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奥曲肽联合泛影葡胺治疗肠梗阻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奥曲肽和泛影葡胺联合治疗肠梗阻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007年-2009年36例确诊肠梗阻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胃肠外营养,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等综合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和泛影葡胺联合治疗。通过记录两组病例的胃管引流量、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中转手术率.评价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保守成功15例.2例失败,胃管引流量(mL·d^-1)220.5±110.78,腹痛缓解时间(h)12.46±7。20,住院时间(d)5.7±2.34,肛门排气时间(h)31.86±9.53中转手术率6.2%;对照组保守治愈14例,5例失败,胃管引流量(mL·d^-1)362.0±171.53,腹痛缓解时间(h)18.66±10.4.住院时间(d)6.8±3.26。肛门排气时间(h)40.6±11.6,中转手术率26.3%(P〈0.05)。结论奥曲肽与泛影葡胺联合治疗肠梗阻,具有胃管引流量少.腹痛缓解快,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中转手术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孕妇,32岁,孕31周,因阴道流液22 h入院.B超检查:胎儿头位,双顶径:8.3 cm,股骨长:5.6 cm,羊水指数:28.5 cm.胎盘的胎儿面可见10.5 cm×10.9 cm×10.4 cm的不均质团块,边界清,突向羊膜腔.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图示:团块内血流较丰富(图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睡前给予皮下注射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及联合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的皮下注射,而观察组给予地特胰岛素睡前的皮下注射及联合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的皮下注射。严格监测两组患者每日的血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血糖总标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两组病患,血糖的控制疗效和NPH联合门冬胰岛素相对等,血糖达标速度快、胰岛素其用量较小、血糖保持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睡前给予皮下注射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及联合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的皮下注射,而观察组给予地特胰岛素睡前的皮下注射及联合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的皮下注射。严格监测两组患者每日的血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血糖总标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两组病患,血糖的控制疗效和NPH联合门冬胰岛素相对等,血糖达标速度快、胰岛素其用量较小、血糖保持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6.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峡部妊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子宫峡部妊娠的明确诊断,对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预防因误诊而盲目地行刮宫术,导致无法遏止的阴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且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近年来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子宫峡部妊娠13例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诊断子宫峡部妊娠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许剑萍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8)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终止早孕,简单,安全,有效,但药流后阴道出血过多且长.笔者自1996年采用中药“生化汤”加减治疗其药流后出血过多15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60例,停经35~49天。B超提示妊娠囊7mm×29mm×27mm;尿HCG均阳性.其中,治疗组:15例,年龄20~35岁.对照组:15例,年龄21~34岁。两组均为药流后阴道出血>2周,B超检查均见于它内光点密集,提示为药流后子宫.1.2治疗方法:治疗组:根据中医活血化瘀止血的原则,予生化汤化栽。方用当归、)11穹、桃仁、红花、炮姜、益母草。辨证加减,… 相似文献
8.
9.
卵巢内胚窦瘤的B超和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卵巢内胚窦瘤的B超和CT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 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内胚窦瘤的B超和CT资料 ,结合病理讨论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10例卵巢内胚窦瘤均作了B超检查 ,5例呈实质性回声像图 ,3例呈囊实性 ,2例呈囊性为主 ,实性部分血流丰富 ,局部可见蜂窝样改变。 10例中有 5例作了CT检查 ,边界大部分清楚光整 ,1例呈实质性肿块 ,内见较大不规则坏死区 ;2例呈囊实性 ,囊腔边缘不规则模糊 ;2例呈囊性为主 ,内见分隔。结论 卵巢内胚窦瘤的B超、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尤其是CT ,结合年龄、血清AFP ,术前明确诊断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对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方法:53例HBsAg阳性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孕妇及其所生的53例婴儿,按照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分3组,即>106拷贝/ml、103~106拷贝/ml和<103拷贝/ml 3组,所有婴儿于出生6h内及30天分别注射200 IU HBIG,同时分别于出生24 h内、生后1个月及生后6个月注射3次20 μg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检测孕妇分娩时和婴儿出生时以及1岁时静脉血HBV标志物和HBVDNA含量.结果:3组孕妇HBsAg滴度之间无显著差别(P> 0.05);HBV DNA> 106拷贝/ml组血清HBeAg阳性率和滴度均显著高于103~106拷贝/ml和<103拷贝/ml组(P<0.05).所有新生儿血清HBV DNA水平均小于检测下限(1 000拷贝/mL);HBsAg阳性率为9.4% (5/53),3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和滴度无显著差别(P>0.05);随着孕妇HBV DNA水平升高,新生儿血清HBeAg阳性率和滴度相应增高,而抗-HBe阳性率和滴度相应降低,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出生12个月时,所有婴儿血清HBsAg和HBe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清HBV DNA水平均在检测下限以下.HBV DNA >106拷贝/ml组血清抗-HBs水平显著低于103 ~ 106拷贝/ml和<103拷贝/ml组,P值分别为0.021和0.011.结论:孕妇高病毒载量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