7年9月至2012年2月采用冷极射频消融联合植入放射性I125粒子治疗的20例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发症、疗效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20例肺癌患者中,病情完全缓解9例(45%);部分缓解5例(25%);无变化3例(15%);进展3例(15%)。20例患者疾病近期控制率85%。结论冷极射频消融联合I125粒子植入是治疗晚期肺癌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一种可行方法,两者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减轻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农英 卢献灵 周玮 姜淑娟 孙绪武 孟玲 庞桂芬 张伟 彭丽萍 房洁 李复红 李磊 李贵芳 林江涛 查日田 柳小平 沈大鹏 王宏 王惠琴 王晚萍 王珺 甄会 罗世坤 袁雅冬 赵志英 赵琦 陆光兵 韩利梅 魏葆琳 麻晓 《中华医学杂志》2021,(3):205-211
目的:观察抗病毒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在中国27家三级甲等医院筛选流行性感冒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抗病毒颗粒试验组或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对照组,每组计划入组受试者200例。试验组给予抗病毒颗粒(每次18 g,每日3次)及磷酸奥司他韦模拟剂口服,对照... 相似文献
4.
陆光兵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8)
目的 探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OSAHS)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探究.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OSAHS的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4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以及互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检查后,实验组患者的每小时睡眠内呼吸暂停加上低通气的次数(AHI)为30.5±22.5次/小时,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AHI(2.4±1.6次/小时),实验组患者的最低血氧饱和度(70.5±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最低血氧饱和度(97.5±4.9%).实验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3.55±2.5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1.43±1.65mg/L).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对于OSAHS患者来说,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增高,且病情越重,其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水平越高,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能够反应OSAHS的病情严重程度,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治疗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无痛纤支镜检查的麻醉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3例无痛纤支镜检查的麻醉方法和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为8.7%,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结论依托米酯脂肪乳、芬太尼、尼卡地平联合应用,加强呼吸管理,可用于无痛纤支镜检查的麻醉,但呛咳、体动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索高渗葡萄糖治疗复杂性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25例自发性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或中心静脉管置入引流抽净气体,胸片显示患侧肺已大部分复张或全部复张后行胸膜粘连术,术前予曲马多注射液100mg肌注止痛后30min予2%利多卡因0.2g胸腔注入,充分胸腔麻醉后予50%高渗葡萄糖(以下简称高糖)40~100ml胸腔注入,然后夹闭引流管,术后立即左右翻身,及头低足高住或半卧位使两层胸膜充分接触。8~12h时开放引流。结果本组患者高渗糖胸膜粘连术总有效率为92%。其中10例胸腔内注入高糖1次,10例注入2次,3例注入3次(累计有效率92%),2例无效。结论高糖胸膜粘连术治疗复杂性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价廉,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上较常见 ,现总结我院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9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治疗经验教训 ,报告如下 ,供同仁作参考。1 临床资料本组 96例 ,男 41例 ,女 5 5例 ,年龄 10~ 75岁 ,平均 39.8岁 ,均系口服中毒 ,服用有机磷农药种类、剂量、中毒分级、死亡例数 (见表 )。表 9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种类、剂量、中毒分级、死亡例数农药种类例数 剂量 (平均剂量 )(ml)中毒分级 (死亡 )例数轻度中度重度敌敌畏 1 82 0~ 40 0 (2 0 0 ) 2 1 0 (4) 6(6)乐 果 42 1 0~ 30 0 (1 0 7) 1 4 1 7(3) 1 1 (9)甲胺磷 1 1 1 0~ 50 (2 2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病因构成并分析其住院转归情况。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眉山地区3家医院收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历资料及诊断结果,按照2008年Dana Point肺动脉高压分类法分析肺动脉高压患者病因构成;对患者特征及住院转归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患者住院转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 74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动脉型肺动脉高压624例(35.70%)、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811例(46.40%)、呼吸系统疾病或缺氧相关性肺动脉高压286例(16.36%)、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23例(1.32%)、原因不明或多种因素所致肺动脉高压4例(0.23%)。性别、年龄及年份不同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病因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 295例(74.08%)转归良好,453例(25.92%)转归不良(放弃治疗或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4.436)、年龄增长(OR=7.396)、病因为动脉型(OR=2.349)、左心疾病相关(OR=1.689)及呼吸系统疾病或缺氧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