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与呼吸道细菌微生物分布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1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生存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55例和预后不良组25例。比较2组性别、年龄、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吸烟史、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个数、肿瘤部位、切除部位、是否术后化疗、是否术后放疗、是否贫血、TNM分期及呼吸道韦荣球菌属、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呼吸道韦荣球菌属、链球菌属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贫血、TNM分期Ⅲ~Ⅳ期占比及链球菌属相对丰度高于预后良好组,韦荣球菌属相对丰度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经ROC曲线分析,韦荣球菌属、链球菌属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823。年龄≥60岁、贫血、TNM分期Ⅲ~Ⅳ期、韦荣球菌属相对丰度≤11.045%、链球菌属相对丰度≥15.175%是非小细胞肺... 相似文献
3.
探究联合用药治疗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将于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部分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患者14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阿米卡星联合治疗。治疗组治愈55例,显效12例,进步3例,对照组治愈32例,显效22例,进步10例,无效6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患者联合用药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家庭生活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太原市2家三甲医院及3个社区168例已确诊AD患者的照料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照料者负担量表(CBI)和家庭负担量表(FBS)收集信息。路径分析探讨照料者负担影响因素,家庭负担总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结果 照料者负担总分为52.41±17.07;患者的认知水平对照料者负担影响有直接效应(标准化β=-0.280,P< 0.001)和间接效应,患者的日常行为能力对照料者负担有间接效应。家庭负担总分为16.23±9.0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认知功能、日常行为能力、精神行为症状、抑郁和痴呆等级对FBS总分有影响(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FBS总分的因素包括患者性别(标准化 β=0.280,P< 0.01)、认知功能(标准化β=-0.158,P=0.033)以及日常行为能力(标准化β=-0.155,P=0.039)。结论 AD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行为能力对照料者及家庭负担影响较大,可据此制定措施以减轻AD患者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5.
一般资料本组66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均符合《传染病学》(何碧芳主编)中所载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均有暑入阳明动风窍闭之证候。全部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27例。经χ2检验,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患者均有高热、头痛、意识障碍症状,巴氏征阳性。49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18例)血白血球总数在1.5×109/L以上。治疗组中病情属轻型者5例,中型者19例,重型者13例,极重型者2例;对照组中轻型4例,中型13例,重型9例,极重型1例。治疗方法对照组予抗生素控制感染,降低颅内压,应用脱水剂、激素等,恢复期应用脑细胞激活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绿脓杆菌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对其外膜通透性的实验了解其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从而为药物选用提供帮助。方法选取不同种类药物并制备好不同酸碱值以及浓度的溶液,培养菌体细胞并分离外膜、制备外膜蛋白、微孔蛋白处理、电泳处理与磷脂预处理、重建蛋白脂质体。结果确定了绿脓杆菌外膜微孔蛋白的分离以及纯化方面的严格步骤,证实了一些孔道形成蛋白。同时测定了几种抗生素对于绿脓杆菌外膜的通透作用。结论绿脓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固有耐药性是多重外排转运体和有效通透屏障相结合的结果,因此在新药物的筛选方面,应研制克服这一耐药机制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分析下呼吸道中绿脓杆菌感染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感染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于该院ICU住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38例,对其深部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进一步将获得的绿脓杆菌做药敏结果分析。结果绿脓杆菌对18种常见抗生素药敏结果为:对磺胺类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达到96.37%(186/193);其次为氯霉素53.37%(103/193)。对哌拉西林的敏感率最高,为93.26%(180/193);其次为环丙沙星89.12%(172/193)、左氧氟沙星87.05%(168/193)、阿米卡星86.53%(167/193)。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绿脓杆菌的耐药性较大,对于ICU患者应合理利用抗菌药物,以延缓耐药菌的变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近3年医院下呼吸道感染菌株分布情况。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3年诊治各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4039例,对感染患者痰标本和肺泡灌洗液标本采用VITEK鉴定系统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分别统计分析3年间各感染菌株分布情况。结果该院3年内各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学检查送检2583例,送检率63.95%,检出菌株793例,检出率30.70%,其中62.93%(499/793)为革兰阴性杆菌,远多于真菌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菌株中检出率前3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检出率在3年内呈上升趋势。结论革兰阴性菌为近3年该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主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为首要致病菌,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菌;个别病原菌如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率有增高趋势,应当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医院内感染绿脓杆菌型下呼吸道感染耐药性特点,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08例,培养患者的痰液,分离绿脓杆菌358株,358株绿脓杆菌进行抗生素耐药实验。结果在1208例样本2387株病原菌中,分离出绿脓杆菌358株,总分离率为15.00%。头孢曲松对绿脓杆菌的耐药率最高(91.34%),阿米卡星对绿脓杆菌的耐药率最低(4.19%)。结论该院院内感染绿脓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耐药形势依旧很严峻,临床医师应慎重选择使用抗生素,院内感染科需切实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加大消毒力度,保证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众多微生物中找到能够对抗绿脓杆菌的活性物质,分析其成分并分离鉴定,找到更有效的抗绿脓杆菌,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唐山市丰南区医院花园土进行细菌培养,通过各项研究筛选微生物,并对抗绿脓杆菌的活性成分表达条件不断优化,研究不同环境下酸碱值、培养基、时间以及温度条件下比较其活性成分,从而得出适合的发酵条件。收集发酵液,采用离子交换、硫酸铵沉淀、分子筛等方式将蛋白纯化。测定抗绿脓杆菌活性成分的敏感性、稳定性、分子量等。结果从研究的土壤中筛选出了5种菌群,经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RDP序列分析等操作,分析了菌株的不动细菌数以及假单胞菌属。结论拮抗绿脓杆菌的活性成分分析研究显示,活性成分不适宜在高温下存活,且容易被蛋白酶K水解,分子量大约在35 k D左右,属于抗菌蛋白。 相似文献
1