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 cell mediated rejection,TCMR)的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表达具有差异性的miRNA。方法:选取4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的受者和4例同期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正常受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提取其肘静脉血。采用二代测序的方法获得miRNA文库,经R语言软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共检测出14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5个miRNA表达上调(P<0.05)、9个mi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miRNA表达,为临床寻找诊断TCMR的生物学标志物及其相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老年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活体亲属供肾移植供体、受体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132例,分为老年供体组(≥55岁,43例)和中青年供体组(<55岁,89例);对供受体的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发症以及受体的急性排斥反应率、人/肾存活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供者术前SCr分别为(77.67±15.21)、(83.09±15.98)μmol/L,术后7 d分别为(109.54±22.32)、(106.56±23.46)μmol/L,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个月2组供者SCr分别为(112.57±20.87)、(104.29±19.43)μmol/L,与术前比较分别上升44.93%和25.51%,老年供体组比中青年供体组供者scr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8).2组术前CCr分别为(1.63±0.34)、(1.56±0.25)ml/s,术后10 d分别为(0.83±0.29)、(1.11±0.27)ml/s.老年供体组术后3个月CCr为(0.97±0.10)ml/s,中青年供体组为(1.16±0.17)ml/s.2组手术前后C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供体组术后10 d的留存肾GFR为(36.58±13.26)ml/min,术后3个月增加至(52.31±12.74)ml/min,达到原双肾GFR[(73.01±20.96)ml/min]的71.65%.中青年供体组术后10 d GFR为(38.32±10.79)ml/min,术后3个月增至(56.31±12.95)m1/min,达到原双肾GFR[(78.34±20.98)ml/min]的71.88%.手术前后GFR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供者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脾脏包膜下血肿1例、降结肠破裂1例和切口脂肪液化5例.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2组受者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供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2±3.4)和(12.8±2.6)d,P=0.4563.2组受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3.1±11.9)和(22.3士11.4)d,P=0.6991.老年供体组受者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4.7%(2/43),中青年供体组为7.9%(7/89).术后1年内2组各死亡1例,中青年供体组因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失功1例.结论 老年活体亲属供肾可能存在一定危险性,应予以重视,但供体年龄并非独立风险因素.在严格控制老年供者的纳入标准、对供者进行全面系统评估的情况下,老年供体活体肾移植的供体和受体围手术期并发症/疗效及安全性与中青年供体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异种肾移植是解决供肾短缺的潜在方法之一。随着基因修饰技术的进步和免疫抑制药的更新发展,目前基因修饰猪-非人灵长类动物(NHP)异种肾移植临床前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受体最长存活时间超过500 d,但存活时间超过1年的例数很少,大多数受体在移植术后1~2个月内死亡。因此,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明确并解决。本文通过对基因修饰猪-NHP异种肾移植中排斥反应、难治性凝血功能紊乱、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免疫抑制药的选择、临床受者的选择、交叉感染风险等问题进行综述,总结基因修饰猪-NHP异种肾移植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及可能解决的方法,为促进临床异种肾移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利妥昔单抗在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ABOi-KT)中应用的利弊,总结合理利用利妥昔单抗使用方案.方法 33例ABOi-KT受者,术前均使用MMF+FK506等10~14 d,配合血浆置换和血浆双重滤过.利妥昔单抗的使用有如下4个不同方案:方案一,术前24 h内单次使用利妥昔单抗500 mg;方案二,术前1周和术前24 h内各使用利妥昔单抗500 mg;方案三,术前2周、术前1周和术前24 h内分别使用利妥昔单抗200、200、500 mg;方案四:术前2周、术前1周和术前24 h内分别使用利妥昔单抗200、200、100 mg.监测4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型抗体滴度.统计各组血浆处理次数、使用血浆量,比较不同组别对比术后人肾脏存活率、1年内的感染发生率.结果 除方案二中1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行移植肾切除外,余32例ABOi-KT均取得成功,未出现大出血和肾功能延迟恢复.方案一配合血浆置换和血浆双重滤过次数最多,使用血液制品也最多,方案三和四最少;方案三和四中术后2周内血型抗体滴度反弹较其他方案慢.结论 (1)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和(或)双重血浆置换、利妥昔单抗等方法处理ABOi-KT受者是安全有效的;(2)早期低剂量使用利妥昔单抗方案(方案四)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可以减少移植受者血浆处理次数,减少术后血型抗体反弹概率,减少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5.
自1974年胰岛细胞移植首先于动物实验开展以来,胰岛细胞移植作为目前1型糖尿病治疗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已经取得重要进展,迄今为止,目前全世界有750例患者在接受胰岛细胞移植后或多或少都短暂的脱离了胰岛素治疗。但是很少有患者能脱离胰岛素治疗达5年之久,与其它实体器官移植相比较差距还很明显。随着免疫耐受机制、免疫抑制剂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胰岛细胞移植无论是在实验研究还是在临床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CD47是一种广泛表达于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被认为是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关键分子。随着相关研究日益增多,CD47及其配体参与的免疫调节作用逐渐被人们所知晓。近年来,多项研究探讨了CD47在同种异体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以及异种肾移植中的作用,但具体作用还有待明确,关键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本文从CD47的结构和功能、CD47的常见配体、CD47与肾移植的关系以及CD47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总结CD47在肾移植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后续CD47在同种和异种肾移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异种移植是目前解决临床器官来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及免疫抑制方案不断发展,猪-非人灵长类动物异种肾移植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开启异种肾移植临床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鉴于人与非人灵长类动物实质性差异,同时为了满足现阶段的伦理学要求,猪-人异种肾移植的亚临床研究非常必要。近年来,已有关于基因修饰猪-脑死亡受者异种肾移植的亚临床研究,表明异种肾移植已经进入向临床发展的过渡阶段。然而,供受体选择及免疫抑制应用方案尚未统一,亟需在亚临床研究中进一步明确。本文就异种肾移植亚临床研究中供受体选择、免疫抑制方案、移植术后监测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综述,以期推动异种肾移植向临床转化。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人血型抗体IgG、IgM对基因修饰猪外周血PBMC和RBC的结合和杀伤差异,为猪-人异种肾移植临床应用的供体猪血型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20例健康正常人、20例终末肾病患者和20例脑死亡器官捐献者血清,并根据ABO血型分成4组(A血型:n=20;B血型:n=17;AB血型:n=7;O血型:n=16)。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人血清分别与O血型野生型(WT)、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GTKO)、胞苷酸N-乙酰神经氨酸羟化酶基因敲除(GTKO/β4GalNT2KO)、β1、4-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基因敲除(GTKO/CMAHKO)和3种基因敲除(TKO/hCD55)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红细胞(RBC)的抗体结合或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试验(CDC)。结果:A血型、B血型、AB血型和O血型人血清抗体IgM和IgG分别对WT猪PBMC,GTKO猪PBMC,GTKO/β4GalNT2KO猪PBMC,GTKO/CMAHKO猪PBMC,TKO/hCD55猪PBMC的结合和杀伤无明显差异。A血型、B血型、AB血型和O血型人血清抗体分别对WT猪RBC,GTKO猪RB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