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分析儿童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结合文献总结32例经CT证实的儿童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结果和预后。结果,儿童外伤后脑梗死多发生于一侧基底节区,临床表现和CT扫描结果与腔隙性脑梗死相似,但有明确的外伤史,治疗效果较好,随访6个月94%痊愈。儿童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儿童基底节区供血的大脑前、中动脉的穿支动脉直角从主干分出,细长迂曲,发育不成熟,调节能力差,在外伤产生脑组织相对运动时,出现血管牵拉、变形、移位,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血栓形成脑梗死。局部缺血水肿的脑组织又加重了血管压迫,迅速建立大脑侧支循环,恢复梗死区供血,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集宁市厂矿企业妇女病调查分析陈玉萍,董育红1989年对集宁市区部分厂矿企业834名女工进行了妇女病调查,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对象:市区部分厂矿企业,18~60岁已婚妇女。方法:每个受检者系统填写调查表格,按照妇女病常规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巴氏...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技术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相结合,提高脑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采用简易脑立体定位尺,确定头颅穿刺点后,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和生化酶技术,对颅内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引流清除血肿治疗脑出血82例,并与保守组、手术组各60例比较。术后复查CT观察穿刺方向误差、血肿清除量。结果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4.78—5.5,P〈0.01—0.05)。微创组治疗后第7、14、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手术组和保守组比较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保守组与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总有效率87.25%,与手术组51%和保守组4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微创组病死率8.82%,与手术组23.33%和保守组3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60%的患者首次抽吸血肿量达50%-90%,80%的患者3—7天血肿清除量达90%以上,其余均在2周内吸收。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术,定位穿刺准确,提高了微创术的成功率,加快了血肿清除速度及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了病死率,降低了医疗费用,便于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0名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纳洛铜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的颅内压(ICP)、脑水肿、GCS评,同时对比6个月时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早期病人ICP增高和脑水肿均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1);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死亡率、重残率及语言、肢体功能障碍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可降低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ICP增高的幅度,减轻脑水肿,缩短昏迷时间,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