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借助于髓核移植致坐骨神经痛的动物模型,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脊髓后角的表达规律,分析其与痛觉过敏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对橡胶过敏是发生该过敏反应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进行过外科手术的病人.作者报告1例病人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过敏,而这一过敏反应与病人对橡胶有过过敏反应有关.某女,44岁,接受了常规乙肝疫苗注射,短时间后,就出现血压下降,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并波及脸与颈部,躯干与四肢出现  相似文献   
3.
利奈唑胺是一种唑烷酮类抗生素 ,具有 10 0 %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能有效的对抗革兰氏阳性病原菌包括多重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和肺炎球菌。用利奈唑胺治疗的 2 0 4 6名病人和用对照药品治疗的 2 0 0 1名病人的七项对照临床试验 ,评估了利奈唑胺的安全性。这些试验比较了用利  相似文献   
4.
黄褐斑是一种好发于女性面部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治疗是目前的难点,成功率较低,而复发率较高。近年来,光电技术治疗黄褐斑在国内外取得了满意疗效,主要包括强脉冲光、Q开关激光、点阵激光、皮秒激光、脉冲染料激光、射频技术等。其中强脉冲光、Q开关激光、皮秒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其他光电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光电技术在黄褐斑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臼内陷技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中的适应证、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2月~2007年4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7例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术中采用髋臼内陷技术重建髋臼,记录术中髋臼底截骨面大小,髋臼底内移的深度。术后观察髋臼内陷后人工髋臼的骨长入、截骨面植骨愈合及Harris评分。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3~38个月,术后所有截骨面及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人工髋臼无移位、松动,髋臼床与人工髋臼有明显的骨长入,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7±3.14)分增加至术后(87.24±5.62)分(P0.01)。结论与采用大块植骨重建髋臼的方法相比,髋臼内陷技术能明显简化手术操作,增大自体活骨与人工髋臼的接触面,利于术后骨长入及对人工髋臼的生物固定,有望减少人工髋臼的无菌性松动,提高人工髋关节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多平面重建(CTMPR)在评价椎间融合中的作用,寻找定量评价椎间融合的新方法.方法 13例行腰椎间融合的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行CTMPR,行椎间融合器(Cage)内植骨CT值定量测量.结果 术后1周Cage内植骨CT值为(619.52±26.97)Hu,术后3个月为(628.69±42.60)Hu,术后6个月为(657.77±37.43)Hu.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术后6个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T值的测量在椎间融合的判断中具有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非融合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3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31~57岁,平均43岁.突出部位:C3~4 2例,C4~5 4例,C5~6 22例,C6~7 1例,C4~5,5~6 2例,C3~4,5~6 2例,C5~6,6~7 1例.临床症状以脊髓压迫为主14例,神经根性症状为主20例.单节段置换29例,双节段置换5例,共置换39个椎间盘假体.Bryan假体由金属外壳和聚氨酯髓核组成,外壳有钛微孔喷涂层,可促进骨生长,达到长期稳定.术后摄颈椎动态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活动度.依照CSM40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42个月,平均14个月.全部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神经根型患者其上肢根型痛全部缓解.CSM40分法评分平均提高8.5分,有效率为100%,无假体松动或脱落,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9.3°.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能达到确切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活动度,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为颈椎问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模仿椎体成形术观察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PC)/聚甲基丙烯酸甲(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植入椎体后的微观结构变化。方法 将PMMA和CPC植入到犬椎体,通过X线、CT、光镜、扫描电镜观察二种材料与椎体界面间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 PMMA与椎体之间的结合是单纯的机械连接未能达到生物机械固定,CPC与骨界面间无排异反应的表现,是直接的骨小梁与生物材料之间的生物连接,CPC与椎体之间的结合是生物连接可达到生物机械固定的目的。结论 磷酸钙骨水泥是椎体成形术中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一种比较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的早中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本组5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5例,女16例;年龄31~57岁,平均43岁.C3、4 4例,C4、5 8例,C5、6 31例,C6、772例,C4~62例,C3~6 2例,C5~72例.单节段置换45例,双节段置换6例,共置换57个椎间盘假体.临床症状以脊髓压迫为主者16例,神经根性症状为主者35例.Bryan假体由金属外壳和聚氨酯髓核组成,外壳有钛微孔喷涂层,可促进骨生长,达到长期稳定.术后摄颈椎动态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活动度.依照CSM 40分法评定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1~4.5年.无假体松动和脱落,1例患者术后4年随访出现自发性融合,2例置换节段发生Ⅱ度异位骨化.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9.3°,全部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神经根型患者其上肢根性痛全部缓解.CSM 40分法评分平均提高8.5分,有效率为100%.[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式,能达到确切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活动度,最大可能重建颈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经体格检查,CT和/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采用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以Prolo功能和经济结果评定法和VA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髓核成形组总体治疗成功率82.1%;平均住院时间7.6天,复发率10.8%。并发椎间盘炎1例,进行腰椎融合术后治愈。结论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满意率较高,复发率低,住院治疗时间短,创伤小,不影响再次手术治疗。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介入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