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内乡县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4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治疗,观察组术中冠脉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和替罗非班。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血流帧数计数(CTFC)评价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检测心脏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脢同工酶MB(CK-MB)水平,统计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为3级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MP分级为2级以上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FC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2、24 h,两组患者血清cTnⅠ、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TnⅠ、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情况,降低心肌受损程度,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贾建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0,23(10):880-884
目的 探讨血清趋化因子CXC配体16(CXCL16)、热休克蛋白70(HSP7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病情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11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为脑梗组,单纯高血压患者11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水平及一般生化资料;按照脑梗死病灶大小、NIHSS评分分为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及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并进行分析。结果脑梗组血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高于对照组(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血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呈递增趋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血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呈递增趋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较单纯高血压患者显著升高,并与脑梗死病灶大小、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量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发生肩峰骨侵蚀的原因是否与钢板钩-肩峰匹配度相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期间在上海市浦东医院骨科就诊的21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210例患者均因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远端骨折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10例、女100例;年龄24~76岁,平均(44.60±8.75)岁;肩锁关节脱位70例,锁骨远端骨折140例。测量术后及终末随访患者肩锁关节正位X线片相关数据,按锁骨钩钢板术后是否发生肩峰骨侵蚀,将纳入患者分为3组:无骨侵蚀组(A组)、伴钢板钩移位骨侵蚀组(B组)、不伴移位的骨侵蚀组(C组),分别测量钢板钩-肩峰的匹配度(β),统计分析术后发生肩峰骨侵蚀与钢板钩-肩峰匹配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纳入研究的210例患者术后随访24~64周,平均(32.0±6.5)周。A组患者115例,B组患者54例,C组患者41例。A组匹配度β(3.72±0.48)mm与B组β1(6.91±0.84)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匹配度β(3.72±0.48)mm与C组β2(5.88±0.6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匹配度β1(6.91±0.84)mm与C组β2(5.88±0.6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是否发生肩峰骨侵蚀与钢板钩-肩峰匹配度β存在明显相关性,钢板钩与肩峰之间的匹配度越好,β值越小,发生肩峰骨侵蚀的可能性更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相关疾患被误诊为食管癌的原因.方法对40例病人发病及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误诊病人均有进食后胸骨停滞感或咽下困难.结论注意相关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分析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RA)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CHF患者68例,简单随机法分组.单一用药组(34例)接受贝那普利治疗,联合用药组(34例)接受A RA+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 相似文献
8.
合生素肠靶向微球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合生素肠靶向微球胶囊.方法:以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双歧杆菌为益生菌,并复配益生元,用乳化缩聚法制备合生素微球胶囊,模拟合生素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消化吸收以及在不同环境下保藏情况.结果:优化了合生素成囊工艺,延长了合生素保藏时间.微球胶囊贮存1年总活菌存活率分别为:4℃时为91.1%,25℃时为80.6%,37℃时为57.4%.在模拟人工胃液中2h,活菌总存活率达到78.4%.合生素浓集于肠道.结论:合生素微球胶囊起到了肠靶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年 3月至 2010年 8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 7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根据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是否合并其它脊柱疾病进行分类, 对不同类型病变采取不同的微创手术方式, 分别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前、术后 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及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根据 JOA评价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73例微创手术均顺利完成。 25例患者采用双侧减压方法, 48例患者采用单侧入路潜行双侧减压; 23例患者在减压的同时进行椎间融合加经皮内固定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减压方式及是否行椎间融合内固定相关。术中硬膜囊撕裂 1例;1例骨质疏松患者行椎间融合时融合器打入上位椎体中, 取出融合器, 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 3例, 考虑与术中微创可扩张通道撑开过紧有关, 予抗炎及换药后切口愈合。术后随访 10~35个月, 平均 13个月。患者术前及术后 6个月的 JOA评分和 ODI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23例行椎间融合及内固定患者, 22例患者获得满意融合, 无螺钉断裂及松动发生。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肯定, 但应根据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合并疾患及术者的临床经验和医院的具体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